一考生
从小而大,我们听过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者打动了我们的内心,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或者给我们以启示、启发,促进我们的成长。这些有力量的故事使得人类历史文化长河奔流不息,促进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理论是智慧的结晶,是提纯的知识,然而光有理论难免失之于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经典的理论精华,用它来形容群众的重要性十分形象,但是对大多数人,包括封建王朝的皇帝来说,他们是不能够完全领会的,于是司马光编纂了《资治通鉴》,在一个个历史故事的讲述之中,赋予理论以形象的、生动的色彩。“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人们天然是爱好听故事的,愿意自己悟到而排斥说教。
在故事之中,我们遇见了不同,遇见了智慧,遇见了成长。童年时期,我们被充满智慧与想象的故事所包裹,那是造人的女娲,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是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也是那个喊“狼来了”的小孩子……在故事的滋养下,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体会到了人物的灵动,学会了基本的道德与礼貌,种下了一颗颗好奇的种子。求学时代,我们在故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奇妙与烟火气。那“满面尘灰烟火色”的卖炭翁触动我们的心灵,激发善念; 那唐代的李白恣意洒脱、浪漫豪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盛世豪情;那经历了乌台诗案、多次被贬的苏轼在纷争的朝堂之外,治理西湖、修缮六井、疏浚运河……无论是旷达的人生态度还是上下求索的人生经历,在故事之中,我们与主人公相遇、相惜,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塑造,智慧得以提升。
故事源远流长,文化代代不息,“故事”是压缩的生活与剪影的印记,既渲染诗意世界的美妙,张扬人情的美好,又彰显俗世世界的经验,表达对世事的洞明。然而故事不只指向过去,也指向现在和未来,我们不只是听故事的人,更应成为讲故事的人。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的齿轮将吾辈青年推至舞台之上,使命在身,当以青春的激情与舍我其谁的责任心勇挑重担,让中国故事荡漾在时代之上。“冀以晨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微小的光芒汇聚也能点燃成长的火炬,让意气风发的吾辈青年成为故事的主角,用精进的事业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命脉,展现中华形象。
望闻问切
初稿思想立意较为深刻,符合考场作文的范式,但文脉不够清晰,过渡不够流畅,在听故事层面罗列太多,所占篇幅过大,需要删减。结尾最后应回扣题目,回扣材料,体现材料是原点和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