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在线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 不少于 800 字。
考场佳作1
源于好奇,发于热爱,终于责任
上海一考生
人生路漫漫,探索陌生世界的步伐永远在路上。从小时对待世间万物的不断发问,到读书上学时对知识的无限探索,再到长大后对社会问题理解的一步步加深。无论是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还是科学研究的发现,抑或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常出于好奇心,但不仅仅局限于此。
诚然,是好奇心推动我们不断了解这个陌生的世界。如爱因斯坦所言:“我没有特别的天才,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历史流转,烟波浩荡千余年,好奇心正如那历史中的一叶扁舟,载着一代代执着探索的人们到达梦之彼岸。
然而,仅仅由好奇心所推动的探索陌生世界之路,似乎难以长远。如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袪魅的世界无比荒凉”这一论断就是明证:当我们对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与魅惑逐渐消解之后,是否还能持续前行?褪去知识本身的神秘光环,探索的路似乎变得枯燥与乏味了起来。面对数十年的投入却无所进展,推倒重来;面对身边人的不理解,甚至诽谤与议论,又是什么推动人们不断坚持下去的呢?我想,或许是对自己从事领域的热爱与信仰。是它让梵高在饱受创伤与精神错乱的痛苦中迸发出生命的色彩,是它让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依靠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每日苦行僧般的写作中执着向前……
进一步说,这种热爱与信仰也或多或少源自于人们对社会深切苦难的同情与对时代的强烈责任感。当人们依靠热爱在各自领域中焕发出光芒之时,他会一步步感受到时代的感召,而在动荡时期更是如此。玛丽·居里在一战爆发时期关掉了她刚刚建成的“镭实验室”开始研究X射线,而她的理由是:战争期间,进行镭元素的研究意义不大,X射线却有可能在战场中派上用场。而后她果然利用这一技术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挽助了数百万法国士兵。同样地,梁漱溟小学时便经历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动荡事件,看到社会上的种种不幸后,他便将“于群于己都有大好处”看作“天下第一等事”,开始了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的思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可以说,爱与责任在探索的路上如胶似漆,难舍难分。
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远远不局限于好奇心。对事业的执着热爱与心怀天下的宽广胸襟使人们于生活的浮沉之中坚定地向前方走去。可以说,探索世界的目的最终仍要归宿于改变世界。或许我们都能在探索世界的道路上,为世界做出些什么,改变些什么,正如李大钊所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点评
1.论据经典,充分有力。全文既有爱因斯坦、马克斯·韦伯、李大钊等古今中外圣贤伟人的名言警句作为道理论据,又信手拈来梵高、路遥、居里夫人、梁漱溟等事实论据,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为文章增添了不容置疑的论证力量。
2.过渡自然,脉络分明。文章上下文的语义起承转合非常自然,连接词运用得当,如第二、三段的“诚然”“然而”,第四段的“进一步说”等词句,就明示着文章的观点与层次,显得思路畅达,一气呵成。
3.开篇入题,凸显论点。作者在首段即由人生各种不同的探索起笔,意在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源于好奇,发于热爱,终于责任,让读者一下子就能够准确把握论点所在,非常清晰明了。
考场佳作2
三艘航船
上海一考生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
其实,并非如此。
在孩童的眼里,世界未知而陌生。好奇心是他探索的驱动力,我们出于本能去探索、去发现。深而言之,好奇心是一种原始的心灵力量。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出于对世界本源的好奇,便生出世界起源四根等等的科学假说,以及后来无数被推翻、被证实的科学假说。
在求知领域,在求知路上,好奇心是最重要的,是探索陌生世界的重要起点及源泉,有好奇心,便生疑问,便生探索、探求之心。
好奇心便是探索世界的第一艘航船。
而探索陌生世界只有这一艘航船吗?非也。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有人骑着单车周游全中国,风餐露宿,一走就是两三年。有的人甚至过着流浪般的生活,在旁人眼中,这个所谓的“流浪者”也许是个疯子,而于他自己而言,他的生命是充实的,是有挑战的,他通过这种方式磨砺自己,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即使某一天,他停止探索,回到芸芸众生中,他亦是一个不凡者,甚至是个出类拔萃者。
探索不同的生活方式,完善自我,便是探索陌生世界的第二艘航船。
那么,探索陌生世界还有没有别的航船呢?
《出师表》中,诸葛亮曾说过这样的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从草庐出山,是因为好奇心吗?其实不然,很多人会说,因为他要辅佐刘备统一天下,是的,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为了名利吗,是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吗?不,只因为他心系天下苍生,心怀家国,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责任心使然。
还有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她几十年如一日沉浸在实验室,从而探索出青蒿素,在医学史上取得重大突破;还有袁隆平扎根于水稻田,探索出杂交水稻,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还有樊锦诗扎根大漠,守护敦煌,成为“敦煌女儿”,探索流传千年的文明智慧……
这些都不失为是一种责任,一种信念。
探索世界的第三艘航船便是责任,是一种使命感、信念感。
故而言之,人对陌生世界的探索,从古至今都不仅仅是好奇心。探索陌生世界有不同的层面。面对陌生世界,这三艘航船,便是能助我们在陌生世界的海洋上徜徉的凭依和利器。
点评
1.材料引入,开门见山。文章开篇由文题材料引入,直接给出作者的看法与主张,直奔主题,给读者以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之感,对于高考考场作文来说,难能可贵,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比喻恰当,眉目清晰。作者以探索陌生世界的三艘航船来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好奇心之于探索陌生世界的关系与作用,行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材料丰富,说理深邃。全文紧扣中心论点,选取了古希腊哲学家、诸葛亮、屠呦呦、袁隆平、樊锦诗等古今中外的圣贤才俊的实例来印证观点,充满了震撼人心的说服力。
(供稿 程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