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的合理运用分析

2023-04-29 04:19:49汤玉红
种子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抚育管理杉木栽培技术

汤玉红

摘 要:杉木在广西地区栽培面积较大,如何提升杉木栽培水平,成了种植户需探究的问题之一。文章针对杉木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措施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户应选择良种,做好造林整地工作,提升土壤管理水平,合理栽植苗木,注重采伐更新,亦需在杉木培育进程中加强植被管理,在此基础上,针对成熟前期、后期的杉木进行抚育管理,进而落实高效栽培杉木的目标。

关键词:杉木;栽培技术;抚育管理

杉木适宜在气候湿润、阳光充足的地域生长,在造船、家具制造、建筑工程等行业中均会用到杉木,其经济价值可见一斑,研究证明,杉木的树叶、树根、树皮有药用价值,有消炎、清热、止咳等功效。广西多数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杉木,栽培杉木属于当地林业发展着力点之一。有些种植户存在杉木栽培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还会出现抚育管理质量不高的情况,这就会影响到杉木的品质与产量。基于此,为了助推广西林业稳健发展,探析杉木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杉木栽培技术

1.1 良种选育

良种选育是杉木栽培技术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广西地区开展数十年的杉木选育工作,针对当地杉木进行地理种源试验,综合评价数十种杉木,通过评价发现中南部种源性状良好,到目前为止广西地区选育了超三千个优良系。在选育杉木良种时针对木材质量、纤维、密度、生长量、遗传稳定性、挂果量等方面加以分析,分析对象为广西当地半同胞家系优质杉木。为了选育良种广西地区建设良种基地,推行矮化管理理念,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完成辅助选育任务。基于RAPD技术的杉木良种选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加以分析:一是利用DNA指纹图谱实现选育良种的目标,从随机扩展角度出发追加若干DNA条带,得到多样态、特异性、变异性兼顾的指纹图谱,将该图谱看做高效、简单、快速识别良种的依据,提高良种选育的有效性;二是使用QTL技术对数量性状基因加以分析,QTL并非基因,它代表锁链图内与基因相关区域的位置,亦可用来说明基因效应,还能分析基因作用方式以及数量,杉木抗性、材性、生长等经济性状均为数量性状。现阶段生长遗传位点属于QTL研究主要内容;三是构建杉木遗传图谱,得到若干基因排列线形图,该图能详尽描述杉木基因组结构。遗传图谱既是杉木基因传导与育种工具之一,又为杉木缩短选育周期、优化选育效果提供了可能性。为了能实现构建遗传图谱的目标,需立足广西地区扩大作图群体,追加可以揭示亲本样态的遗传标记。

1.2 造林整地

在立足广西地区选育良种的前提下要做好造林整地工作,依据杉木经营要求、生长特性、地形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整地技术,保障该技术因地制宜,可节约成本,还能满足栽培杉木的需求。杉木属于亚热带树种,怕旱、喜温,根系分布于土壤表层,对整地效果有一定的要求。低山丘陵地区整地有一定的难度,存在因整地效果欠佳而造林失败的可能性。广西地区低山丘陵面积较大,使用全垦整地技术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条带状整地则会造成造林行距、上下带核心距离不一致的后果,很难彻底清除杂草灌木根系,无法改善土壤结构,造林后杂草较多影响杉木生长。为了满足广西低山丘陵地区栽培杉木的需求要优化造林整地技术手段,种植户应挖壕沟,顺着山坡自下朝上依据等高线挖沟,深度、宽度分别约为50厘米、65厘米,心土、表土分开,在沟下坡使用心土堆砌土埂,而后回填表土,填满略为垄形。依据造林行距挖掘第二条壕沟,行距约为1.5米,在沟内以1.5-1.8米为基准挖栽植穴,穴的规格为50×50×40厘米。使用上述技术造林整地能解决广西地区低山丘陵地带杉木栽培难题,加深松土层,可换填表土,优化土层结构,增强土层保肥保水的能力,还可满足地底微生物活动的需求,为杉木根系生长给予支持,栽培成活率超95%,移栽树苗能快速生长,多数杉木栽培3年树高3.2米,原本不适合栽植杉木的低山丘陵地区亦可成为丰产杉木林。

1.3 土壤管理

杉木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以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岩石为主风化而生成的肥沃、深厚、湿润、疏松、透气微酸土壤更加适宜杉木生长,同时土壤中含有大量腐殖质。造林地海拔为300-800米。使用火烧炼山技术可清理栽培杉木地区的杂草、灌木,种植管理手段有着简便易行、成本较低等优势,前期幼林生长速度较快,然而有着土壤养分流失量较大的缺陷,林地地力随之减弱,基于此广西地区可免炼山,使用人力清除灌木,挖掘杂草,沿着等高线设置种植行,清理种植带,带宽约为1.5米,在带上挖穴。实践证明,在单一栽培杉木的林区因林分结构简单而容易出现土壤质量下降的情况,严重的会造成土壤功能退化、生态系统不稳定等后果,除了在杉木林地引种阔叶树木实现异龄混交的目标以外,广西地区还要积极改善土壤,加强土壤管理,通过引种阔叶林改变土壤真菌、细菌的群落,真菌种类变多,实验证明,子囊菌门丰度、绿弯菌门丰度的积极变化可加速有机质腐殖质化,土体微团聚集并胶结,这可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利于提升杉木栽培水平。

1.4 苗木栽植

在栽植苗木之前要采收种子,通常在每年11月上旬采收种子,此时的种球变成了黄褐色,通过观察颜色就能区分成熟与未成熟的种子。最好在种子园、母树林采收种子,亦可在15-20年生杉木上采收优质种子。高枝剪下种球,在晒场晾晒种子,暴晒后鳞片放开,反复推动果球种子就会掉落,晾干之后备用。在土层深厚、水利条件较好、日照较短、土壤有肥力的地区制作苗床,床高、宽分别为25厘米、120厘米,要求苗床沟道顺畅、表面平坦、土壤细碎。2月播种,以撒播为主,每亩需种量为10斤,在种子上覆盖土层,厚度约为1.5厘米。清除苗床上的杂草,及时间苗,以周为单位喷洒波尔多液。6月之前要加大排水力度,7-8月要做好灌水工作,9月要停止灌水与施肥。苗高超40厘米且地径约为0.5厘米次日春季可以用来造林。广西部分地区用覆膜技术育苗,需要控制好温度,温度一般低于35℃,土壤要湿润,每天9点揭膜通风,15点盖膜。在秋季到春季出圃之前起苗,选择在土壤松软的阴天完成起苗任务,若苗圃干燥可在起苗之前1-2日灌水,以免伤到根部,起苗深度通常为10-25厘米。用锄头起苗。分级管理苗木,用壮苗造林,起苗与造林同时进行。针对暂时不出圃的幼苗需进行临时性假植。在运输苗木时需用稻草包装好,若长途运输可以用塑料薄膜或湿稻草、苔藓等材料包装,达到保湿以及谨防灼伤的效果。

1.5采伐更新

杉木林采伐与其成熟期有关,若为纸浆林,那么可依据工艺制作要求以及杉木生产工艺成熟龄明确采伐时机,不同采伐目的决定了采伐期限,从达到经营目的这一角度出发,杉木只要生长至最佳品质出现阶段就可以采伐。杉木采伐与林密度、立地条件、林分起源、经营管理强度等方面有关。通常情况下,杉木林20年左右成熟。广西地区需根据杉木经营方式、地形条件确定主伐技术手段。杉木林种子较小,密闭度较大,高草植物较多,在天然播种的情况下更新困难较大,为了满足人工植苗更新的需求,可使用小面积皆伐技术,通常林地条件较优,面积小于10公顷,若地形崎岖,那么皆伐面积应小于1公顷。若采伐区域较大,那么可以150-200米为基准设置采伐带,3-5年更新采伐迹地,而后采伐保留林带。在采伐更新过程中,种植户可应用实生苗植苗技术手段,连作通常不超过3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更换杉木品种,展开人工造林活动,助力杉木采伐林尽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更新树种时要选择乡土树木,以落叶树种、阔叶落叶树种为宜。针对立地条件较优地段可种植喜树、旱冬瓜等,达到尽快复兴采伐迹地的目的。杉木生命力顽强,1年生杉木有较多潜伏芽,杉木30年生的荫芽率最高,60年生的次之。采伐后杉木桩留有20余条荫条,还要留有1-2株健壮荫条用来培育杉木,实践证明,3年左右荫生杉木就能开始郁闭成林。通常集约经营条件下杉木萌芽林可在15年左右采伐,不可多次连作,以免杉木生长停滞。在春季采伐杉木,顶芽未萌动,根系吸收较多养分,阳光充足,这对荫条快速生长有益。针对萌芽前的采伐迹地进行炼山处理,可降低萌条生长位置,还能满足萌条生长需求。伐桩应稍有倾斜、平整、无积水。从实际出发使用林粮间作技术手段,达到充分运用林地资源的目的,同时可以增加种植户收益,优化林间生态结构。

1.6 培育进程中的植被管理技术

林下植被主要为草本层、灌木层,属于森林生态的组成部分,在生态多样化、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态养分正向循环的条件下林木亦可良性生长,实现高效栽培林木的目标。杉木在广西种植历史悠久,为了能增强杉木林的生产力并追加林下植被生物量,要在栽培杉木时关注植被,并做好植被管理工作。杉木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积累与优化受降水量、气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生物量的多少与林龄关系紧密,林分密度与生物量为负相关,上层林木能促进林下植被生长发育,其中草木层生物量的累计率较高,枯枝落叶能追加土壤肥力,满足林下植被以及杉木的生长需求。

2杉木抚育管理

2.1 杉木成熟前期抚育管理

为了提高杉木栽培质量,需在杉木成熟前做好抚育工作,抚育工作重点为选种、育苗,使杉木能增强抗性,有效的抵御病虫害,提高其成活率。杉木抚育管理起点为选种以及种子的处理,除了要因地制宜选种杉木以外,还要处理好种子。种植户需从存储的种子里选出饱满、无病虫害、未变质的种子,而后浸泡、晾晒、消毒。针对已经萌发的种子需做好遮阴、除草、浇水、施肥等工作,因为处于生长初期的杉木抗性较弱,所以其生命力不强,需要通过人工抚育助其茁壮生长。栽培后要分批间苗,首次拔草时要剔除弱小幼苗,第二次拔草要适度调整幼苗的生长空间,解决栽植过密的问题。针对杉木成苗、发育、加速生长、生长后期四个阶段加强抚育,其中发育初期、加速生长两个阶段的抚育工作较为重要,要加大施肥、除草、松土以及防控病虫害的力度,还要及时修剪幼苗,使杉木能平稳、健康的生长。修剪杉木主要的主干,剪口平滑,适度留下萌芽,使杉木能依托生长一般规律提高综合质量。在杉木成熟前加强抚育利于成熟林分的生长,亦可为种植户减少后续林分抚育工作量奠定基础。

2.2 杉木成熟后期抚育管理

杉木成熟后抚育管理的技术要点有以下几个:一是补植补造技术。在种子处理不当、栽植不规范、幼苗抚育不到位等情况下,会出现幼林成活率下降的消极现象,生长环境、病虫害亦是影响杉木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基于此,要在栽培杉木时做好补植补造工作,若杉木死亡率较高那么需重新造林,若杉木林死亡率较低就可以局部补植。在应用补植补造技术手段时,种植户需关注杉木林的生长情况,对成活率有一定的判断,选择接近种植区树龄的杉木完成补植任务;二是修枝抚育技术。该抚育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割灌处理,其二为修剪枝丫。有些地区杉木生长较为旺盛,杉木林茂密,需要割除林间杂草,使林地能摄入阳光,调节林间的温湿度,这利于防控病虫害,还能优化杉木生长空间,保障杉木林阳光充足,光合作用水平较高,满足杉木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有些杉木林生长情况不及预期,存在枯枝、弱枝较多的情况,这就需要在抚育管理期间将这些无法良性生长的枝丫剪掉,还要疏除多余枝丫,一方面扩大健康枝丫生长空间,另一方面追加林间光照,使更多养分能流入健康且主要的枝干内部,助推杉木朝着挺直方向生长。在修剪枝丫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干修、绿修两种技术手段,确保修剪强度合理,伤口创面较小,修剪行为对杉木造成的损害可控,不影响杉木正常生长;三是间株定株技术。针对初次栽植密度过大的杉木林可进行间株定株处理,通常分3次完成间株定株任务。单个种植坑留下1株杉木,最好在杉木休眠期操作,还要及时去除多余的杉木。间株定株操作可以为杉木提供有利的生长条件,在杉木林内杉木能合理排布,调节种植面积、杉木数量间的关系。不同地区间株定株标准不尽相同,要从实际出发确定作业指标,一般情况下每亩间株定株数量为50-100株;四是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抚育管理中,杉木病虫害防治是重中之重,广西地区可使用监测技术关注病虫害的发生与进展,及时预报,引导种植户采取行动防控病虫害。通常情况下,生物、化学、农业、物理等技术要多管齐下。例如,可以根据部分害虫有趋光性这一特点在杉木林安装诱捕灯,先利用光源吸引害虫,再在害虫接触灯内药剂的基础上达到捕杀的目的。合理使用药剂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技术手段,以防治杉木苗猝倒病为例,可以在雨水较多时节使用波尔多液防控病害,还要加大苗圃排水的力度,亦可播撒生石灰抑制病菌蔓延,有效控制疾病。再如,在防治杉木赤枯病时,种植户可使用多锰锌可湿性粉剂,还要在夏季温度较高时节做好遮阴工作,亦需施加叶面肥,使杉木苗能更好的防御疾病,在化学、农业、生物等技术手段共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完成杉木抚育管理任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杉木生长发育全程合理的运用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技术能提高杉木生长率,助推广西林业稳健发展。基于此,种植户要了解杉木生长一般规律,树立科学栽培杉木的主观意识,自觉学习各类栽培技术,能在杉木生长不同时期展开抚育活动,尤其要在杉木成熟期以修剪枝丫、预防病虫害、间株定株、补植补造等方面助力杉木良性生长,提高成活率,增强生命力,进而实现助推广西林业良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涂钊华.杉木良种丰产栽培技术[J].广东蚕业,2022,56(03):108-110.

[2]江春华.杉木速生优质栽培技术探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5):98-100.

[3]卢发良.良种杉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1):236-238.

猜你喜欢
抚育管理杉木栽培技术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24
杉木育苗化学防除杂草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19
对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6:30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5:48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30:45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
油茶栽培与管理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