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伟
摘 要:植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最基础条件,做好植保工作,有利于农业生态的平衡,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问题,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代背景下,要科学处理植物保护、农业发展的关系,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立足于现状发展可知,植物保护对农业发展的作用突出,但是仍然要处理好潜在问题,合理把控二者的关系。本研究重点分析植物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后,农业发展也开始应用新理念,以植物保护方式促进农业发展。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植物保护力度。当前,我国植物保护现状不佳,存在的不良问题非常多。由于保护主体的缺失,植物保护意识与措施不到位,所以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指导工作,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植物保护属于综合性学科,可以降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遭受侵蚀与危害的可能性,从而增加植物生产效益。采用植物保护措施,既可以增加物质效益,还可以降低生态环境的危害,实现经济、生态的同步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保证生态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高科技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生态的协调发展。植物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密切,且植物为农业种植来源,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2 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1植物保护是前提
针对可持续发展理念,重点关注地区农业发展态势,做好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为了实现可持续目标,既要关注粮食生产,还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的综合发展、协调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消除贫困问题。同时要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农业部门要推广农业生态技术,比如能源综合建设技术、立体养殖技术、物质循环利用等。立足于农业发展目标、特征,实现区域农业的长久化发展,科学保护和利用当地植物资源。
第一,分析经济发展可知,地区经济越落后,则群众收入水平越低,环境保护意识也就越低。当群众收入水平提升后,文化、商品消费也会增长,拥有大量外出学习机会,从而学习和掌握环境保护知识,持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提升农民的收入,有利于推进地区植物资源保护工作。
第二,分析资源利用方式可知,在使用农业资源时,多为粗放经营模式、经济密集模式、高新产业选择模式。粗放经营模式的效率低,多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很难实现环境保护效果,还会影响植物保护措施的执行度。其他资源使用模式,多应用于经济发展地区,使用效率非常高。经济持续增长,带动了农业行业的发展,逐渐放弃粗放经营模式,科学保护植物资源。
2.2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加大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度。相关部门要发挥出资源使用作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现代农业发展中,要加大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做好农业综合发展的协调工作,促进农业收入经济的持续增长。此外,注重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全面提升农民生活水平,逐步缩小贫富差距,高效开展农业生产工作,持续增加农作物生产产量与质量。为了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技术,保证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效果。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使用时,必须看重自然资源,尊重生态环境的规律,以满足农业生产与发展需求,增加农业生产值。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好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规范植物资源的使用。
3 植物保护与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3.1农药废弃物污染严重
为了保障农作物生产质量,种植人员会使用农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在喷洒农药时,要正确处理农药包装。种植户没有正确处理农药包装,使用完农药之后直接将其丢弃在田间地头。农药包装上有农药残留,经过雨水冲刷之后会渗入地表,从而污染区域土壤。大部分农药包装为塑料制品,分解难度大,严重影响土壤水分与养分交换,加剧生态环境的污染。农药废弃物污染的不良影响明显,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生长,还会危害农业可持续发展。
3.2劳动主体的素质水平不高
我国农业劳动力以老年人为主,缺乏植物保护意识,无节制使用农药。种植户在使用农药时,并没有考虑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只是为了产量而增加农药使用量。此外农药使用方式单一,主要为喷洒法,导致农药使用量超标,严重危害农产品生长,不利于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劳动主体素质不高,体现在农产品生产质量方面,有文化知识的人员很少从事农业生产工作,极大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并且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人员结构,所以要提高劳动主体的素质。
3.3土地资源使用问题
在农业生产工作中,种植户对于经济效益的关注度高,选择种植植物时,并没有考虑到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当土地使用频率增加后,土壤肥力会降低,随着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土壤很难满足植物生长要求。此外,渗入的农药对土壤质量的危害非常大。土地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不充分,很容易出现植株营养不良问题。
4 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4.1扩大植物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
为了实现植物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加强群众的生态意识,主管部门可以采用科学的宣传方式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态意识,主动参与植物保护、农业生态建设等工作。农业部门采用培训活动、下乡活动,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加强植物保护意识。同时要落实植物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传授新型生态技术,改变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而形成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此外,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相关工技术人员要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广大农户树立健康绿色的生态环保理念,让全体人员形成绿色环保的意识,切实做好植物保护工作,防止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更多的植物破坏现象,特别是针对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对周边植物所带来的损害,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植物保护工作,进一步改变目前的生态环境。
4.2政府制定政策方针,提升劳动主体的素质
在植物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应当发挥出政府的职能作用,制定科学的植物保护政策。第一,基于政策层,引导劳动主体,使其正确认识到植物保护的价值。政府制定方针策略之后,由各村级干部传达给种植户。第二,农业技术人员也要响应政策,深入研究植物保护技术,为种植户提供可行性技术措施。政府制定农业政策之后,各下属部门应当全面落实方针策略,及时反馈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植物保护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各主体都要加大关注度,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3加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当将生态农业作为重要模式。在实现战略目标时,生态农业的助力作用明显。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绿色、环保为核心内容,要研发不同种类的植物,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全面推动农业发展过程,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部门还要找寻农业发展、生态保护的平衡点,从而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在制定植物保护策略时,主管部门应当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地质,保证植物保护措施符合地区要求,形成长效化的植物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出新保护措施的价值。
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要合理应用全新的植物保护技术。第一,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土壤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植物的病虫害抵抗能力。采取多元化的防治措施,综合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措施,形成一体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第二,建立完整的病虫害预防系统,加强病虫害防控力度。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的威胁特点明显,会降低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主管部门而言,统计地区历史、现时的病虫害情况,全面分析虫害类型与流行趋势,建立预测体系,提升病虫害预防效果与质量。主管部门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保证病虫害防治体系的科学性,全面开展先进的防治技术,加大生态农业发展的保障力度,科学保护地区植物。第三,生态农业建设中,要引入循环型农业概念,使用沼液、沼泽等新型能源,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升农业生产品质。
4.4合理限制农药的使用
使用化学农药能够消灭病虫害,增加粮食产量,但农药使用不规范会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土壤性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明显,所以要严格限制农药使用。种植户在使用农药之前,首先要明确农作物的生长态势,了解病虫害种类与危害之后,选择适宜的防治农药,严格限制农药使用量,避免破坏周边植物。技术部门要研究先进的生物技术,代替农药防治措施,实现农业的绿色化发展。
种植人员采用物理方式消灭病虫害,可以获得较高的植物保护效益,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比如按照农业虫害种类与特点,选择相应的天敌,可以消除害虫,还可以实现环境保护目标。技术人员还要研发生物防治技术,开展一系列生物防治实践,发挥出技术措施的作用。技术人员还要保证技术满足农业发展要求,但是也不能过度依赖技术,还是要提升种植户的个人能力。可以设立化学农药减量试验示范区、生物农药试验示范区、高效植保机械试验示范区,针对用量较大的一些农药品种,筛选低毒高效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来替代。
4.5密切监控农业发展与植物保护
在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监控工作。密切监控植物保护,掌握和监督各项措施的落实度,从而突出农业发展的内部管理效果,约束植物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预期目标。在监控农业发展、植物保护时,应当重点关注植物、农业的生长情况,科学使用肥料和农药,设置植物安全影响因素的台账,详细记录和分析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遵照农产品,合理设置编码系统,掌握生产环节与生产批次,全方位监控农业生产、植物保护情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4.6创新科学技术,落实绿色防控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当深入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引入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并且按照国内情况进行调整。持续钻研生态防治技术,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量,实现农业的绿色化发展。在植物保护工作中,技术人员可以选用生物法、物理法,既可以实现植物保护效果,还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实现生态的均衡发展。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国家与政府部门要加大技术支持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同时促进土壤、水资源、空气质量的改善,保证农产品的绿色化、无污染化,维护食品安全。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还要落实绿色防控技术。第一,以主要农产品作为主线,将靶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作为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绿色防控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第二,以作物作为主线,联合不同生育期的病虫害特点,建立关键技术产品,形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第三,以农作物病虫害作为主线,建立绿色防控技术,形成全新的技术模式。第四,将植物保护投入品作为主线,联合不同生育期的病虫害消长、发生规律,将非化学防控措施作为辅助技术,形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4.7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引入优秀农业人才
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各农业生产需要扩大融资渠道,从而获得资金支持,建立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将资金投入到植物保护、农业技术研究领域,可以增加林业的种植效率。同时引入农业人才,不仅要提升农业人才的知识水平,还要采用培训措施,不断提升农业管理人员的知识素养,提升福利待遇,吸引大量优秀农业人才投入农业生产事业中。
4.8做好病虫抗药性检测与治理
开展植物保护工作时,病虫害频发问题较为常见,且病虫害抗药性持续加强。农业部门要定期检测病虫害,深入分析病虫害的抗药性,描绘抗药性发展趋势。同时要对农民用药进行严格化管控,形成科学的治理措施,保证病虫害抗药检测、治理成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农业部门要构建法律体系,规范农业生产。为了提升生态保护力度,应当将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相关法律中,基于法律层,限定农药的使用,同时对农业污染问题进行合理化审查。全面发挥出经济杠杆的作用,明确农药经销商的污染治理费用,确保农民科学使用农药。
5 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会受到农业发展的影响,所以要正确认知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该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植物保护力度,使种植户认识到植物保护、农业发展的关系。技术人员仍然要研发新型植物保护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大量调研实践控制,只有协调植物保护、农业生产的关系,才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享受到生态效益、农业效益的福利。
参考文献:
[1]车志平,李秀珍,田月娥.以问题驱动与研讨为主的植物保护类研究生教学新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3,9(09):113-116.
[2]袁锐.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2,40(24):90-92.
[3]刘蓉蓉.植物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对策建议——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22,41(06):64-67.
[4]尹长年.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植物保护与病虫害的治理运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09):45-46.
[5]马琪,张园,袁家根.秦岭生物多样性优先区植物保护重要区识别与空缺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02):18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