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
摘 要:种植优质的水稻始终都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获取经济收入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具有重大帮助,应予以重视,掌握其中的技术要点,提高水稻的实际总产量。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优质水稻高产栽培要素,其次阐述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种子处理、种植区域选择、合理育苗及播种等,然后分析病虫害防治技术,分别在物理、化学、生物层面上进行描述,最后探索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针对稻瘟病、纹枯病、粉虱虫进行分析,积极提出解决病虫害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种植在我国的各个区域,覆盖范围非常广泛,是我国尤为关注的一大农作物,需要从根源上加强水稻种植工作的质量和产量问题,以此为我国粮食发展带来帮助。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高质量水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就目前种植现状来看,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病虫害问题,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减少水稻产量下降的情况出现。
1优质水稻高产栽培要素
要想使水稻能够得到高产栽培,需要重点关注相关要素。第一,关于气候和地理区域,水稻的现实种植区域要符合基本条件,这与气候、土壤环境密切相关,对产量和质量起到直接作用,需打好基础。第二,针对选种和播种问题,水稻种子的质量非常关键,直接关乎着经济效益,同样对于长时间的抗病虫性能也很重要,需要在播种环节对种子进行合理处理,使水稻可以在优质的生产环境下生存,这一要点是水稻高产的一大秘诀。在现代化市场上可以发现,水稻种类非常复杂,对相应产品、环境以及质量提出的要求都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阶段,种植密度也非常突出,如果选用不匹配的品种,需要严格对当地自然环境实行探索,以此有效运用好水稻栽培现实资源[1]。第三,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水稻栽培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后期的维护,例如补苗、除草以及施肥等,都是水稻栽培管理工作的一大重点。为了达到高产,应调查好当地的现实种植条件,对土壤的成分有所熟悉,拟定好与现代化相符合的方案内容。对于土壤的组成状况,推算出精准的肥料类型和施肥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土壤结构带来的破坏。第四,积极关注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水稻栽培阶段,会出现多种病虫害,都是种子病原体以及害虫自身携带的病毒,针对此状况,要积极采取合理举措予以解决,优化好防治手段。
2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种子的选择工作非常关键,直接决定着水稻的现实产量和质量,以此作为基础开展日后的工作。若发现选用的品种与当地种植条件不符或前期准备工作不完善,不管日后水稻的生长状况如何,都很难保证最后的产量达标。为此,在水稻种植工作中,需要严格依照实际状况选用种子的种类,确保种子展现出耐寒、发芽速度快等基本特征,对于水稻的健康成长非常关键,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出现。
与此同时,在对品种选择完成后,还要仔细观察好种植前期阶段的处理工作,种植工作人员要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完成种植工作,近年来,我国种植水稻的模式逐渐规模化,原来传统单一的人员耕作方法已不再适用,很难达到种植要求,应把注意力集中放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层面上。一般情况下,水稻种子在种植前期阶段需要浸泡一段时间,为种子发芽提供充足水分,随后完成均匀搅拌等,并加入一些种子剂,实行二次积累水源,在20h左右的时间里完成催芽活动,确保种子能够健康生长。
2.2种植区域选择
水稻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在实际种植工作上,要根据水稻生长的习性选择地点,以便对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确保水稻质量和产量优质。在对水稻种植区域进行选择时,对水稻种类予以区分,寻找到差异点,确保最终确定的区域具备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基本条件。实时观察水稻生长情况,以人工模式为主做好调整。从大规模水稻种植层面来看,光照始终是水稻成长的关键要素,所以区域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光源的变化。在土壤层面,也要多下功夫,将水稻种植在养分充足的土壤中。
2.3合理育苗及播种
水稻高产离不开农户的正常合理育苗和播种,根据当地实际状况分析出土质水分具备的条件,选择最为适用的品种,加大育苗技术水准。在此阶段,如果发现种植区域的地势较高并符合基本要求,就代表可以种植水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前期阶段要对土壤的含水量和实际渗水性有所了解和熟悉,确保栽培后的水稻苗可以稳定生长[2]。
在具体水稻育苗阶段,每667m2的田地大概需要26个秧盘,秧苗的实际生长周期需要在40d以内,同时高度小于20cm,在对插秧机进行选择时,肥田的尺寸是32cm×22cm,瘦田的标准尺寸是28cm×20cm,也可以是32cm×19cm。通常情况下,插秧的总量在1.2万窝左右。在具体栽培阶段,早栽培对于秧苗的正常生长比较有利,得到原水田和水源的帮助进行种植,加大栽培整体总量,人们也可以把栽培周期控制在12d左右。
除此之外,在种植水稻时,需要抢水栽秧,把整体时间控制在32d左右。由于水稻的品种有所差异,需要的生长环境就会直接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积极选择合适的场地。根据调研可以了解到,酸碱值标准的土壤对秧苗直接带来重大帮助,提供充足养分,以此加大水稻整体产量,在育苗工作上,土壤是最为关键的培育区域。
2.4水肥管理
在实际的水稻栽培工作中,需要实时关注叶片的变化,依照现实发展状况来探索出存在的问题,比如缺素、缺肥等,发现生长速度比较滞后时,需要观察分蘖期,可以顺利分蘖,就缺少一定的氮元素,若发现叶片的颜色逐渐变深且分蘖比较散漫,存在萎缩情况,就代表锌元素匮乏。水稻栽培的整个阶段可以划分为两大层面,即分蘖时期和灌浆时期。在此期间,要科学掌控好水肥管理要点,对水稻的生长速度和姿态有所熟悉。栽培管理人员要在水稻生长的各个环节对实际的化肥量予以衡量和掌控。一般情况下,稻田在种植前期阶段需要选择相应的复合肥,复合肥以每公顷372kg为基本量,施加2000kg有机肥作为底肥。分蘖期间选用的氮磷钾肥需要依照150、40、100kg进行计算。在灌浆时期,主要运用的是大量钾肥,要保证种植种子和粒子饱满。
在实际的灌溉管理工作中,需要拟定好相应的计划内容和要点,避免出现水稻过度灌溉的情况,实时保证水稻生长期间对于水分的需求量得到充分满足。针对插秧阶段来讲,要始终保持在浅水中,对秧苗的分蘖清楚了解,待幼穗开始分化时,茎蘖的数量要高于80%,主要目的是可以让整个田间的透风性更加优质,保证根系得以正常生长,最大程度地加大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如果发现田地间出现缝隙,需第一时间润水,度过三次枯燥期,为了使水稻不出现退化情况,选择间歇性灌溉,浅水的距离掌控在3~6cm处[3]。
2.5种植周期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种植区划分为6大稻作区和16大稻作亚区,各个区域与多层面都有直接的联系,比如地区经济、生产条件等。我国南北地区在气候条件层面上存在很大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就会使品种、时间和技术都不一样。在具体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探索时,种植工作人员要掌握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掌握最精准的栽种周期,确保水稻的质量得到保障。例如,在种植一季稻时,需要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同时在清明节之前就耕种完成,5月初逐渐开始移栽,以便最大程度地从根源上处理好水稻空壳等问题。
2.6种植模式
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加大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减轻了农业生产的作业压力,对于我国农业经济进步非常关键,彰显出水稻插秧机的利用价值和优势,需要对土地进行整平和处理,以高地势区域为出发点,慢慢朝着低位置转移。对于一些特殊区域,比如插秧机碰触不到的区域位置,需要以人工插秧模式为主进行水稻种植,以此加大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整体产量。不管是采取哪一种插秧模式,都要关注好水稻秧苗的现实状况,对其科学设计,减少出现深浅不一的情况,很容易导致秧苗的成活率低下,在此阶段,水稻的生长周期就会得到显著延长。
2.7有效密植
我国是农业大国,需要众多粮食作为支撑,水稻作为一大主食要对其高度关注,彰显出水稻种植业的实效性。一些种植人员为了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自行缩小秧苗之间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但会干扰秧苗的健康生长,也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直接制约着水稻的发育,使水稻产量得不到保障。经过技术研究人员的不断分析和调研,要想使水稻产量不断增长,要对品种做出优化,掌握好水稻的种植密度。为此,种植工作人员需要积累相应经验,熟知种植密度,使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得以展现,提高水稻的整体成活率。
2.8杂草清理
任何农作物在其生长期间周围都会长出杂草,杂草的存在会与水稻形成矛盾,与水稻抢夺阳光、水分等,需要第一时间做好杂草清理工作。对其不管不顾,会直接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无法达成顺利生长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水稻的结果阶段,杂草的生长很容易出现问题,存在水稻结穗的情况,工作人员要注重观察好杂草的生长状况,做好对其的清理工作,使水稻得以稳定生存。
3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3.1物理预防
物理防治技术在水稻种植工作中十分常见,主要运用人工捕杀等方式来消灭害虫,科学控制好水稻秧苗的现实温度等,使病虫难以正常生存于此环境中,远离水稻秧苗的生长环境,比如高压电网灭虫等。与普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比较可以了解到,物理防治技术更注重人员层面上的投入,整体除病虫率不太理想,存在不能根除的情况。但整体来看,使用物理防治技术的过程中不存在过多的农药污染,食品安全能够得到保障,属于一类较为优质的应急举措[4]。
3.2化学防治
所谓化学防治,主要采用的手段就是在种植区域以及农作物上播撒农药,以此起到防治的效果,但一些农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带来消极影响,使水稻秧苗无法正常生长,再加上大量使用农药,在长时间的影响下,害虫的抗药性也会越来越大,无法展现出药力的作用,农药产品的应用效果也不断削弱。在现代化市场上可以发现,农药产品的类型可达上百种,要在做防治工作前期阶段对产品进行试验,保证在农药产品的选择上有所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在确保病虫害减少的同时保护水稻秧苗的质量,降低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在对农药产品选择完成后,应根据农药的配比进行施用,保证农药产品的药性得以实现。
3.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预防和治疗手段,以现实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作为核心点。在具体的水稻种植阶段,适当引入害虫的天敌,以此来降低害虫出现的频率,最大程度地保护水稻秧苗。生物防治法可以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成效,也不会直接污染环境。在具体加入生物品种时,应构建出全面的食物链,保护好环境,避免出现外界物种入侵的情况,以便在其长时间的影响下,确保生态环境的科学性。
4病虫害防治方法
4.1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在水稻灾害中非常常见和普遍,此病害并不受种类和地区的制约。一旦水稻染上此病毒,其产量会减少,严重的话直接面临停产。稻瘟病由原菌所致,环境内的氮元素会大幅度超标,水稻的患病概率呈上升趋势。为此,在水稻具体种植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充分依照种植环境应用施肥策略,在种子种植阶段,运用25%三环唑粉剂浸泡稻种,以便起到抵抗作用。如果发现水稻已感染此病毒,需要利用对应的药物进行防治,以免出现稻瘟病大规模扩散。
4.2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水稻患上纹枯病后,叶子上面就会出现明显的绿色小斑点,随着时间的沉淀,慢慢成长为椭圆形斑点,纹枯病的病症出现还会相应引发植株倒伏的情况。在此阶段,若发现超过30%的植株出现同样的问题,需要及时在水稻植株的最下部添加井冈霉素,要掌控好用药剂量,5%井冈霉素融入120mL左右的水,以此形成喷雾。用药期间,要保证天气晴朗,出现降雨天气时不能喷洒,以免雨水与药物结合在一起稀释药剂,失去优质药效。
4.3粉虱虫
粉虱虫这类虫害涉及的范围较广,一旦出现粉虱虫,水稻的接穗过程就会受到干扰,导致水稻的接穗出现干瘪的情况,水稻的产量得不到保障。对于此类虫害,应运用叶蝉散乳油进行治疗,比例掌握在25%左右,以喷洒的模式解决害虫[5]。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更好解决人们的粮食问题,需要对水稻种植问题予以重视和关注,主要目的就是种植出高质量以及高产量的水稻,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将核心点全部转移到农业层面上。在此阶段,要关注好对优良稻种的培养和选择,选择最合适的栽种地点等,对各个环节重点关注,以便确保水稻植株健康生长,最大程度减少存在的病虫害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举措予以解决,确保水稻的产量不断增长,为日后相关技术的应用提供保障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涂从勇,刘婉卿,陆秀明,等.加强水稻品种选育,助推种业创新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科企合作探索与实践[J].广东农业科学,2022,49(09):180-188.
[2]刘宇荧,李后建,傅新红,等.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基于70个县的控制方程模型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22(10):114-131.
[3]安传相,杜应成,曾宇丽,等.凤冈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融合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与成效[J].农技服务,2021,38(08):110-112.
[4]邓哲远,阮冬燕.稻虾共作模式下农户“重虾轻稻”行为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基于湖北省稻虾共作主产区四个乡镇的调查[J].中南农业科技,2023,44(01):148-153.
[5]吴小玲.丽水山区水稻赤枯病发病原因探析及防治对策——以景宁英川田鱼姑娘家庭农场为例[J].农村实用技术,2022(1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