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引言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即文章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考场作文中,立意高下会直接影响作文的评分。想让自己的作文在数以万计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就要在立意方面有所突破,摆脱“小我”樊篱,跳出个人喜怒哀乐、荣辱得失的小圈子,让自己的眼光、见解、思想与时代、社会、民族、国家相契合,体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与责任担当,如此方能使文章立意高远。
考场佳作
固“本”夯基,“妙”手生辉
2022年湖南一考生
初学围棋者,须自本手始,打牢基础;渐入佳境后,再追求妙手,创造神奇。平素既不可学俗手,因小失大;亦不应热衷妙手,舍本逐末。围棋之道启示我们:凡事需固“本”夯基,方可“妙”手生辉。
初学围棋者,必先学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可偏偏有一些人思先入奇招,热衷速成,急于成为妙手。殊不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何来奇招?最终不少人妙手不成,反而屡出俗手,甚至恶手。可见,围棋之道,当始于规范,先夯实基础,只有掌握了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方可在柳暗花明处生出出人意料的精妙灵感。棋理如此,人生之理莫不如此。
由棋入学,道理相同:求学之道,亦当先夯实基础,方能渐入佳境,继而有所创造。古今中外,凡有大学问者,莫不遵循此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源头活水”便是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的“两句三年得”、李白的铁杵磨成针、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钱锺书的学贯中西……他们的“妙手”,无不得益于早年“本手”之锤炼。陆游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见,求学之道亦如围棋之道,遵循规范,学好本手,方有妙手。
本手促成妙手,妙手源于本手。遵循求学规律,才能日臻妙手天成之境界。凡不懂行事规律者,每每因小失大,最终自食“恶果”。当下一些所谓“学者”,无专业功底,却急于出书成名,终散布谬误,贻害一方;一些过虑的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幼儿园、小学时便学超阶知识,最终得不偿失,坑娃不浅;一些流量明星,胸无点墨,却在大众面前为文化产品代言,误导青少年三观……本无“本手”之功,又何来“妙手”出现?而这,正是世间多“俗手”的根本原因。
求学如此,世间万事,概莫能外。夯实基础,方能构建大厦,此乃万物准则。
《论语》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个人为人处世,有仁德之“本”,才能立于世间;无德行之“本”,便无“道”之人生。《尚书》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治国之道以民为本,本固才能国富兵强,才有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
新时代的青年应深谙此道:求学应先练好基本功,夯实基础,才能学有所成,“妙手生花”;为人应以立德为本,才能屹立天地之间,创造精彩人生;为国应当坚守本心,不忘初心,为大众谋幸福,才能实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切忌急功近利,本末倒置,热衷“妙手”,导致失去求学立德的大好时机;更不可专思“妙手”,忽视“本手”,因小失大,最终下出“俗手”“臭手”,害人亦害己!
棋道亦人道,固“本”夯基,才可“妙”手生辉!
评析
这篇文章不仅阐述了从事一切事业皆须重视基础,“凡事需固‘本夯基,方可‘妙手生辉”的道理,更重视主题的拓展。在运用大量事实和道理论据论证固“本”的重要性后,作者笔锋一转,对“本”的含义加以升华,借经典名言阐述了“本”之于人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德。人生当以德为本,在修好德的基础上,方能建功立业,收获美妙人生。如此拓展,拓宽了文章的内涵,升华了文章主旨,使文章主题更具时代意义。
精彩片段
片段一:
借鉴化用胜一筹,推陈出新天地宽。鲁迅有言:“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但他并不是教我们不加改进地直接移用,而是要将“拿来”的东西灵活化用。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他人的经验并作修改,进而探究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起跳,才能跳得轻松省力,跳得更高更远。河南卫视从传统文化取材,推陈出新,推出了《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优秀节目,激起了文化领域的“一池春水”;屠呦呦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借鉴化用,最终发现了青蒿素;邓小平大胆引进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借鉴化用,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凡此种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借鉴化用,都开辟出了一番新天地。
——《移用借鉴落俗套,唯有创新领风骚》(2022年全国甲卷)
点评 上述文段先援引鲁迅名言并读出新意,后列举一连串的成功案例作为佐证,从文艺、科技、经济等角度证明“借鉴化用”的意义。视野开阔,主旨宏大,立意高远。
片段二:
若无负重前行人,何来国泰民安时?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烟火升腾需要无数平凡的人用血汗助其熊熊燃起,用身躯护其生生不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中国军人在荒芜的戈壁,在茫茫的雪原,在广阔的南海……守卫祖國疆土,烟火气来自他们保家卫国的誓言和行动。全球疫情形势复杂,中国医护人员奋战一线,夜以继日,成为防疫路上的逆行者,烟火气来自他们医者仁心的职责担当。正是他们的负重前行,守得国泰民安,护得万家灯火,赢得静好岁月。
——《惜岁月静好,守万家灯火》(2022年天津卷)
点评 以上文段在立意时没有停留在对国泰民安、岁月静好的描绘和赞美上,而是深挖其背后根源,即有军人、医者等人的奉献和牺牲,这样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自然立意高远。
致作者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作者向我报投稿的作品一经采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报拥有其在报纸、网络的刊载权、出版权,以及稿件的编辑、复制、发行等权利;同时,本报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费用。本报刊发的作品与图片,因未能联络到原作者,未能及时发放的,敬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