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04-16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历史与现实:恩格斯经济停滞思想及当代效应”(21XNH112)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苹苹(1992— ),女,河北沧州人,法学博士,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讲师。
[摘要]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出现经济停滞问题,这也是缓和危机的必经阶段。认清经济停滞问题对于把握资本主义历史命运意义重大。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青年恩格斯开启了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之路。在恩格斯之前,围绕经济停滞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古典政治经济学领域,学者们大多将该问题归属经济增长理论的范畴。古典形式的经济停滞争论成为青年恩格斯经济停滞思想萌发的前奏。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入手,在经济维度上发现经济停滞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特征,在社会维度中发现工人阶级是承受经济停滞后果的主要社会力量,在政治维度上认识到经济停滞问题背后蕴藏着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宝贵机遇。青年恩格斯关于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对于认清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开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综合性研究以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路径选择都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青年恩格斯;经济停滞;《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608(2023)06-0102-08
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出现经济停滞问题,这也是缓和危机的必经阶段。当前,国内学者围绕经济停滞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视角下的经济停滞问题研究,二是长波视角下的经济停滞问题研究,三是对美国垄断资本学派经济停滞理论与金融化的问题研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学者主要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停滞所呈现的常态化趋势。国外学者对经济停滞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群体,即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前者对经济停滞问题的关注延续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着重从经济增长出发来研究经济运行秩序,将经济停滞看作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卡顿现象。后者对经济停滞问题的研究则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重视垄断因素对经济停滞产生的重要影响。近年,以美国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为代表的学者开始关注结构性因素对经济停滞问题的影响。但是总体来看,他们很少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史的语境中探讨经济停滞问题,特别是对恩格斯经济停滞思想的讨论较少。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先行者,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以下简称《状况》)一书中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可视为研究经济思想史的“历史路标”。1845年,恩格斯完成了他青年时期最重要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本著作不仅从社会学的视角描写了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健康状况,而且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点与停滞问题。正如俄国经济学家卢森贝所说,“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是历史和经济的论证占主要地位”[1]。在这本著作中,青年恩格斯通过“自下而上”的路径认识到工人阶级在经济停滞出现时所展现出的主体能动性。他关于经济停滞问题的分析,对于认清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开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综合性研究以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路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青年恩格斯探索经济停滞问题的时代与理论
青年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深受时代主题与理论思潮的双重影响。英国工业革命是恩格斯探索经济停滞问题的时代主题,古典经济学家围绕经济停滞问题的争论则构成了当时的理论背景。
(一)时代主题:工业革命引发重大的社会革命
工业革命对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年恩格斯认为,“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像政治革命对法国,哲学革命对德国一样”[2]。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所呈现的经济运行秩序为恩格斯思考经济停滞问题提供了现实材料。工业革命不仅表现为生产力的提高,还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变化。青年恩格斯在《状况》的“导言”部分重点介绍了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重大社会变革。“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上个世纪后半期,随着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而开始的”[3]。在恩格斯看来,18世纪工业革命所引发的是一场重大的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工业革命在社会关系方面最重要的成果是产生了工业无产阶级。因此,恩格斯将目光聚焦于工人阶级群体,将其视为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角之一,并围绕这一群体展开了调查工作。
社会关系的变动不仅表现为无产阶级群体力量的壮大,而且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工人之间的竞争、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以及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这三种竞争关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竞争引发的阶级关系紧张化。这种对立关系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而不断凸显。在经济危机与停滞时期,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的不平等竞争引发工人阶级的失业与贫困加剧,工人阶级最终成为经济危机后果的主要承担者。恩格斯在英国进行社会调查期间,深切感受到工人阶级的生存困境,并指出经济停滞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困境。恩格斯认识到,工人阶级只有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竞争关系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但是,这不能寄希望于资本家的道德觉悟而要勇敢使用革命的手段。恩格斯就是在这种社会时代变革中思考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停滞问题。这也促使他在回忆曼彻斯特经历时提到,“我在曼彻斯特时异常清晰地观察到,迄今为止在历史著作中根本不起作用或者只起极小作用的经济事实,至少在现代世界中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力量;这些经济事实形成了产生现代阶级对立的基础;这些阶级对立,在它们因大工业而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里,因而特别是在英国,又是政党形成的基础,党派斗争的基础,因而也是全部政治史的基础”[4]。
(二)理论背景:古典经济学家围绕经济停滞问题的争论
在早期工业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就已经开始讨论经济停滞问题。青年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生活期间,不仅融入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圈,而且将目光投向了英国思想界,特别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停滞问题的认识成为恩格斯经济停滞思想萌发的前奏。只是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停滞的探讨依循的是资产阶级财富增长的思考路径,始终未能突破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秩序的界限。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有三种情况可能引发国家经济停滞:第一种是“一国所获的财富,若已尽其国土壤、气候、位置所许获得的限度”;第二种是人口的增长“如已充分达到其领土所可支持或其资本所可雇用的极限”;第三种是“资本增加若已达到全事业所可容纳的最高限度”[5]。斯密认为,地理、人口和投资当中的任一要素在极限使用状态下都可能引发经济停滞,但现实中“没有一国的实富程度曾经达到这种境地”[6]。特别是当他对古代中国经济停滞展开分析时发现,“其富裕程度虽在许久以前就已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许有的极限,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则按照该国土壤、气候、位置说,离此极限的距离其实很大”[7]。斯密发现,国家经济的繁荣、停滞与退步的原因还是要从制度因素去探寻,特别是法律制度的实施。斯密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尚未出现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问题,这也造成他对经济停滞的认识仍停留在推论中,关于经济停滞的探讨也局限在国民财富增长的视野下。
斯密之后,最为著名的是大卫·李嘉图与马尔萨斯之间进行的关于“经济停滞”问题的论战。两人论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普遍生产过剩和经济停滞产生的原因。李嘉图认为,市场上不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的巨额积累和缺乏供应食物给日益增长的人口的手段”[8],储蓄会由于利润的降低而中止,但这时不会有停滞,因为生产出来的一切商品都会按照公平的价格自由交换。因此,“停滞这个字眼用于这样一种状况肯定是不恰当的,因为不会有普遍的过剩,也不会有某种商品必然生产得多于需求”[9]。马尔萨斯与李嘉图的主张恰恰相反。他认为,如果社会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地主和资本家没有增加适当比例的非生产性消费,社会商品就会滞销,利润随之下降,生产就缺乏动机。“如果有一个时期没有进一步增加生产的动机,这样一种状况不被恰如其分地叫做停滞,那我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叫做停滞了,特别是因为这种停滞不可避免地要使正在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失业”[10]。在马尔萨斯看来,商品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和停滞是会出现的,而停滞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虽然马尔萨斯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特别是他看到了增加有效需求的重要性,但是他提出通过增加非生产性阶级的消费需求来解决停滞的途径是庸俗经济学的主张。这一主张实质上是为贵族阶级的存在寻找借口,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合理性进行辩护。
二、青年恩格斯探索经济停滞问题的三重维度
回顾古典形式下经济停滞的理论史发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将停滞置于经济增长之中进行争论。伴随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的理解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减缓的外在表象,而且更加关注经济停滞所引发的社会历史变革。青年恩格斯立足于经济危机所呈现的周期性特征,展开了对古典形式经济停滞理论的超越,形成了探索经济停滞问题的“历史路标”。他看到经济停滞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危机状态的表现形式,在此期间,资产阶级面临着商品滞销,利润率下降和破产的风险,是“危”;工人阶级虽然同样面临着失业和贫困化加剧的窘境,但却蕴藏着工人运动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是“机”。青年恩格斯在《状况》中提出了探索经济停滞问题的三重维度。
(一)经济维度:经济停滞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特征
青年恩格斯是从经济危机的视角来认识经济停滞问题的。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制度是不以直接满足需要为目的而以赚钱为目的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混乱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当每一个人自己冒着风险去工作并使自己发财的时候,停滞现象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 [1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存在是经济停滞出现的重要原因。“在工业发展的初期,这种停滞现象只限于个别的工业部门或个别的市场”[12]。这一时期,恩格斯更倾向于将经济停滞视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外部特征。经济危机不仅表现为停滞现象,同时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危机就这样开始了,以后它就和前一次危机大致一样地进行下去,过了一些时候又重新被一个繁荣时期所代替。事情就是这样不断地继续下去,繁荣之后是危机,危机之后是繁荣,然后又是新的危机。英国工业所处的这个永久的循环,如上面已经说过的,通常是每五六年就重新开始一次”[13]。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以来,危机的周期性出现已经成为常态。恩格斯是在英国经济衰退最严重的时期(即1842—1844年)对英国工人的状况展开地调查,此时英国正处于1842年经济危机与停滞最严重的阶段。在这种具体的社会历史面前,恩格斯对经济危机呈现出经济停滞特征的认识更加深刻,这也为他在后来的几十年间持续关注资本主义的经济停滞问题埋下了种子。
在《状况》之后,恩格斯从经济维度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并未中断。在1892年恩格斯为《状况》撰写德文第二版序言时,他不再单纯强调停滞是经济危机的外部特征,而是认识到经济停滞在经济危机周期中的长期性。“每隔十年,生产的进程就被普遍的商业危机强制性地打断一次,随后,经过一个长久的持续的停滞时期后,就是短短的繁荣年份,这种繁荣年份总是又以发疯似的生产过剩和最后再度崩溃而结束”[14]。伴随着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研究的深入,他逐渐将经济停滞问题从经济危机的特征转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的突出阶段。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恩格斯在晚年时期开始从经济停滞现象转入经济停滞的根源及趋势的研究。他认为,19世纪70年代世界市场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伴随着法国、德国、美国的崛起,英国失去了工业和贸易的垄断地位,世界市场的变动成为英国经济停滞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每一个对旧危机的重演有抵消作用的要素,都包含着更猛烈得多的未来危机的萌芽。经济的停滞(萧条)是在为更猛烈得多的未来危机做准备。同时,他预测在经济停滞出现时,劳资矛盾尖锐化加剧,工人阶级更具有发动革命的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不断地探索将经济停滞与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时机相联系,力求在资本主义危机过程中发现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可能性。
(二)社会维度:工人阶级是承担经济停滞消极后果的主要社会力量
青年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探索的第二重维度表现在社会层面。伴随着经济停滞的出现,恩格斯发现处于被剥削地位的工人阶级深受其害。他从产业后备军和产业工人两个群体的生存状态中发现,经济停滞加剧了工人贫困化。在工业繁荣期,资本家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吸引了大量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聚集,从国外向英国聚集,这促使城市产业工人群体的大规模集中。在经济危机爆发后的停滞阶段,由于工厂减产与开工不足,大规模的工人群体促使失业风险急剧升高。经济危机的爆发让失业具有了群众性,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工人因为失去工作而形成了后备军群体。“这个后备军就构成英国的‘过剩人口,它在危机时期人数激增,而在繁荣和危机之间的时期人数也相当多”[15]。当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出现时,这批后备军的生存则面临巨大挑战。“在危机时期这个数字自然大大地增加起来,而贫穷也达到最高限度”[16]。他们在没有工作的时候努力寻找谋生的机会,有的去做街道的清洁工,或者小贩,或者在街边徘徊成为零工,还有一部分人沦为乞丐。可见,经济停滞加剧了产业后备军群体的增加,这个群体面临着严峻的贫困形势与生存危机。
不仅产业后备军群体的生存状况艰难,那些产业工人的生活状况也并不乐观。一方面,工人的工资水平由于经济停滞的持续而有所下降。恩格斯认为,工人的工资水平是由市场供求关系这一经济规律决定的。虽然一部分工人加入工会中试图维护自身权益,但是“在商业危机期间,工会不得不自己降低工资标准” [17]。伴随着经济停滞的出现,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这势必会造成工人工资水平的进一步下降。工人在经济繁荣期可以通过出卖劳动力来获得工资维持生活,但经济停滞让工人贫困状况进一步恶化。“工资由于失业者彼此竞争,由于工作时间缩短,由于出售商品不能获利而日益下降。贫穷在工人中到处蔓延开来”[18]。另一方面,除了工资下降所引发的贫困,经济停滞时期疾病风险的增加进一步让产业工人的贫困雪上加霜。恩格斯发现,“在爱丁堡和格拉斯哥,在1817年物价腾贵期间,在商业危机后的1826年和1837年,伤寒都特别猖獗,而每次都延续了三年左右,才稍微缓和一个时候”[19]。经济停滞严重威胁到产业后备军群体和产业工人的生存状况,日益加剧的贫困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工人的不满情绪。工人的贫困化实质上是“由于直到现在工人还让别人把自己当做可以买卖的物品来看待”[20]。工人阶级成为经济停滞问题严重后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形成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为此,他提出,“工人必须设法摆脱这种非人的状况,必须争取良好的比较合乎人的身份的地位”[21]。
(三)政治维度:经济停滞问题是无产阶级独立发展的有力杠杆
青年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探索的第三重维度表现在政治层面。产业后备军和产业工人在贫困和疾病的漩涡里挣扎,他们无法得到稳定的工作与妥善的安置。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种种困境与艰难迫使他们逐渐走上了反抗资本主义的道路,即工人运动的出现。工人运动的早期形式表现为破坏机器,这时的工人还未能意识到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式地使用之间的区别。随着工人联合会的发展,工人阶级找到了新的反抗形式——罢工。19世纪上半叶,欧洲爆发的几次规模较大的工人运动,都与经济停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国在1842年发生经济危机后,“骚动时而在这里发生,时而在那里发生……工人中弥漫着可怕的愤激心情,终于在8月间爆发了各工厂区的总起义”[22]。恩格斯认为,经济停滞“是促进无产阶级独立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杠杆”[23]。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期,由于贫困化的加剧工人罢工表现异常活跃。比如,“由于工商业停滞和随之而来的贫困,1834年在里昂爆发了要求建立共和国的起义,1842年在曼彻斯特爆发了要求制定人民宪章和提高工资的总罢工”[24]。
恩格斯通过对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人运动的观察,发现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蕴藏着工人阶级解放的可能性。在实践中工人罢工由于缺乏明确的目的,工人运动的结果也往往以失败告终。但是,工会罢工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们是工人消灭竞争的第一次尝试”[25]。资产阶级通过利用工人阶级之间的竞争关系建立起来的统治,让这种社会制度的命脉受到了来自罢工的威胁。工人罢工除了要消灭工人阶级之间的竞争,还要消灭资产阶级之间的竞争关系。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是由资产阶级之间的竞争关系引发,但经济停滞的严重后果却转嫁给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为此要面临更高的失业和疾病风险,甚至陷入更大的贫困漩涡之中。恩格斯对英国工人运动的判断是基于资本主义经济停滞的重要历史机遇。他曾大胆预测:“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接近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下一次危机到来的时候。这次危机必然紧跟在目前工业和商业繁荣后面,最晚在1847年爆发,但是也许会在明年爆发。这次危机将比过去历次危机剧烈和尖锐得多,它将迫使工人更多地从社会方面而不是从政治方面去寻找摆脱贫困的出路。”[26]虽然恩格斯的预测并不准确,资本主义并未促使工人摆脱贫困,但是从理论上来看,恩格斯将经济停滞问题的理解从经济层面推向社会与政治层面,将经济停滞的出现视为资本主义结构性危机集中爆发的重要阶段。
虽然青年恩格斯在《状况》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趋势的判断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形成了理解资本主义危机与停滞问题的良好开端。他在《状况》中突破了古典经济学家思考经济停滞问题的传统模式,将经济停滞与工人阶级的生存境遇紧密相连,并深刻地认识到工人阶级群体蕴藏的巨大能量,主要目的是寻找工人阶级解放的有效路径。正如卢森贝所说:“在恩格斯以前,有许多描写工人阶级艰难处境的著作,也有不少描写工人对资产阶级的仇视和憎恨的著作。恩格斯仔细地研究了这类著作并且引用过其中的许多地方。但他是按新的方式研究和按新的方式说明那些在他以前已经公开的事实的。”[27]换言之,恩格斯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停滞与工人阶级的贫困都应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寻找答案。
三、青年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探索的当代价值
虽然青年恩格斯在《状况》中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思考仍处于萌芽状态,但他后来并未间断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此后,恩格斯又在《棉花和铁》(1881年)、《1845年和1885年的英国》(1885年)、《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1886年)、《关于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若干特点》(1892年)等多篇文章中对经济停滞问题进行了讨论,而《状况》便最先培育了这颗思想的种子。恩格斯在晚年评价《状况》一书时说道,“当我重读这本青年时期的著作时,发现它毫无使我羞愧的地方”[28]。从历史中走来,在现实中拓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对于理解和把握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探寻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综合性研究以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路径选择都具有重要价值。
(一)青年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有助于丰富对当代经济停滞问题的认识
青年恩格斯在《状况》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点做出了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背后所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在经济停滞时期,失业人口急剧增加,劳资矛盾尖锐,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异常活跃。虽然资本主义自创立以来便表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但资本主义经济停滞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必定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严重阻碍,这是由隐藏在资本主义内部的基本矛盾决定的。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正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发展规律。从历史上看,当资本主义经济面临停滞困境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危机的时刻。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都在为资本主义的灭亡而不懈奋斗。青年恩格斯在《状况》中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正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寻求依据的重要里程碑。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恩格斯“从另一条道路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29]。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次陷入停滞漩涡,资本主义更是迎来了21世纪以来首次严重的经济停滞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长期处于低水平,失业率居高不下。虽然各国政府在不断采取举措,力求扭转经济发展颓势,但经济停滞常态化趋向并未得到改善。相反,经济停滞进一步催化了资本主义政治、文化和社会危机,特别是民粹主义抬头、恐怖主义肆虐以及种族主义问题凸显。经济停滞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经济现象,但经济现象持续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制度困境。一方面,表现为以资本逻辑为导向的资本主义发展只是试图构建适应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矛盾。资本主义在几百年发展探索中形成的只是干预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相互博弈的图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存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危机,只是在博弈中胜者一方的政策中获得暂时性的缓解。资本主义庞大的社会制度体系已经使其自身危机调节的能力式微。另一方面,表现为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现代化发展要求不断冲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停滞问题向世界的转移,发展中国家成为资本主义转嫁经济停滞危机的主要承受者。这不仅进一步拉大南北差距,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发展中国家寻求现代化的步伐。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构建起的传统的不公平、非正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面临挑战。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立足全球发展,倡导建立和平、公平、正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对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图景,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与历史之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年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研究
经济停滞问题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视域。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危机理论始终是各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热点话题。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不同流派的马克思主义者更是给出了“比例失调”“消费不足”“过度积累”以及“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等完全不同的理论阐释。学术争鸣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问题域,但20世纪以来危机理论内部形成的持久和深刻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声誉和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迎来了构造能够容纳各派观点的综合性理论的新任务。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要迈向新的综合首先要以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危机和经济停滞的认识为出发点。因此,经济停滞问题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老调重弹。青年恩格斯对经济停滞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综合性研究的路标。
资本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新变化要求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能够对经济停滞问题有所回应。青年恩格斯所生发的关于经济停滞的思想萌芽,在其身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从未放弃对经济停滞问题的再追问。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部形成了经济停滞问题研究的三次高潮[30]:第一次高潮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时期。德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亨里克· 格罗斯曼(Henryk Grossmann)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积累规律和崩溃(包括危机理论)》中预测到资本主义体系不会一次性彻底地崩溃,而是会发生一系列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重的危机。美国共产党人刘易斯·科里(Lewis Corey)将大萧条视为经济不稳定和停滞趋势不断发展的证明,同时这也预示着资本主义制度“最后的、永久性的危机”[31]。他们延续了恩格斯的传统,继续从经济危机视角来讨论资本主义的停滞趋势。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Stagflation)时期。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危机,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 威齐(Paul Sweezy)认为,垄断是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趋势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并由此形成经济停滞理论。苏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命运探讨的过程中,也看到了资本主义所呈现的停滞趋势[32]。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所关注到的正是恩格斯在晚年时期敏锐觉察到的“垄断”要素对经济停滞趋势产生的深刻影响。第三次高潮出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时期。这次研究高潮涌现出了美国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Theory, SSA)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思考。SSA学派提出“经济结构体制的不断演化会对长期宏观经济绩效产生影响,这才是导致当前停滞的原因”[33]。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则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停滞是基于市场、技术和制度三重因素共同诱发的结果[34]。可见,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从未放弃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问题的理论探寻。
(三)青年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有助于构建认识经济停滞问题的新路径
青年恩格斯在《状况》中从经济、政治与社会三重维度对经济停滞问题展开分析。特别是将工人阶级的生存境遇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与停滞紧密相连。在经济繁荣期,工人阶级在拥有就业机会的前提下能够勉强维持生存;在经济停滞和萧条时期,工人不仅面临失业风险,随之而来的工资降低和疾病都威胁到他们的生存。虽然古典经济学家同样认识到经济停滞所带来的失业和贫困等社会问题,但他们所提出的社会救助政策显然是为了更好地维持资本的稳定增长。“厂主对工人的关系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纯粹的经济关系”[35]。时至今日,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在面临经济停滞困境时,其中也有古典经济学家思考此问题时的影子。
青年恩格斯在经济、政治、社会层面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实现了对古典经济学家在研究路径上的超越,他将研究视角集中在英国工业革命后所形成的工人阶级群体,将“现实的人”作为关注的主体。正是研究视角的转变成为青年恩格斯成功突破古典经济学思考经济停滞传统模式的关键一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先行者,在探讨经济停滞问题过程中将工人阶级的现实生存境遇放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位置。与古典经济学家重视“财富”的视角完全不同,青年恩格斯看到的是人民主体彰显出的重要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特别是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将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相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处处彰显着人民至上的光辉底色。
四、结语
青年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的探索蕴藏着多种维度的思考,从经济维度来解读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危机特征的把握;从社会维度来看是对工人阶级作为社会重要发展力量的探讨;从政治维度来看是对劳资矛盾尖锐化时期工人解放机遇的重要探讨。他在《状况》中所形成的对经济停滞问题的基本认识,进一步启发我们要从历史发展中认清经济停滞所暴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不稳定因素。虽然《状况》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停滞问题的判断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形成了理解资本主义危机与停滞问题的良好开端。恩格斯对经济停滞问题的考察从现象层面深入社会层面,逐步将经济问题转化为社会历史问题来考察。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引发社会发展危机的研究思路,将资本主义的经济停滞问题与工人贫困、劳资矛盾、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考察。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恩格斯长期关注资本主义经济停滞问题,《状况》是他经济停滞思想萌发的第一站。他对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停滞问题的考察为当下厘清资本主义经济停滞问题的历史生成提供了重要思路。正如福斯特所说,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在见证恩格斯的回归,他和马克思一起,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斗争,并激起定义我们自己这个充满危机的、必将发生革命的时代的希望[36]。
[参考文献]
[1][27]罗森别尔格.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学说发展概论[M].方钢,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177、183.
[2][3][14][17][20][21][23][24][25][28][3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2、388、371-372、452、454、448、496、460、454、365、47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96.
[5][6][7]亚当· 斯密.国富论:上[M].郭大力,王亚南,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1:83、83、83.
[8][9][10]大卫·李嘉图全集:第9卷[M].陈福生,胡世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28、28、24.
[11][12][13][15][16][18][19][22][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66、367、369、369、372、367、384、373、524.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593.
[30]蒋雅文,杨苹苹.20世纪以来经济停滞理论研究的三次高潮[J].南开经济研究,2020(1):3-19.
[31]Lewis Corey. The Decline of American Capitalism[M].New York: Covici Friede Publishers,1935:180.
[32]别尔丘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中间性的和结构性的[M].雉堞,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16.
[33]大卫·科茨,彭迪卡·巴苏.经济停滞与制度结构[J].政治经济学季刊,2018(1):117-147.
[34]孟捷,高峰.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波[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9:序言.
[36]John Bellamy Foster. The Return of Engels[J].Monthly Review, Vol.68, No.10, 2017:46-50.
[责任编辑:张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