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林楠 纪威
摘 要:花生既可直接食用,也可作为生产食用油的原料,且营养丰富,属于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作物。在我国种植花生的地区较多,为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效助力。但部分农户由于栽培技术滞后,较大程度影响了花生产量,并由此丧失种植信心。鉴于此,文章先论述了花生产量低下的原因,然后从轮作倒茬、深松深翻、优选品种、种子处理、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旨在能够为农户花生栽培提供帮助,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高产栽培;花生;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叶斑病
引言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不仅能够榨油和供人们直接食用,其果皮与叶子也能够作为畜牧养殖业饲料使用,植株还能作为饲草,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因此经济价值较高[1]。与此同时,花生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强,田间管理相对简单,在国内很多地区都适宜种植。但是要想真正实现花生产量的显著提升,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则需要重视应用及推广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1 影响花生产量的因素
1.1单位面积株数
一方面,单位面积株数过多会导致结果率下降,进而无法达到高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单位面积株数过少,虽能得到更高的结果率,但是难以保证单位面积利用率,进而也会对最终的产量产生一定影响[2]。所以,需要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情况等合理确定单位面积株数。
1.2单株荚果数
在种植花生过程中,单株荚果数具有较大的变化随机性,属于不确定的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单株花生多则有10~20个果荚,少则3~4个果荚[3]。除了侧枝发育情况和受精率会直接影响果荚发育数量以外,苗区的水、肥、温、光等因素也会给荚果数产生影响,在种植过程中应竭力避免因为热、光和肥力不足等影响到荚果,出现早衰的情况。
1.3荚果质量
给荚果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为粒质量和粒数。其中,决定粒数的是受精胚珠发育率与受精率,若每果仅1个胚珠受精且发育,则形成单仁果,若多个胚珠受精则形成多仁果,其具有明显的果质量差异[4]。受精胚珠发育率、胚珠受精率,与植株花针期、结荚期的营养状况、温度和湿度等具有关联。而植株结荚期、饱果期营养供应情况和果针入土时间,则是影响粒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种植户在花生生长中后期,需重视田间情况,以免植株间出现互相遮挡的情况,保证植株能够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避免早衰,使花生产量得以提升。
2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2.1合理轮作倒茬
采用连作,可能导致花生结果率低、抗病虫害能力弱等情况,进而无法获得良好的产量。因此,要想实现花生高产,应合理轮作倒茬。具体而言,前茬作物为玉米、中药材、大蒜、大葱等地块,更适宜花生种植;收获花生后的地块,可在下茬春季进行中药材、甘薯、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在秋季进行冬小麦的种植。合理轮作换茬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从而保证轮种作物与花生均能得到充足的养分。有研究显示,采用轮作换茬,能够增加25%~40%的花生产量,且更少见病虫害情况。
2.2深松深翻
种植户在春花生播种前,需做好底肥的提前撒施,深耕耙耢,保证土层上虚下实、细碎疏松且平整,如此利于花生出苗率的提升;在进行麦套与麦后夏花生种植时,则建议前茬播前深耕,收麦后粉碎秸秆还田;麦后夏花生种植,则需在粉碎麦秸后深翻后旋耕,耙匀耙平,保证花生果荚能够生长充分[5]。深耕深翻连作地块,有助于保持养分的平衡,且能够起到灭杀虫卵和病菌的效果,利于提高花生产量。
2.3优选品种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农户应结合当地的土壤情况和气候条件,并一定调研市场情况,挑选耐性强、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并且,需对不同花生品种的种植时间做充分考虑。
2.4种子处理
播种前15d,应在晴天对花生进行2~3d的带壳晒种。摊晒时花生荚果应保持7cm左右的厚度,并且为了避免种子遭高温烫伤,不可在金属板、柏油路、水泥地直接晒种,保证种子发芽率[6]。同时摊晒过程中要确保所有种子均得到阳光照射,注意及时翻动,从而获得更理想的出苗率。
在播种之前需将果壳剥掉,由于剥壳过早可能一定影响种子活力,降低出苗率,所以,通常在播种前10d剥壳。在剥壳过程中需将发芽、破损、发霉的种子及时剔除,选出完整、亮泽度好、饱满的种子分级播种。此外,在播种前种植户应落实药剂拌种或包衣,阴干后播种,如此利于抗病虫害能力的提升,实现花生的高产。
2.5播种
2.5.1播种时间
就河南地区气候条件而言,通常在4月中旬及5月初进行露地春花生的播种,但因为此时期可能出现倒春寒的情况,因此需要适当晚播高油酸花生品种,以免花生出苗情况不理想。若花生种植采取地膜覆盖方式,则需比露地种植早约10d播种。麦套花生播种时间则在收获小麦前10~15d;麦后夏花生播种,则需在收获后尽早播种。注意保持60%~7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7]。若无灌溉条件,需在适播期内抢墒播种,落实时到不等墒、有墒不等时。种植户针对春花生与麦后夏花生,需趁墒或灌溉后播种;麦套花生需造墒播种,与小麦灌浆水相结合。若墒情不足且造墒来不及,则可选择适期播种,播种后浇蒙头水,确保出苗期拥有充足的水分。
2.5.2播种方式
种植户可用露地起垄的方式种植春花生,借助起垄播种一体化机械,使压土、覆膜、除草剂喷洒、播种和起垄等多道工序一次完成。注意垄面宽应在45~50cm,垄高10~15cm,垄距75~80cm,每垄种植两行花生。同时合理选择地膜,建议选取经济适用性强的聚氯乙烯地膜,以及具有无公害特点的降解地膜,具体由农户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针对麦后夏花生可采用麦后少免耕机械化种植,或采用露地起垄种植,通过起垄播种一体化机械完成播种。麦套花生播种,则应使用麦垄套种规范化种植技术,并采用早熟品种,改麦垄套种为麦后夏播,选择麦后少免耕机械化种植。垄高、垄面宽和垄距和春花生一致,一垄双行,每垄行距控制在20~30cm,垄边和播种行保持10cm以上的距离。
2.5.3播种密度
建议选取单粒精播技术,保证播种深度在3~5cm,并结合生育期、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一般夏播花生2.2万~2.4万株/667m2;春播花生1.8万~2万株/667m2。
2.6田间管理
2.6.1人工补种
虽然机械播种具有诸多优势,但地块两头难以实现完全覆盖,因此需做好人工补种。种植户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保证起垄、播种、施肥、喷药、覆膜、覆土等操作的规范性,进而使种子养分条件、水分和光照得到良好保障,实现更多出苗。出苗后若存在缺苗的现象需展开催芽补种,通常在花生苗真叶长出2~3片时,可选阴雨天或晴天傍晚带土移栽。
2.6.2破膜引苗
花生在播种10~15d后会相继出苗,这时需做好开孔引苗。在此环节需注意观察天气情况,通常在阴天进行,若选晴天则要在10:00前或16:00后。同时,为了避免因为膜内温度过高引发烧苗,要合理控制薄膜开孔时间;引苗过程中若发觉缺苗需及时补苗。
2.6.3中耕除草
为了防治杂草,花生露地播种1~3d,则需采用乙草胺等芽前除草剂展开大面积喷洒;花生若覆盖地膜种植,完成播种后应选取适用的除草剂喷施到地面,然后覆膜操作。在花生快封垄时,为了促进果针入土结实,应在两行花生中间做穿沟培土。
2.6.4科学排灌
结合“两湿两润”的花生生长需水规律进行排灌,保证此环节操作的科学性。“两湿两润”即播种至出苗和开花至结荚,两润是指出苗至开花和结荚至成熟,出苗期、结荚期、花针期保持60%~7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饱果期、苗期保持50%~6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8]。如结荚期、针期土壤干旱,需结合情况进行浇水;土壤情况良好,可选择不浇水。花生大面积种植为了实现水资源的有效节约,建议种植户运用当前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等。
2.7适时收获
花生收获过晚,早容易出现荚果脱落的情况,收获过早则可能因为荚果不饱满,影响含油量和产量。因此,在收获时应坚持看地下、看植株、看温度和看生育期的“四看”原则。通常花生生育期在125d,当昼夜平均温度低于12℃时,生长就会停止,果壳硬化,内壳发黑,内果皮呈黑褐色斑片,这时就应进行收获,以免出现霉果、烂果和落果的情况。
3 花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3.1主要病害
一是茎腐病。该病又常被称作“倒秧病”,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种花生病害,具有极强的危害性,幼苗发病时表面可见黄褐斑呈水渍状,病情持续发展下茎部呈黑褐色且会渐渐扩散,最终造成上部茎叶枯死。在常年种植花生的地块常常出现该病,通常发生于花生生长中后期,花生在感染该病后,较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枯萎的现象。与此同时,该病具有较强的爆发性与潜伏性,可能导致花生出现大量死亡,严重影响花生产量。针对该病害预防是关键,及时剔除出现腐烂或霉变的种子,或是采用紫外线的方式对种子上的病菌进行消杀,以使病害感染率有效降低。同时,科学轮作也有助于土壤内病菌的有效减少,且可将种子与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浸泡1d后播种,也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是青枯病。该病主要是危害花生根茎部位,属于一种土传性病害。花生在发病初期,茎顶稍叶片会出现萎蔫,1~2d后,一侧叶片开始凋萎,随着病情发展,渐渐枯焦呈褐色,很容易就拔起病株。该病在雨后突然晴朗与连作重茬田易发,会较大程度危害花生生长。针对该病可采用如下防治方法:合理轮作可选大豆和小麦等农作物,不宜选茄科类作物;做好土壤的深耕深翻,将底肥施足,进行钾肥与磷肥的增施;降水后排水处理需及时,以免由于田间积水造成花生根茎部位出现腐烂;及时拔除看到的病株,选择离田统一焚烧或深埋处理,以免病害蔓延[9]。
三是叶斑病。该病害多发于花生生长中后期,较大程度危害花生生长,且可分为褐斑病与黑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花生染病初期叶片会提前脱落,随着病情发展导致花生产量下降,有研究显示由叶斑病引起的减产通常在20%,严重时超过30%。褐斑病在发病初期时,可见褐色小斑点,随后病斑经过不断扩散形成不规则或圆形的斑点,颜色转为紫褐色或红褐色,可见黄色晕圈。褐斑病的黑色斑点主要分布在正面不明显的位置,无轮纹,相较于黑斑病斑点较小,易发于地势低洼、土壤肥沃、田间湿度大的田块。黑斑病发病初期与褐斑病具有相似症状,随后病斑渐渐发展为近似圆形或圆形,颜色呈黑色或黑褐色,出现淡黄色晕圈,发病部位病斑背后可见呈轮纹状分布的黑色小点,在每年的7月~9月较多出现该病。现有研究表明,叶斑病的流行受雨水的影响,通风不良与低洼积水的地区更易出现叶斑病。可采用40%多菌灵胶悬剂750mL/hm2,且施用尿素3750/hm2与磷酸二氢钾2250g/hm2,实现对该病的有效防治,保证花生产量。
3.2主要虫害
3.2.1蛴螬
蛴螬属于一种地下害虫,会给花生带来严重危害,针对该虫害需遵循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思路。建议选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有机结合的方式,使其成虫与幼虫得到有效灭杀。首先,在种子处理环节,可选细沙加入50%的辛硫磷乳油3750g/hm2,制作成毒土,施撒到播种穴中。其次,科学施肥。选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施撒后,对钾肥与磷肥比例进行科学搭配,以实现花生抗病能力的良好提升,保证花生健康成长。再次,可采用黑光灯等物理防治手段,对蛴螬进行诱杀,使虫卵数量显著减少。最后,采用药液浇灌法与撒毒土法进行化学防治。可选300mL40%的乐斯本乳油,400mL40%的辛硫磷乳油,加入30kg土,500kg水,进行灌根处理,从而实现对地下害虫的良好防治[10]。针对成虫高发期,为了取得更显著的防治效果,可选择喷洒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抑或是4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
3.2.2蚜虫
花生蚜虫会给花生叶片形成极大危害,使得花生叶片出现变形、卷曲,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并且,蚜虫液是传播病毒病的媒介之一。针对该虫害,需遵循早发现、早防治的思路。在防治该虫害过程中,可选40%乐果乳油800倍液、50%抗蚜威1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进行喷洒,当前诸多研究表明上述防治方法效果较为理想。
4结语
综上所述,花生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因此经济价值较高,能够在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但部分农户由于栽培技术滞后,较大程度影响了花生产量,并由此丧失种植信心。所以为了良好满足花生市场的巨大需求量,更大程度发挥花生这种作物的经济效益,需要不断优化升级花生种植技术,以实现花生高产。文章从轮作倒茬、深松深翻、优选品种、种子处理、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希望能够为花生种植户实现高产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肖永兰.花生栽培及管理技术[J].农业知识,2023(5):24-25.
[2]齐晓丽,付巧荣.花生绿色栽培技术研究——以单县地区为例[J].河北农机,2023(4):166-168.
[3]魏冉胜.花生栽培新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30-31.
[4]徐炜.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22(31):49-50.
[5]付明,刘建斌,张红艳等.辽宁高油酸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2(5):6-7+10.
[6]张效花,陶艳.无公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9):17-18.
[7]修俊杰,刘学良,谢志强等.辽宁省花生栽培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22(4):4-5+51.
[8]孙绍君.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途径[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3):193-195.
[9]郝继平.临沂市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究[J].新农业,2022(6):7.
[10]徐玉岭.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8):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