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式结尾是指其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世态人情,构思别具匠心的同时,作者在结尾会借用非常巧妙的方式,将艺术与生活结合起来,表达一种合乎情理的情感,而且莫泊桑还会注意到首尾呼应,在开头提到的内容,结尾必定会有所呼应。然而,莫泊桑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悲剧性的结局,这是为何呢?作者有什么特别用意吗?
【指点迷津】
《项链》中,当莫泊桑用另一个妇人的诚实击毁了玛蒂尔德的行为的全部价值意义的时候,这一切都不重要了,读者所有的情感体验和倾向在一瞬间停滞困顿,玛蒂尔德十年的艰辛在读者的心路历程中不过是一刹那,读者要重新定义玛蒂尔德的一系列行为的动机和意义指向。莫泊桑在作品中环环相扣、自然天成的叙述结构和效果在此时也就成为了最大的“反讽”。比金钱至上更令人惊恐的是整个世界的坍塌——物质的、精神的,甚至读者借由作品建立起来的虚构的世界也毁灭了。莫泊桑用他悲剧性的小说结尾迫使读者进入新一轮的作品阅读和审视中,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作品解读和意义探寻,帮助读者在一片荒芜之中展开更深远的追寻和批判,进一步增强了小说的批判力度。
(供稿 山西 翟明)
致作者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作者向我报投稿的作品一经采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报拥有其在报纸、网络的刊载权、出版权,以及稿件的编辑、复制、发行等权利;同时,本报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费用。本报刊发的作品与图片,因未能联络到原作者,未能及时发放的,敬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