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永义
读《管子》,印象最深的是《问》篇。古汉语里,“问”就是调查研究以及在调研基础上处理事务,如历代官员的“问事”,如汉丞相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问》篇中的“问”,指的也是调查研究,开篇第一句讲“凡立朝廷,问有本纪”,就是说为政要做好调研,而调研就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问”就是调查研究,这是因为调查研究本来就应该奔着问题去。《问》篇里明确点出一些问题,如:“刑论有常以行,不可改也,今其事之久留也何若?”“五官有制度,官都有其常断,今事之稽也何待?”前者是在责问判案长期积压,后者是在批评官事拖延不办,看来这两个问题真是古已有之,因此管子毫不客气地写出来。我们在调研之前也要先做些功课,预先了解本领域本行业还有哪些久悬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开展调研也好更聚焦。
“問”就是调查研究,还因为调研要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深入推进。《问》篇幅虽小,却一下子开列了60多个问题,政治、外交、军事、市场、税赋、风俗以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无所不包、应有尽有,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把这些问题问全面、问透彻,政令通达、经济发展、社会运行就都搞明白了。我们开展调研,也要像管子那样善于提问,把“问”当作调研的基本方法。
调研要敢问。实事求是地说,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调研还存在不敢问的心态,特别是到科技领域调研,新概念新名词儿多且经常夹杂一些外文,个别领导怕暴露知识短板,不懂也不敢问,坐在那里只会颔首微笑、如佛拈花。殊不知你越是装懂,就越有人故意拿生僻词儿蒙你。《围城》里方鸿渐拿一个odyssey(奥德赛)镇住老先生的秃头不敢摇晃,现在也有一些人专门拿一些外国字吓唬领导。上下相蒙,皆以为懂,长此以往,岂不耽误事业?
调研要会问。领导干部问问题,既不能太细碎,只顾纠缠“家里几口人、人均几亩地、地里几头牛”;也不能太瓠落,专问那些玄之又玄、大而无当的问题,徒使人“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问问题要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要问那些有主题、有典型性、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古人说“见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我们也要善于通过问问题,发现线索,研究规律,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办法。
敢问和会问,相辅相成、良性循环。越是敢问,就越能全面地了解信息、越能发现技经肯綮之所在,因此也就越来越会问。反过来,越是会问,就越能掌握主动、把控全局,因此也就越来越敢问。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我们要学习这种不耻于问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重要问题,要牢牢揪住,一问到底,不弄明白,决不罢休。这样,我们“问”的本领越发长进,我们的调研也越发有成效。
责任编辑 / 钟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