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11月:统一思想 凝心聚力

2023-04-29 08:47李桂华朱腾飞
前线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上海大学李大钊人民出版社

李桂华 朱腾飞

上海书店开业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上海是党开展宣传出版工作的根据地和大本营。1920年9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首个出版机构——新青年社在上海成立。次年2月,因被法租界当局查封,新青年社被迫南迁广州。1921年9月1日,出于持续推进党的宣传出版工作的考虑,中国共产党首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在上海成立,由李达负责,组织马克思、列宁著作的出版。为保护出版社及其成员的安全,人民出版社以“广州人民出版社”的名义发行刊物,并将新青年社所在的广州昌兴马路26号作为公开社址。事实上,这一时期的人民出版社仍设在上海。

党的三大后,为推进国共合作,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党的宣传出版工作布局。1923年夏秋间,中共中央将人民出版社迁往广州,并入新青年社。因开展工作不便,同年秋,中共中央又将新青年社迁回上海。为避开反动当局侦查,中共中央将新青年社改名为上海书店,并将办社地址迁至民国路一带。

1923年10月,中共中央局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组建中央出版委员会。同月,在中央出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委员会决定统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出版发行工作,并任命委员徐白民为上海书店经理。

1923年11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书店在民国路振业里11号(今黄浦区人民路1025号)正式开业。此后,上海书店肩负起中共中央赋予的使命,全面负责各类革命书刊的出版发行工作,陆续出版和发行了《向导》《新青年》《前锋》《中国青年》等机关刊物及《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唯物史观》《社会科学讲义》等革命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上海书店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出版物的总发行所。

在上海书店的努力和推动下,党的宣传出版事业迎来了大发展。至1926年时,中国共产党已成功在长沙、广州和青岛等地陆续建立了专门的出版发行机构,甚至在香港和巴黎也设立了经销处。上海书店不仅统一了党团出版发行工作,还成功将各类革命书报推向全国,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以上海书店为中心,一张覆盖全国的革命书报发行网逐渐建立起来了。

李大钊在上海大学演讲

由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大学——上海大学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为加强我们党对上海大学的领导,1923年夏,经李大钊推荐,中共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邓中夏入职上海大学,成为学校总务长(后改称校务长)。不久,经陈独秀介绍,瞿秋白也进入上海大学工作,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一职。

为将上海大学打造成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邓中夏和瞿秋白等人付出了大量心血。在他们的主持下,邓中夏的《中国劳工问题》、瞿秋白的《社会哲学概论》、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和施存统的《社会思想史》等理论著作被汇编为《社会科学讲义》,统一出版。此外,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还创造性地开设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向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大学讲坛的先河。因社会学系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且选题新颖、立意深刻、论述透彻,吸引了众多其他院系乃至外校的学生前来旁听,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1923年11月7日,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6周年之际,上海大学社会问题研究会成立。李大钊应邀赴会,并为上海大学师生作了题为《社会主义释疑》的演讲。在演讲中,李大钊严词驳斥了社会主义是“穷苦的”、是“要发生怠工的”、是“不自由的”等错误观点,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是要免除工作的苦痛,发扬工作的喜悦的”,并着重强调“经济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李大钊的演讲,进一步解除了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的困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大学逐渐成为传播党的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和“在帝国主义及军阀的虎穴奋斗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党报》创刊

1923年6月,中共三届一中全会决定创办一份不定期的刊物作为党报,以此形成“党内问题讨论及发表正式的议决案、报告等之机关”。11月30日,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秘密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党报》正式发刊。考虑到性质特殊,中共中央任命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为主编。

在创刊号上,刊登了中国共产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纪要、报告及决议案等重要内容。由于《中国共产党党报》为党内刊物,编辑部参照当时全国的中共党员人数,将报纸控制在每期印刷500份。为杜绝刊物外传,编辑部更是在报纸上明确要求:“接受本报之党员,应该妥慎保存,对外绝对守秘密;违者照本党章程第二十六条第六项之规定(按:即开除党籍)办理!”

《中国共产党党报》发行后,作为宣传阵地和学习课堂,在党内产生了较大反响。至1924年6月1日时,刊物已发行至第4期。在1925年1月召开的党的四大上,中共中央指出,“《党报》是我们现时秘密组织用以教育党员的最重要机关”,并计划“今后当多登载党内关于政策和各种运动非公开的讨论文件”。但是,党的四大结束后,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中共中央将宣传工作重心转到组织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上。于是,《中国共产党党报》未再出刊。1926年,另一份党内机密刊物《中央政治通讯》创办,主要为中央高级领导干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在国共合作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党报》准确地将中共中央各项决议传达给各地的中共党员,有力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实现了对全体党员的政治动员,为大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腾飞,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猜你喜欢
上海大学李大钊人民出版社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钊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