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外事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加快完善对外工作政策制度体系,积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着力完善涉外安全网络,推动首都对外工作实现了深刻转型发展。新征程上,要持续探索对外工作改革发展新路径,坚定不移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有力有效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大国首都国际交往新局面。
[关键词] 国家总体外交; 新时代首都发展; 首都对外工作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12-0092-04
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北京开启了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新征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首都外事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外工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运用改革思维和开放举措推进首都对外工作,持续强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核心承载地功能,精准服务首都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对外工作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时代首都对外工作转型发展的深刻变革
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首都对外工作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大力度推进、深层次突破,在内涵、路径和范式等方面实现了深刻变革。
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首都对外工作新实践。大国之大,关键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战略布局和主要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对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首都外事系统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对标“十个坚持”精髓要义,积极探索首都对外工作的结合点。在全国率先推动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改革,党对对外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奋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北京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全力服务建设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北京国际“朋友圈”覆盖全球主要大国首都和重要城市。深度配合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加强与城市间国际组织交流合作,有力提升了城市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组织100余家外国民间组织参加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充分释放科创、经贸、文化、卫生等领域交往活力;向27个国家55个城市和地区捐赠物资,与44个国家83个城市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以成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以“双奥之城”名片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展示和传播平台,有力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开辟首都对外工作新天地。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是党中央交给北京的光荣任务,也是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履行“四个服务”基本职责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围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国际交往中心”目标,编制实施空间规划、行动计划、“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一核、两轴、多板块”空间格局,构建覆盖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国际机构集聚承载、国际会展辐射带动、国际门户开放引领、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五类功能的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体系,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准备好空间和硬件设施,同时抓好国际组织、国际会展、国际文化节庆、国际体育赛事、国际教育、国际医疗、国际人才社区等软件能力的提升。统筹推进雁栖湖国际会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第四使馆区等78个亿元级项目加速落地,科学布局106所国际学校,全面启动8家国际医疗试点工作,有序推进8个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积极培育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品牌性国际文化节庆活动60余个、北京马拉松等知名国际体育赛事30余个。加大涉外政务服务供给力度,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外语办事窗口覆盖率达85%,市政府国际版门户网站、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易北京”APP等平台外语服务有效改善。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牵引下,北京國际交往综合承载能力、城市国际化能级显著提升,极大丰富了首都对外工作内涵,进一步拓展首都功能。
集成化政策制度体系塑造首都对外工作新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开放。其中,加强政策集成、推动集成创新是关键路径。适应国家主场外交在京频繁举办的新常态,坚持向改革要效益,注重从工作中摸索规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中的成功经验,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了一系列较为成熟定型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一办十组”工作体系,按照平战结合理念,系统编制“平时”任务清单,精准细化“战时”运行流程,实现了“常态化、不扰民”目标。研究制定新时代元首外交北京市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实施方案,从优化提升接待设施、礼宾服务、资源供给、城市管理等6方面提出17项具体举措,推动服务保障工作全链条发力、全方位提升。以首善标准服务保障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16场重大国事活动,打造了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北京样板”。建立党宾国宾参访项目数据库、接待资源共享数字平台等一批新机制、新载体,整合集成全市涉外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标准接待党宾国宾团组1000余个、近2万人次。
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激发首都对外工作新动能。对外工作的重要基础就是大量国际化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有序流动和内外联动、高效畅通的渠道平台。近年来,充分挖掘对外工作资源,外事搭台、全市共享,为北京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新的动力源泉。以高层交往为引领,市领导平均每年开展外事和港澳活动近200场,经贸类占比近60%,密集会见跨国公司全球负责人,鼓励其扩大在京投资布局。优化首都对外交往工作格局,市级友城数量从48个增至55个,市区两级友好(交流)城市达到263个,友城工作项目库储备项目400余个,推动友好城市工作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转变。注重发挥国际组织、民间外交平台作用,出台吸引国际组织落户便利化措施,在京登记注册的国际组织增至115家,指导698家在京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845家市级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民间外交工作,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民间主体增至24个。高水平完成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北京文化论坛外事服务保障任务,习近平主席4次发表视频致辞、4次致贺信,重大活动的国际影响力和显示度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从127家增至230家,外资企业总量达5万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从80亿美元增长到174亿美元,对外工作资源渠道支撑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立体化涉外安全网络筑牢首都对外工作新屏障。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稳妥应对涉外安全风险挑战越来越成为首都对外工作重要内容。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涉外安全工作体系,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首都政治安全稳定。在全国率先组建涉外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创新打造境外安全服务平台,圆满完成利比亚撤侨、刚果(布)爆炸等涉外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任务。完善走出去风险防控体系,建立海外企业安全巡查机制,实现重点企业项目全覆盖。持续扩大预防性领事保护工作覆盖面,打造“领保进万家”“领保大讲堂”系列活动,推动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年均覆盖受众超1000万人次。
新时代首都对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践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对外工作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引。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对外工作的实践启示,对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新时代首都对外工作最鲜明政治底色和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首都外事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深化外事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将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组建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亲自挂帅两个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形成具有北京特点的外事工作体制机制。首都对外工作的系统性不断增强,跨部门协调联动的质效明显提升,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大外事”格局稳固形成。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把握“党管外事”这一根本原则,才能确保首都对外工作的正确方向。
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北京与党和国家的使命更加紧密相连。作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需要适应国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形势新要求,带头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精心培育了雁柏山庄等一批服务国家顶层国际交往的活动场所,高标准做好北京冬奥会期间31位外国政要接待服务保障,实现闭环模式下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新突破。实践证明,只有对标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需要,立足优势找准切口,才能更加有力践行好首都的职责使命。
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坚持改革创新是推动首都对外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以创新思路开展小切口立法,推动在全国首创颁布《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为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依法治理树立了新标杆。创新举办“云外事”活动60余场,确保疫情期间国际交往不断线、国际合作不停滞。实行“乙类乙管”后,第一时间出台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为外商来京投资洽谈提供便利条件,支持走出去招商引资,实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回顾近年来改革实践,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增加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实现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为民情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首都对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积极践行“外事为民”,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国际教育、国际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市民不出国门就能享受高品质的国际化服务。实现APEC商务旅行卡、外国人停居留签证等业务“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两证联办”受理范围从A类拓展至B、C类,持续畅通外籍人员入境来京绿色通道。坚持守牢涉外安全底线,健全领事保护工作体系,切实维护好海外北京市民、机构安全和正当权益。实践表明,只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为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奋力开创大国首都对外工作新局面
首都外事系统将积极探索对外工作改革发展新路径,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主动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奋力开创大国首都国际交往新局面。
深学笃行习近平外交思想。树立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科学研判国际形势新特点和我国外部环境新变化,加强首都对外工作顶层设计。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念、主张和倡议,率先探索地方践行“三大全球倡议”的实践路径。创新国际传播方式,积极对外阐释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世界意义,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坚定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全力服务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外交议程,在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制度方面持续用力,进一步完善元首外交北京市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培育储备更多高品质、特色化外交外事活动空间,高标准服务保障在京举办的国家主场外交活动,进一步擦亮“北京服务”品牌。用足用好首都资源,巧思善为同重点国家地方深化交流合作,在服务国家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展现首都担当。统筹整合外事资源,创新开展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配合落实好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
深入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优化国际交往空间格局,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设施的功能引领,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体系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优化提升雁栖湖国际会都整体功能,高标准建设第四使馆区,稳步推进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新国展二期等重点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涉外政务服务可及性,提升国际教育、国际医疗、国际人才社区服务品质,加快建成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国际交往中心。
有力有效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加强对高能级对外交往平台的政策供给服务,支持高水平办好重大国际活动,持续提升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做优做强高层访问、友好城市等平台,深化科技和产业国际合作,争取更多外资企业扩大在京投资规模、设立地区总部,推动引进更多标志性引领性外资项目,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实施好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积极吸引金融、科技等领域国际组织在京落户。争取中央部门政策支持,加快恢复国际航线航班,提高航空双枢纽国际竞争力。1
坚决抓牢首都涉外安全防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从严从实做好涉外安全工作,切实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涉外环境。持续完善涉外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涉外安全形势分析和风险监测预警,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严防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滋生蔓延。创新开展预防性领事保护工作,及时稳妥处置涉外突发案(事)件,最大程度维护好北京市机构和人员海外安全。
[参考文献]
[1]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6-24.
(作者简介:熊九玲,中共北京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 / 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