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党的建设领域实践与探索

2023-04-29 00:44尤文虎李敏
前线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创新发展改革开放

尤文虎 李敏

[摘要] 改革开放4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北京市委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带领首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开拓创新,奋勇拼搏,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党的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为全市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党的建设;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12-0044-0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改革开放4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北京市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紧围绕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推动首都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为首都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形成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北京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上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从1983年11月起分两期组织全市5.1万个党组织和85万名党员开展集中整党,全面消除“文革”对党的建设造成的消极影响,推动全市政治生活逐步走向正常。北京市积极应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风险考验,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三年(1995—1997)规划纲要》《加强全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1998—2003年)规划纲要》等制度规范,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提高政治免疫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始终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制定实施市委贯彻落实的30条措施以及机关、高校、国企等领域的具体举措;制定修订市委关于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明确要求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認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把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制定强化监督检查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意见,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中央政令在北京绝对畅通、令行禁止。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定期组织“回头看”,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首都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持续强化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力巩固了团结统一的政治基础。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京市按照党中央部署,先后开展“三讲”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党内集中教育,全面加强理论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认真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完善重大政治理论轮训机制,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党校主课、各级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必修课、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规定动作,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集中轮训、日常学习,分层分类强化理论武装,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首都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持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根基,强化行动自觉,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首都发展的实践力量。

坚持发挥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塑造首都干部讲政治能扛活有情怀的鲜明特质

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伟大工程保障伟大事业。改革开放45年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推动党的建设为有效履行首都职责使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春,为抗击“非典”疫情,北京市抽调4000余人,党员干部冲锋一线,奋战7天7夜,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一级传染病防治医院,50天内收治全国1/7的“非典”患者,切断了传染途径,扭转了疫情走势。全市党员干部听党指挥、奋发有为,圆满完成服务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任务,推动首都发生深刻的、全方位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坚持把党的建设与贯彻重大部署、推进重点任务、保障重大活动有机结合,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疫情防控、脱贫攻坚、“23·7”极端强降雨灾害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等重大任务一线担当作为,做到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员干部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19.3万名干部下沉一线,43.3万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与基层干部群众风雨同舟、并肩战斗,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持续选派6批2000余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推动全市7.3万低收入农户“脱低”、234个低收入村全面消除、59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消薄”,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全市党员干部在迎接大战大考、保障大事要事中经受了锻炼,作出了贡献,展示了形象,塑造了讲政治能扛活有情怀的鲜明特质。

坚持党建引领、强基固本,探索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北京经验”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改革开放45年来,北京市坚持分类施策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不断改进农村、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党组织设置和发挥作用方式,大力推动街道社区、新兴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形成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商务楼宇党建等一批党建创新品牌;全市基层党组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5.1万个增加到11.7万个,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实现应建尽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不断夯实;党员队伍数量从85万名增加到253.7万名,规模持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彰显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强功能、抓基本、补短板、重创新,持续优化组织设置,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大幅提升基层党建保障水平,探索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具有首都特点的经验做法。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治理,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到一线解决问题的鲜明导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持续推进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接诉即办改革,聚焦“每月一题”推进主动治理,用绣花功夫办好民生小事、助推大城善治,着力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广。实施接诉即办改革以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受理群众诉求1亿余件,解决率、满意率分别提高41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升至94%、95%,党员干部治理能力、工作作风、群众感受以及社会评价明显向好,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等基层管理机制经验”相关内容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经验”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科学精准选人用人,着力建设适应首都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坚决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紧紧围绕首都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为首都改革开放接续奋斗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京市贯彻中央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逐步完善干部教育、选拔、考核、监督等各方面制度机制,干部队伍老中青年龄梯次结构基本形成,一批批高素质干部茁壮成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贯彻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事业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实施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意见,出台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以及城市副中心、生态涵养区、政法单位、国有企业、市属高校等区域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推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定期开展领导班子综合分析研判,以选优配强党政正职为重点,切实增强整体功能。围绕机构改革和领导班子换届,加大干部跨地区跨领域交流任职力度,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学历和经历结构显著改善。立足首都改革发展长远需要,大力发现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保证使用有梯队、选择有空间。注重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出台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措施,落实落细日常管理监督,聚焦待遇保障、容错纠错、能上能下、考核评价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热情。坚持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抽调干部参与重大专项任务和全市重点工作,推动干部在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吃劲岗位历练成长。首都干部队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领全面增强,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适应度、与首都地位的匹配度持续提升,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提升,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源源不断提供干部支撑。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北京作为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到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和政策体系,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从人才是第一资源到人才引领发展,首都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在中关村建设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中关村先行先试作用,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政策保障;注重向用人主体授权,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实施自主认定改革,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等机制,推动全方位用好用活人才。坚持面向全球引进人才,实施“人才蓄水池”计划,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围绕战略必争领域集聚引进全球顶尖人才,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和引才路径。立足首都优势自主培养人才,通过“一人一策”精准育才、“产教融合”联动育才、“强基工程”重点育才,实现在科研主战场培养锻造优秀人才。坚持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制定实施人才住房、交通出行、医疗保障及子女入学等一揽子政策,用心用情服务人才,做优做细人才生态环境建设,为人才贡献智慧创造良好条件。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显著提高,对首都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人才资源总量达792.6万人,密度达68.4%;两院院士数量占全国近1/2,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98.5万人,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1.6%,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6%,城市人才竞争力不断提升,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引擎。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册)[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1.

[2]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主编.北京党的建设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2022,2021,2020,2019,2018.

[3]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9.

[4]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新时代北京组织工作综述[N].北京日报,2023-07-26.

(作者简介:尤文虎,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所副所长;李敏,北京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 / 陈   宁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创新发展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探讨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创新发展 奋勇前进 释放洪荒之力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