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04-28 03:34:54杨广越
当代农村财经 2023年4期
关键词:经营权农村土地

杨广越

摘要: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农村金融服务从相对滞后走向创新,不断拓展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正在经历的变化过程。本文基于相关文献,对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农村土地 经营权 抵押意愿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户对金融服务需求规模越来越大,种类逐渐增多,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农户缺乏标准抵押品等原因,导致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不断出现,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发展较为缓慢的环节之一。

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长期落后于城市地区,随着“三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多地基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开展的土地经营权的抵押实践,农村金融市场正处在一个逐步构建制度、完善市场、创新产品的关键时期。但在实践中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贷款的意愿还有待提高,这一方面源于农户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供给、政府的有关政策措施也有一定的关系。

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滞后,其关键原因是农民融资的渠道非常有限。有学者指出,导致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规定——贷款需要抵押物品,而农民又缺乏有效的抵押品——与实际情况不吻合(韩俊等,2007)。为解决农村地区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缓解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的融资功能,一方面可以满足广大农民对经营资金等多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顺应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需要。因此,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农地抵押担保方式,不失为解决农民贷款难、抵押难的努力方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同样也有利于盘活农户的土地资产,提高农村土地要素配置效率,理顺农户与农地的关系,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2018年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7条对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作出了制度安排,规定了融资担保的设定和实现方式,这对于更好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基本准则。

然而,从农村土地抵押贷款融资的实践来看,农户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提高了农户抵押贷款意愿,有些因素则制约了农户贷款意愿。分析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识别哪些是积极影响因素,哪些是消极影响因素,对于研究农业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制定合适的农业金融政策,对于稳妥推进农户土地經营权抵押贷款的改革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户个人特征

主要指户主的个人特征,包括户主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

1.年龄。年龄从两个方向上对土地抵押贷款意愿产生影响,既体现积极的一面,也体现消极的一面。对于年龄较大的农户来说,思想观念趋于更加保守,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意愿也较低,因此参与抵押贷款的意愿就比较低,户主年龄越大,对资金需求越多,例如子女教育支出增加、赡养父母的负担增加、自身和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恶化等,都会导致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上升,这将提高农户的土地抵押意愿。

2.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较低意味着农户的金融意识一般较低,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政策了解也比较少,这类农户的贷款意愿较低(王芳和马玲玲,2019)。彭魏倬加和刘卫柏(2018)基于湖南省洞口县等4县486个专业大户的调查数据表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专业大户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需求比例仅为28.46%,而高中以上学历的专业大户的需求比例则为72.54%。

3.性别。从调查研究的情况看,男性农户相比女性农户的土地抵押意愿更为强烈。对这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是,男性相比女性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思维能力,对政策的认知水平较高,对家庭的信贷需求具有较为清晰的判断因此,男性表现出了更强的抵押贷款意愿(于丽红等,2014)。张晓琳等(2022)指出,女性往往将家庭经济的稳定性视为首要目标,相比之下,男性更具冒险精神,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因此更愿意了解、尝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这一新的融资方式,其实证研究结论也支持了这一点。

(二)农户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农户经营的土地面积、农业收入占比、收入水平等

1.土地面积。农户经营土地的面积较大意味着较大的融资需求,农户参与抵押贷款的意愿也相应更为强烈,同时对于较大的土地经营面积而言,其价值评估值及其抵押贷款额度也都更大,这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抵押意愿。张晓琳等(2022)的相关研究表明,农户承包土地面积每增加1亩,农户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就提高3.2%。

2.农业收入占比。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户的抵押贷款意愿具有两方面影响,一是农业收入占比较高意味着农户的农业活动规模较大,对抵押贷款的需求水平较高;二是也意味着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出于最小化失地风险的考虑,农户在参与土地经营权抵押时会表现得非常谨慎。张晓琳等(2022)针对山东农户的调查研究表明,农户种植业收入占比与土地抵押贷款意愿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上述研究结论类似,余兴妍(2021)基于对湖南省桃江县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非农业收入越高,农户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意愿就越弱。

3.具有替代土地保障功能的因素。一般而言,当农户拥有除了土地之外的其他保障手段时,其对抵押贷款的需求水平会相应上升,这是因为其他保障手段的存在降低了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例如,任雪莹和安海燕(2018)对来自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的529份农户问卷的分析表明,农户养老保险参与度与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意愿呈现正相关关系,该结论表明养老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土地的保障功能,导致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有所降低,进而提高了农户进行土地抵押贷款的意愿。对于部分农民而言,随着自身及家庭成员转移到城市,其生活保障更多的依赖从城市工作中获得的收入,对土地的依赖性将会大大下降,同时对释放土地金融属性的需求也显著提高,这将在客观上提高农户抵押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吴万运(2020)的研究表明,对于市民化意愿较为强烈的农户而言,其抵押土地的意愿也越高。

(三)其他因素

除了农户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具有一定的影响之外,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以及农户对政策的认知也具有显著影响。一般而言,对政策具有一定了解的农户对政策的实施意义以及抵押贷款流程更为熟悉,参与土地抵押融资的意愿也将得到提升。从当前部分地区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的认知程度来看,该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例如,王芳和马玲玲(2019)针对河南、山东两地的调查分析表明,超过66%的调查农户表示不知道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贷款,在问及“当地是否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时,9.26%的受访农户回答“开展了”,32.1%的受访农户回答“没有开展”,不清楚是否开展的受访农户占比超过58%。由此可见,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基于山东省420份农户的调查问卷,葛舒梦和董继刚(2018)的分析表明,农户是否了解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对其抵押贷款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统计结果显示,了解相关政策的农户愿意开展抵押贷款的比例为57.47%,不了解该项政策的农户的这一比例仅为43.22%。针对政策认知对提高农户开展土地抵押融资意愿的积极作用,赵国虎和王鹏程(2021)认为其原因在于,对于相关政策的了解越全面,意味着农户可以对抵押融资的相关风险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进而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意愿也更为强烈。

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融资担保,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激励和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供给方,其贷款供给同样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为了有效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金融机构需要相对准确地掌握抵押标的物的价值。由于缺乏规范的土地价值评估机构,导致相关抵押贷款业务受阻。例如,根据王翌秋和王昊宇(2018)对天津市宝坻区的实地走访,“目前天津市没有明确规定的土地价值评估机构,没有中间机构,土地的价值无法确定,如何用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缺乏客观、统一的土地价值评估标准,直接影响了农村土地抵押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惠献波,2018)。

风险补偿机制是否健全是影响金融机构贷款意愿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高风险的特征,相比其他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同时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也比较大。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或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开展土地抵押贷款业务将给相关金融机构带来较高的信贷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土地抵押贷款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部分地区构建了土地抵押贷款风险处置机制,当贷款农户无法及时偿还抵押贷款时,由政府主导的风险补偿资金按一定比例补偿金融机构相应损失,这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开展相关抵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丁昆,2018)。以财政担保等形式提供的政策支持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抵押融资意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彭魏倬加和刘卫柏,2018)。

是否能顺利处置抵押物,是影响金融机构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重要因素。抵押物是否能够顺利变现,是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与城市土地或者房产不同,作为抵押标的物,如何处置农村土地经营权面临着实践中的困难(赵丽琴和王熠,201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标的物,当有关农户不能及时偿还贷款时,金融机构可以根据2016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印发的《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处理抵押标的物,并用处置收益对贷款坏账予以补偿,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农村土地二级市场,这导致缺乏相应的抵押平台可以有效地保证金融机构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丁昆.武汉市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8(08):62-70.

[2]葛舒梦,董继刚.农村居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解析——基于山东省420份调研数据[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2):38-42.

[3]韩俊,罗丹,程郁.农村金融现状调查[J].农村金融研究,2007(09):9-20.

[4]惠献波.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控制研究——基于直接抵押融资模式的视角[J].地方财政研究,2018(01):93-99.

[5]惠献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潜在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四个试点县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02):9-15+110.

[6]刘婷婷,刘钟钦,吴东立,于丽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37个样本农户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3(02):38-41.

[7]彭魏倬加,刘卫柏.种养专业大户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湖南4个试点县调查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8,38(12):176-182.

[8]任雪莹,安海燕.农村养老保险与农地抵押贷款意愿关系实证分析[J].武汉金融,2018(02):73-78.

[9]王芳,马玲玲.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额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24个农户调查数据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01):60-70.

[10]薛宝飞,郑少锋.农户选择土地产权抵押贷款融资意愿研究——基于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39(06):142-147.

[11]于丽红,陈晋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经验与启示:昌图县案例[J].农村经济,2014(04):83-86.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责任编辑:李丽君

猜你喜欢
经营权农村土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业知识(2022年9期)2022-10-13 08:25:26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农业工程(2021年2期)2021-04-25 01:27:58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农家书屋(2019年4期)2019-05-15 08:25:28
农村土地流转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7
土地经营权入股您怎么看?
新农业(2016年20期)2016-08-16 11:56:22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实施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
河北遥感(2015年2期)2015-07-18 11:11:14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14期)2014-02-27 1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