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彬 李玮
摘 要: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产业变革正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大智移云”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本文从文化产业生产、文化产业传播和文化产业消费三大维度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如何赋能文化产业生产,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文化产业流通以及带动文化产品消费进行探讨,旨在积极探索当今时代如何运用新一代“大智移云”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创新和升级。把握这一创新趋势是非常必要的,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产业可持续的强劲的发展动力,只有将这种创新与新一代“大智移云”技术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我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关键词:大智移云 文化产业 创新趋势 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world is entering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now, and using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to promote industrial reform is the most remarkable feature of this times.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bile Internet and cloud computing" have profoundly changed the way of production and life of human society.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 communic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consump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bile Internet and cloud computing can empower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promote the circul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drive the consumption of cultural products, aiming to actively explore how to use the new generation of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bile Internet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o innovate and upgrade tradi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current era.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grasp the innovative trend. The grow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omes from the sustainable and strong development power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only by deeply integrating this innovation with the new generation of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bile Internet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can we realize the grand blueprint of building a cultural power with firm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bile Internet and cloud computing; Cultural industry; Innovation trend; Cultural power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产业变革正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大數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大智移云”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都必然会驱动文化产业和产品的创新。从目前所显现的趋势来看,新兴“大智移云”技术带来的创造性动能十分强大,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将会是全面而深远的,它将重构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科技的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应该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积极引进并应用新兴“大智移云”技术上。毫无疑问,新兴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因此,把握这一创新趋势是非常必要的,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产业可持续的强劲的发展动力,只有将这种创新与新一代“大智移云”技术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我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1 新兴“大智移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传统文化产业面临巨大挑战
1.1 “大智移云”技术背景下传统文化产业的生产模式急需整合
传统文化产业时代,文化生产被分割为本地文化生产(装备制造、印刷包装等)、在场文化生产(表演、放映、会展等)、在线文化生产(数字内容、视听互动等)等不同门类。文化生产模式之间相对独立,自成一体。如果在地、在场、在线等文化生产模式不能整合,硬件、软件、创意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就难以融合、重组而形成文化产业生产的新动能。传统文化产业的生产模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通过新兴“大智移云”技术才可以实现文化生产潜力的不断释放。
1.2 “大智移云”技术背景下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播方式相对狭窄
近年来,虽然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特别是在推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上。但是从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角度看,可以发现我国传统的文化产业传播方式在利用新兴“大智移云”技术提高传播效率、扩展传播形式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美术、出版业与演出业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传播上,还是以传统的方式为主,缺乏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创新力不足使得本来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務无法获得更高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从受众层面上来说,也会因为传播方式的局限性或者是缺乏生动性,影响到大众对于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能力[1]。
1.3 “大智移云”技术背景下传统文化产业的需求应该被重新激活
传统的文化产业大多是将众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呈现到大众面前。用户是被动接受的且很难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进行交互与反馈。这可能导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诸多内在文化价值未能得到有效消费。无法理解就难以形成吸引力,进而会导致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新兴“大智移云”技术可以使传统文化产业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和趣味化,通过和谐的人机交互传达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精神价值,增强其趣味性的表达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2 通过新兴“大智移云”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创新升级
文化产业的创新趋势带来了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加入使得“大智移云”技术+文化的新模式能够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释放文化消费潜力,激发文化消费需求,为我国文化产业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将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融入文化产业的开发研究和后期宣传运营等方面,通过寻找文化产业在新时代发展的核心价值的转变与升级,进而提升文化产品关于核心技术和内容方面的竞争力[2]。现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是从内容生产、内容载体、内容消费等角度进行的。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视角并结合新兴“大智移云”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创新升级的具体实践案例,从文化产业生产、文化产业传播和文化产业消费三大维度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如何赋能文化产业生产,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文化产业流通以及带动文化产品消费进行探讨。具体如图1所示。
2.1 新兴“大智移云”技术赋予文化产业生产的新动能
新兴“大智移云”技术赋能文化产业生产是指将新兴“大智移云”技术合理地运用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创作过程中,创新出与以往文化产品和服务明显不同的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3],主要体现在扩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外延,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形式,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效率与质量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大智移云”技术被应用于文化内容的生产上,包括演艺、图书、影视、工艺美术品等在内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过程。文化产业的“创客”们正在与这些新兴“大智移云”技术密切结合,努力把创意变成更具个性与价值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正是基于大数据学习而不断进化的,通过云计算能够迅速实现大数据的自动搜集、分析与处理,极大地提升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可以搜集信息并生成数据库,进而基于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应用技术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的创作[4]。就像新闻写稿机器人,国内比较著名的有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Dreamwriter和第一财经的DT稿王等。它们可以迅速完成从资料数据搜集到稿件结构规划、遣词造句选择(代入新闻元素5W1H)等的一系列工作,并最终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北京市“文化+科技”型企业实现收入4 937亿元,比2013年增长2.8倍,占文化产业收入比重为36.7%。2019年,“文化+科技”型企业保持快速增长,收入占比已经提高到近半数。根据国家统计局分类,2018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的文化新业态实现收入4 601.5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2个百分点,占文化产业收入比重高过全国平均水平20.5个百分点。2021年一季度,文化新业态实现营业收入2 181.4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5.8%。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实现收入990.6亿元,两年平均增长20.4%;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领域实现收入507.9亿元,两年平均增长73.5%[5]。随着新兴“大智移云”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科技与传统文化产业之间跨界融合的创新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大智移云”技术日益展现出强大的渗透融合属性,使得传统文化产业不断萌发新业态。传统文化产业新科技创新生产的动能不断增强。
2.2 新兴“大智移云”技术丰富文化产业传播的新形式
文化产业传播的形式是指连接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和产品消费的中间渠道和环节。新兴“大智移云”技术对于文化产业流通的助力可以极大地提升出版发行、广播电视传输和电影院线等传统渠道的传播效率,创新出视频网站、移动终端和智能数字平台等新兴的传播形式,使数智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
2021年5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使得深藏于博物馆的文物活了起来。“故宫文创”通过大数据的支持提炼中华文化符号元素,使得珍贵的皇家文物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一场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等相融合。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沉浸其中,确有一番“人在画中游”的情趣。成都的金沙遗址博物馆通过打造“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的发展模式,紧紧抓住“大智移云”时代新兴数智技术不断创新的契机,吸引了无数线上和线下的游客前去“打卡”。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数据可视化、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加持下,数智化的展陈形式和运营管理进一步优化了游客的观展体验,推动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通过智慧金沙360°全景导览系统、4D电影《梦回金沙》、“再现金沙”VR眼镜、“创意金沙”AR、“考古时空门”祭祀区虚拟漫游等数智化项目,为线上和线下游客充分地展示了金沙遗址和国宝背后的秘密。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了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扩展现实不断延伸沉浸式体验场景,文化展览由人和物的静态传播向动态交互升级。
“大智移云”技术丰富文化产業传播形式还体现在智能数字平台的广泛发展上。日益强大和普及的智能数字平台颠覆了文化产业传播的传统范式。例如:智能数字平台巨头腾讯公司实施大文娱战略,斥巨资打造腾讯视频、阅文集团(创世中文网等)、腾讯动漫、腾讯游戏竞技平台(TGA)、腾讯音乐(QQ音乐等)、腾讯电影(腾讯影业、企鹅影业、斗鱼直播等)等各类智能数字平台,基本覆盖了文化产业的全领域。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文化组织将其产品和服务转移到智能数字平台上来推广,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尤其是中小型文化组织利用平台开拓市场,可以充分降低小众定制化产品和服务的传播成本。
2.3 新兴“大智移云”技术激活文化产业消费的新需求
文化产业消费是文化产业链条的最后一环,是文化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最终体现。一个国家文化消费的需求质量最终决定了这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基于新兴“大智移云”技术的社交网络和分享经济等新商业模式可以激发新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出现。互联网媒体平台中的情景体验式消费层出不穷,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可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可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因此,文化产业便可在内容及形式层面实现更现代化的发展,也可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展现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特征,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效率[6]。文化消费不再受到传统文化供给的约束,“大智移云”技术的个性化特征可以极大地激发每个个体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与消费,甚至个体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大智移云”技术参与到文化产品的再生产过程中。
5G基站的不断建设和信号的逐步升级使得泛在网和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实现移动互联网的全球覆盖,大众可以在每一个联网的终端上接收和传播信息,消费文化产品和服务[7]。疫情防控期间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随着5G等新兴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消费者对于数字文化的需求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以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长视频和网络阅读为代表的细分领域,其市场规模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但增长速度逐年放缓,维持在10%~25%之间。网络长视频服务方兴未艾,中国网络长视频用户规模由2016年的5.45亿人增加至2020年8.72亿人,市场规模由641.5亿元增加至1 197.2亿元[8]。据美国电影协会(MPAA)发布的《2018年影院和家庭娱乐市场环境报告》显示,全球在线视频服务的用户数量增至6.133亿,较2017年增长27%,首次超过了全球有线电视用户5.56亿的总数。
随着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加智能、便捷、普及和高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即时互动的内外环境造就了人们移动的生活模式,也重塑了人们的文化消费行为。用户日常的碎片化时间也成为商家争夺的重要资源,新兴“大智移云”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创新可以充分激活大众碎片化时间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微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个性化微电影、短视频不断更迭,“B站”“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15 s视频生活分享构建起碎片化文化消费的典型业态。它们通过对消费者个体进行零散时间段和空间段的注意力与关注度的吸引来获得眼球经济中文化品牌价值的最大化[9]。特别是“抖音”的母品牌“字节跳动”,通过运用新兴的“大智移云”技术,依托其开发的核心算法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短视频内容服务。“字节跳动”旗下产品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惊人的19亿,覆盖150个国家和地区,支持超过35种语言,全球员工数11 万人。“字节跳动”现已成为文化产业独角兽中的价值冠军。
3 结语
在这样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新兴“大智移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化产业更是如此。数智经济背景下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创新是绝对有必要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体系调整和创新,并最终推动文化产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把握新兴“大智移云”技术创新的趋势,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对于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茜,李卫东.科技创新视域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探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3(6):75-77.
[2]赵新宇.新时代习近平文化强国思想的逻辑内涵和实现路径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21.
[3]詹绍文,梁洋.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20(4):268-269.
[4]杨毅,向辉,张琳.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融合创新:技术实践与优化进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2):66-73.
[5]唐宁翔,赵海星.北京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对策[J].当代经济,2022,39(6):49-54.
[6]洪莹,陈盈盈.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变与创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2,39(3):77-83.
[7]朱静雯,郑琪,方爱华.5G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探析[J].出版广角,2020(6):14-17.
[8]秦钏.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评价及优化建议[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22.
[9]邱明丰.互联网技术创新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2):1-7.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校级科研课题《“大智移云”时代河北省文化产业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SK17)。
作者简介:薛彬(1981—),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