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燕辉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热门话题。到2022年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成,在应对气候变化,最终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能顶半边天”的女性能发挥什么作用?本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首先简单阐述应对气候变化中女性的角色;其次结合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总结气候行动中性别议题与发展问题可能的协同效应,并提出未来可能的拓展方向。
女性更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的累积导致的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逐年增加。2019年,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全球气候2015—2019》报告称,自工业化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1.1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也上升到创纪录水平,未来世代的变暖趋势已锁定,气候变化演变成气候危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2015年至2022年已经成为过去最暖的8年。2022年7月18日,英国气象局发布了该国历史上第一个异常高温红色警告;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出现了高达46°C的气温。自1993年以来,海平面的升速已翻了一番,2022年达到了新高,冰川融化速度的纪录被打破,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平均厚度损失了3米多。我国重庆地区在2022年8月,遭遇了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连续多日超过40℃的高温。高温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持续了十余天的重庆山火,川渝地区拉闸限电等。
气候危机带来的高温、洪涝灾害、极端天气对人类的生计产生严重的影响。女性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相对男性有更高的脆弱性。因为女性的社会角色意味着女性需要花费更多的劳动力去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灾害。与此同时,女性也更容易受到生计不稳定的影响。
2018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以《气候变化:对女性影响超过男性》1为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报道。报道称:联合国数据显示,因气候变化而背井离乡的人有80%是女性,女性扮演的照料者以及食物和燃料提供者的角色使得她们在发生洪水和旱灾时更易受到影响。因此在《巴黎协定》中特别指出要赋能女性,承认她们因为气候变化遭受的不成比例的影响。比如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过后,乐施会的一份报告发现,在斯里兰卡、印尼和印度,幸存的男性超过女性,二者之比差不多达到3:1。
气候变化对女性的影响在我国亦然。我国西北、云南、贵州等地的农村地区受气候变化直接冲击明显,那里的妇女受气候变化影响也是最直接的。洪涝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会影响到她们的健康,增加她们额外的生活负担,进而影响整个家庭的生计发展。2016年《巴黎协定》签署一周年之际,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同中国男性相比,中国女性比较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例如:相对男性,女性拥有较少的收入、土地资源、贷款机会,以及获得非农就业的机会,这减少了她们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的机会;同男性相比,女性得到的技能培训要少很多。72%的女性从来没参加过培训,而男性这一比例为46%;调查发现,男性和女性受访者对灾害应急预案知识的知晓比例分别是25%和20%。报告显示,中国女性在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有关的决策权上受到限制。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议程下性别议题逐渐加强
正是注意到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女性是相对脆弱的群体且其利益缺少代表,在UNFCCC的框架下,女性的声音逐渐被纳入政策和应对方案制定的进程。
在UNFCCC和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3,女性的代表权利和参与权首次被强调并出现在2001年COP7的大会决议中。2012年,COP18上明确将“促进性别平等和提高女性在UNFCCC谈判中的代表数量”写进大会决议中。2014年,性别问题利马工作计划 (LWPG) 成立,这一计划旨在促进性别平衡,并将关于性别的考量纳入缔约方和秘书处执行公约的工作,以达成对性别问题敏感的气候政策和行动。该计划在五个优先领域列出了目标和活动,旨在促进对性别平等的气候行动的认识和理解,并将其一以贯之地纳入公约实施的进程,以及缔约方、联合国实体和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工作中所有级别。2016年的马拉喀什COP22上,性别问题利马工作计划(LWPG)得到继续和加强,在这一计划中可能囊括的要素、指导原则和工具在大会期间提交给缔约方以及观察员机构,并举办了相关能力建设工作坊。2017年5月在波恩举行的COP23准备会议上,UNFCCC附属工作组召开工作坊,并为在UNFCCC框架下制定性别行动计划提供了非正式的总结报告,在当年11月举办的气候大会上正式宣布制定性别行动计划(GAP)。
自此,性别议题在气候大会上逐渐获得主流地位,在大会决议、综合报告、秘书处的工作报告、以及非正式报告中都有涉及。在COP26上设立了“性别与科学创新日”,最近一次在沙姆沙伊赫COP27上,大会决议将对性别行动计划(GAP)的执行进行中期评估,各缔约方与公约秘书处的沟通中关于性别敏感的气候政策、战略和行动成为必选项。在COP27上还单独设立“性别日”,将平等充分纳入实地制定、实施政策和行动的过程,推动更具性别敏感的气候政策,加强女性的气候韧性和适应能力。
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在气候大会的会场上,女性参与的身影日渐增多。比如曾任UNFCCC秘书处的执行秘书帕特丽夏·埃斯皮诺萨(Patricia Espinosa)、瑞典气候少女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都在抗击气候危机的前线发挥着卓越的领导力。广大的普通女性也可以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力军。
非营利组织减排计划(Project Drawdown)在2017年出版的畅销书Drawdown: The Most Comprehensive Plan Ever Proposed to Reverse Global Warming(《縮编:逆转全球变暖的最全面计划》)中列出全球最具减排潜力的、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解决方案。在“健康和教育”类别下特别指出:通过女童教育能够带来的减排潜力巨大,据该项目测算,到2050年可带来的减排量达854.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与“减少食物浪费”的减排量接近。其原因是受过教育的女孩能够获得更高的薪水,有更广泛的上升空间,从而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在农村,这意味着她们的土地产量更高,她们的家庭成员可以得到更好的营养。教育还能够提高适应能力,让女性更从容地应对气候变化。即使气候变化带来负面影响,她们还是能够更有效地管理食物、土地、树木和水,有更强的能力来应对自然灾害的冲击和极端天气事件。普遍来讲,受教育年限长的女性会生育更少、更健康的孩子,也能积极管理自己的生殖健康。
联合国妇女署作为在全球推动性别平等的旗舰型组织,扩大妇女对气候行动的参与、提高妇女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也是其关注重点之一。该组织中国办公室先后在青海和湖南开展关于妇女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赋权项目,以推动农村妇女经济赋权,增强农业与农村的气候韧性。据介绍,2021年7月启动的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将提高该省10个县的农业生产气候适应性和农村经济活力。預计在2021年到2026年,该项目将直接惠及32万人,其中50%是妇女和女童。4
除此之外,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70%~80%的家庭消费由女性做决定。因此中国女性也可以在提倡绿色消费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国女性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也会对丈夫和孩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促进中国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可能路径
英国查塔姆研究所于2022年启动了一项针对中国气候行动与性别议题的交叉研究。项目团队对在中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且具有性别视角的机构的代表开展了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座谈,并形成了一份《中国气候行动——推动性别和社会平等的四个杠杆》的报告,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并分享了一些观察和经验。
2023年的国际妇女节,英国查塔姆研究所联合英国驻华使馆等机构在北京发布了该报告。该报告认为性别和社会不平等影响着人们参与决策的能力以及获得土地、资金、技术和服务的能力,这些都是推动气候韧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会使社会弱势群体,包括妇女和女童、低收入群体和残障人士遭受不成比例的影响。这个全球的规律是一致的。
同样,妇女参与气候变化决策可以使环境治理成效更加显著、资源分配更加公平。该报告认为政府出台各项举措以支持低收入女性农民通过接受教育和掌握技术来实现可持续、有保障的生计,也可以支持到妇女发展、社区层面的气候韧性建设和减贫事业。当下中国已经开启了大规模的从化石燃料向可持续能源过渡的能源转型进程,为能源行业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机会,如果加入性别敏感的视角就可以确保受影响最严重的女性群体在转型中受到公正对待。通过利用这些政策领域间的协同效应,中国可以在促进“共同富裕”、可持续增长和妇女发展的同时,加快国家气候目标的实施进程。
为促进中国气候行动中的性别平等和社会包容,该报告提出了四个变革杠杆,包括:收集性别、年龄和多样性分列数据,并就不同社会群体易受气候变化直接及系统性影响的根本原因开展跨学科定性研究。该报告通过构建跨学科实践共同体,将气候变化、乡村振兴和妇女发展研究议程进行结合。针对推动性别变革的气候变化项目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国际合作,以及为推动中国气候行动的跨领域包容性做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应对气候危机,道阻且长。但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女性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1. 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43294221
2.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AzNjYwNw==&mid=2652521083&idx=3&sn=1c5135396e000260d4fa67936e907b66&chksm=8bd165abbca6ecbd49a13854baa0bab8de6bcb5d0015aef1a92296ce8a24c76bb5971cf08baf&scene=27
3. https://unfccc.int/topics/gender/resources/documentation-on-gender-and-climate-change
4. https://www.nwccw.gov.cn/2022-11/16/content_306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