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增量提质政策支持研究★

2023-04-25 00:52:37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专精巨人

周 平

(安徽新华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88)

0 引言

2021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强调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明确其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举措。依据国家工业和信息部的定义,“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1-3]。“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单一市场占有率高,在产品研发制造上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但其作为中小企业,同时也具有中小企业的典型问题,如融资、产业布局、供应链和人力资源等问题,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与地处长三角的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相比,安徽省虽同处长三角区域,但“专精特新”企业在数量上和发展质量上相对落后。梳理相关政府支持政策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安徽省走出自己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路径。

1 安徽省“专精特新”发展现状

截至2021 年7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三批认定的“小巨人”企业共4 762 家,其中,安徽省229 家。2022年2 月,安徽省提出到2025 年实现企业梯队“3 个倍增”目标。2023 年4 月,安徽省已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 740 家,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7 家,居全国第7 位。共有70 家企业成功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及北交所上市。其中,2022 年上市12 家,占当年全省上市企业的80%。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近三年发展迅速,政策支持作用日显。

2 安徽省内外政策演进

2.1 安徽省相关政策演进

2018 年6 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培育单打冠军和行业小巨人企业。2020 年3 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挥专精特新排头兵作用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发展省级冠军、国家级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20 年11 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的实施意见》,要梯度培育市场主体,建成国内示范区和集聚地。2021年12 月,发布《关于做好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2022 年2 月,发布《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提出了五级成长路径和3 个倍增目标。

2.2 省外相关政策演进

梳理国家层面、苏浙沪地区相关政策文件,以2018 年为节点,划分为布局促进成长和加速高质量发展两个阶段。

2.2.1 布局促进成长阶段:2011—2017 年

自2011 年7 月《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提出“专精特新”概念以来,国家层面的政策更多是从提高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所占比重和核心竞争力上出发。苏浙沪三省市的相关政策也是基于自身发展现实基础,在数量上、规模上做指标要求。如:2011 年11 月,江苏省发布了《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2011—2015 年)》。2011 年4 月,上海市发布了《关于加快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意见》。这个时期,更多的是对“专精特新”新类型企业的初步认知和定义、定位。

2.2.2 加速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2022 年

2018 年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培育600 家小巨人企业。国家宏观上把“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通过发展“专精特新”企业这一抓手,破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境,以及“卡脖子”等一系列问题[4-6]。作为经济发展前沿的苏浙沪三省市,在发展政策上更进一步,逐层、逐级和全面打造本区域内的专精特新企业,并以此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建设。如2020 年12 月,江苏省发布《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千企升级”和“小升高”行动,强调细分市场和关键核心技术。2021 年12 月,浙江省发布《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培育创新型、隐形冠军和小巨人、单项冠军、高市值上市和世界级领军五类企业。2021 年3 月上海市发布《关于做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支持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国家级“小巨人”服务。各省市初步建成全面的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体系。

3 安徽省支持发展政策的不足之处

1)专有的政策支持较晚。针对“专精特新”的政策最早起源于2011 年,旨在解决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难”问题,补齐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弱项与“短板”。苏浙沪三省市经济发达,产业聚集以及市场活跃,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众多,政府在中小企业的支持上,经验丰富、政策完备、配套齐全。由于安徽省工业基础较弱,更多的产业导向、政策扶持上倾向于打基础、做重点的阶段,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上,鲜有政策出台。

2)政策之间缺少普遍联系。经过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也迎来了市场和政策红利期,在数量和质量上进步巨大,但更多的是解决问题,政策存在单一性、政府部门之间割裂明显。苏浙沪三省市则发展到了全面服务的阶段,政府各部门之间政策具有体系性、层次性,且有意引导、甚至主导“专精特新”企业的设立和发展。

3)发展基础和营商环境较弱。作为中小企业的基础,在民营企业的数量、质量和创新上,安徽都显著落后于苏浙沪三省市。以2020 年为例,据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统计数据,安徽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相当于江苏省的40%、浙江省的54%。万人拥有民营企业数244 户,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沪苏浙相比,差距较大。仅有4 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与浙江省的96 家、江苏省的92 家有着悬殊差距。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仅相当于江苏省的29.4%、浙江省的47%和上海市的54.7%。在营商环境上,中小企业办事难、环节多以及费时长的问题仍然存在。2020 年,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几位教授编制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中,上海市排名第二,江苏省排名第五,浙江省排名第七,安徽省排名第八,安徽省与上海市相比,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4 安徽省支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当前,安徽省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安徽省打造“三地一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战略定位,以及安徽省坚持“科创+产业”“龙头+配套”“基地+基金”构筑优势产业体系的产业规划政策,“专精特新”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实现规划目标所倚重的实施单元和参与主体。

影响“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多元的,综合来看,大致有三个方面。

1)政策因素。产业政策是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最重要的国家经济政策,质量追赶型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形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7-8]。扶持政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外在动力,对中小企业而言,扶持政策可以激发投资、促进成长、提升创新意愿和绩效。金融支持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举措,中小企业因集约化程度低、风险识别难和商业银行产品设计和激励不足等原因,长期面临着融资约束的困境。财税政策一直对中小企业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等形式可以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发展。

2)技术和创新因素。加大基础研究是持续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我国基础研究的积累不足,导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布局科技前沿能力不强,应用基础研究服务和重点领域研究成为短板,而且尚未形成产学研用融合的完整的创新协作生态体系,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技术和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的约束。人是科技创新中最重要的要素,制度创新的关键也在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通过合理有效的人才制度,才能激发创新潜能[9-10]。

3)数字赋能因素。数字革命加速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受到挑战,因技术基础薄弱、融资困难和人才匮乏等原因,制约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鸿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数字技术可以优化业务流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还能促进产业更加细分化和精细化。同时,数字技术不仅仅属于技术的创新,更属于思维的创新,基于数字技术的跨界思维对中小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基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设计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发展策略。技术和创新是推动“专精特新”发展的着力点,包括优化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持、促进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加强基础研究、搭建创新生态体系,增强数字化赋能,推动传统企业提质增效等。政策是推动“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政策资源应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倾斜,地方政府应建立分层、分类的政策资源扶持体系,促进创新的集群化和网络化,改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家精神,提升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精准性。此外,安徽省内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使“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具有区域异质性,不同区域应采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而作为省内经济龙头的合肥市,要在企业数量和质量以及产业布局上做好表率作用。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体制保障上,宏观架构上要做好顶层设计,从省级层面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厅、经济与信息化厅、商务厅、科技厅和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要协调指挥,做好政策联动,同时,推进政务电子化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实现掌上通办、速办和一网办。

5 结语

当前,各省市、各级政府都把“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在长三角区域,作为后起之秀的安徽省,随着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持续深化推进,面临全新的发展格局和战略机遇,在“专精特新”企业政策的制定上,可以借鉴苏浙沪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立足本省发展情况,结合本省发展需求,走出一条特色之路,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动力支撑。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专精巨人
工信部:组织开展培育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聚焦硬科技领域 765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科学导报(2022年43期)2022-07-23 15:00:51
一图读懂“专精特新”
国内
宁夏画报(2019年10期)2019-09-10 07:22:44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中国经贸(2018年15期)2018-10-23 19:26:56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
实体书店多元经营的创新尝试及思悟
出版广角(2016年17期)2016-11-07 16:01:43
直立的石巨人
巨人的来信
东方娃娃(2010年6期)2010-06-13 06: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