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杰, 贾 巍, 商长欢
(1.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广东 广州 510630;2.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0)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保护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因此,电网企业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行维护阶段要充分考虑环境影响,注重项目环保全寿命周期管理。结合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形势,充分考虑国家环保工作新要求,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于电网项目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对电网项目环保管理进行流程重组研究,以期提升电网项目环保管理水平[1-3]。
电网环保业务流程重组,是指为了实现电网项目环保目标,根据电网项目环保管理的全寿命周期,对原有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形成以环保目标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流程为基础的新型业务流程。电网项目环保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重组,是以电网企业为核心,以提升电网项目环保管理水平为目的,以全寿命周期为基础,将环保管理的概念贯穿于电网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的全过程、全要素,按照决策管理、计划管理、执行管理、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电网项目环保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体系,形成从决策到执行到监督到评价的有机整体,实现电网项目环保目标的动态控制与调整[4]。
随着国家对环保政策标准的不断提升,对于电网项目的环保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更为严苛。首先,新的环保政策强调在项目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而当前的环保管理流程往往倾向于项目建设后期,这使得环保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不足,难以满足新的环保政策要求[5-6]。其次,新的环保政策对于环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要求更高,而当前的数据管理和报告体系存在诸多短板,如数据收集不全,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有限,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环保信息。最后,新的环保政策强调绿色供应链,要求电网企业对其供应链的环保性能进行全方位监管,但现有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难以跟上这一变化,且相关法规标准和实施指南尚未明确。
当前尽管我国已有一些电网环保管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但在全面推进电网项目的绿色发展和环保管理时,仍然出现了标准体系不完备、标准适用性不强、标准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7]。例如,现有的标准多关注项目建设阶段,对于项目规划、设计、运营等其他阶段的环保管理指南却相对匮乏,这使得电网项目环保全寿命周期管理难以实现。同时,现有的环保管理标准多是定性的要求,缺乏定量的、可操作的技术指标,这使得环保管理工作难以衡量和评估,也为环保管理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带来了困难。另外,现有的环保管理标准多以企业为管理对象,而对于企业上下游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等环保管理则相对缺乏,这使得电网项目的环保影响无法全面管控。
现行的电网环保管理组织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电网项目环保管理的主体不明确,环保职责和权利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划分不清,导致环保管理的执行效率低下,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8-9]。其次,现有的环保管理组织体系过于集中,缺乏水平协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不够,限制了环保工作的全面开展。再次,环保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缺乏具有深度环保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才,对环保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能力不足,这对电网项目环保全寿命周期管理造成了困扰。最后,电网环保管理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现有的组织文化往往过于强调经济效益,而对环保价值的追求不够,这限制了电网环保工作的深度发展。
电网企业在规划阶段,应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从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划问题,从规划源头关注和解决电网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确保项目建设不影响生态环境[10-12]。在规划环评阶段,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展重大工程项目环评。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环评工作的指导,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跨区域电网工程环境影响专题研究和评估,促进相关部门合理布局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二是加强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应通过分析电网运行、检修、基建、改造等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群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识别出重大环境风险源和敏感区域,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这些风险。三是加强资源集约利用评价。应分析不同类型资源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和特点,将资源利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提出合理的资源利用政策建议。
在国家环保新态势下,电网项目实施阶段的环保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的重组显得尤为关键。首先,要强化项目实施阶段的环保预警机制,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保施工规范,通过预设一系列环保标准和指标,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及时识别和预警,以实现对环保风险的有效控制。其次,要加强环保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监控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通过数据分析为环保决策提供支持。此外,项目实施阶段的环保全寿命周期管理还应注重与项目规划、设计、运营等其他阶段的衔接,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环保管理。最后,要加强环保培训和宣传,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执行和维护环保工作[13-14]。
环评是评估电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治对策的重要环节,而水保验收则是评价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效果的关键阶段,两者都是电网项目环保管理的核心部分。首先,环评阶段应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对电网项目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在水保验收阶段,应对项目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进行严格的评价,以确保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都能达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此外,为了提高环保验收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应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并引入新型的环保监测技术,以实现对电网项目环境影响的实时、准确、全面监测。同时,对于验收结果不合格的项目,应严格执行相关的环保法规,及时进行整改,确保电网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都能达到国家的环保标准,为电网项目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需要建立持续的环保监测和评估机制,通过应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设备,定期对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检测和评估,以实现对环保风险的实时控制。其次,应积极推广绿色运营理念和技术,比如采用节能环保的设备、引进更为环保的运营技术等,确保电网项目在运营期间达到最低的环境影响。此外,建立严格的环保责任制度也非常重要,明确在运营期环保管理的责任主体,并确保他们对任何环保问题负责到底。最后,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信息公开和沟通机制,定期公开运营期的环保信息,接受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以提高电网项目运营期环保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面向国家环保新态势,电网项目环保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的重组是实现电网项目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电网行业需要系统全面地审视电网项目的环保管理,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弥补管理的不足,增强环保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要积极借鉴和引入新的环保理念和技术,提升电网环保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电网项目环保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满足国家环保新态势的高要求,推动电网项目向着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