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思想指引下的《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

2023-04-25 04:34:45王江洁郭晓双
食品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法规食品思政

王江洁 郭晓双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高校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探讨内容,是基于新时代思想指引下的《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以食品相关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与适当的思政元素相结合,并对比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和传统课程二者的区别。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必要措施。

高校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是承载着祖国希望的神圣殿堂。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承载了国家发展的希望。而培养高校大学生的重要场所——高校,光荣地承担了这一重任。基于此前提,国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在2014年和2020年教育部分别发文传达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任务及指导性意见,即《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些无一不体现出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学校食品检验检测专业及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以食品标准与食品法律法规为主线,对食品标准基础知识、我国食品标准体系、食品法律法规基础知识、《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我国其他食品相关法规、国际及部分发达国家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产品认证以及食品标准与法规文献检索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但是,书本讲授的是知识,是精确的法律条文,通过课堂学习,可使学生达成以下目标,即:树立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责任,发扬诚信、责任意识等一系列育人目标。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加强食品法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是对“立德树人”目标的有力推进。

1.构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1.1目标

对于研究目标,搭建课程内核,定位可以填充课程思政思想的框架部分,并將课程内容结合思政元素,基于以上工作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并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如下目标:一是探索出《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和必要性。二是以优秀课程为案例,探索出课程思政与《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结合的基本方法。三是通过本课题探索,研究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有效评价方式。四是探索出能够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学校保障机制。

1.2内容

1.2.1课程思政模式

一是《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明确课程框架,筛选出适合添加思政元素的章节单元,并结合现实生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责任心与正义感。二是研究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内容中,哪些内容适合融合思政元素。对此,我们可以将书本内容构建框架,抽丝剥茧出适合结合思政元素的内容,并以合适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合。后续追踪学生情况,不断优化改善方案。三是研究探讨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占比时间的分配问题。选择课程开始之前、讲课中穿插进行和课后作业布置等多种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通过座谈、调查以及测验等方式研究不同时间及方式下学生的思政素养效果,并确定一个适合大多学生的课程思政培养方式。

1.2.2课程思政的评价方式

一是教师评价,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模式的选择及使用方面的评价。通过其他教师观摩、教师自身教学反思等来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不仅包括上课教师自身的自我评价,也包括其他教师的评价。二是学生评价,即学生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过程中的表现评价。通过座谈、观后检测等手段,了解学生对该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后的兴趣度,对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理解吸收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三是质量评价,即教师通过《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所获得的教学质量评价。对比常规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质量,从其他教师、教师自身以及学生等多方面的反馈,综合评判。

1.3研究方法

1.3.1行动研究法

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有效的《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模式。

1.3.2调查法

一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思政化课堂的理解程度,及对于传统课堂的理解,分析课程思政的应用可能性。调查学生对于融合了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的反映情况,根据学生兴趣度调整课题发展方向。二是通过对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及使用的兴趣度,根据调查结果开展课程思政培训。

1.3.3文献研究法

通过《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思路与实际案例》《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法的探索》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1.3.4案例研究法

通过模拟课堂,将思政元素分阶段分方式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1.3.5经验总结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对每一步骤详细记录,并及时给予合适的反馈。将课题过程中的经验及时总结记录。

2.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成果

2.1课程思政相关理论方面

对《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的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为后期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题主要研究新时代新思想引领下的课程思政建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很多学校在思政课上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些都值得肯定和鼓励。为此,本课题组成员以创新思想为指明灯,经过前期筹备、调研,制定方案计划以及教师培训试讲、学生及教师反馈等过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性成果。其理论成果如下:①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在全校普及“课程思政建设”概念,让教师们充分了解思政课程建设的发展与走向。②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构建课程框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成大部分教师在以后的其他课程中,延续课程思政思路,扩展思政文化建设。③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丰富学生的各项理论知识,不仅学习到书本中的基础知识,更有助于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2.2初步掌握和了解本校学生《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效果

座谈情况:根据和受访的运用思政教学模式班级的学生交谈了解:①融入了思政元素进行教学的班级,学生发言积极,认为课堂学习有趣,和传统课堂学习相比收获大;②学生对于利用思政元素获得等更多知识来突破知识点有期待;③希望其他课堂也能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

2.3《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听课、记录并点评

优点:本节课所讲内容为《食品安全法》,该法明确了粮食流通各环节的监管机制,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和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调整了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发布体系,明确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机制、食品企业的责任义务及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原则。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在课程之初,精心准备了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的有趣案例,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该法律本身。授课过程中,穿插讲述了三个不同的小案例及现实事件,以提问互动及视频展示的方式,使学生寓教于乐,并深刻阐释了思政元素中的“树立责任感、道德尺子,强化守法意识等”,按照创新思想的指引,朝着“立德树人”的目标前进。

缺点: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尚有不足之处。① 课前导入的案例,思政元素扩展较少,没有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②课后可以再布置一些小作业,例如,“如果你是执法人员,怎么看待该违法行为?”③在多媒体的应用方面,可以再多一些相关方面的视频和图像。

3.《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探索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一门以法律条文讲授为主的学科,通过普及并“揉碎吃透”这些法律条文,可以使学生增加对法律的敬畏心,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手持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食品安全。但是,傳统式的授课法已经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社会高速发展,学生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要引导学生理解现实法律事件,增强责任心、安全意识,加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在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

4.反思与展望

4.1《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实践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深化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极为重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更应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本课题主要研究探讨的是基于新时代创新思想指引下的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师势必身体力行。本课题研究是相关课程思政理论建设,尚有不足之处,例如,把侧重点放在课堂之上的思政元素添加和融合,对于课下的作业布置有所忽略。后期可以在这一部分继续考虑以新颖和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政元素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2提高思政建设方案设计的针对性与应用性

在进行课程思政元素融合过程中,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思政建设方案是针对什么样的群体?该群体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接受度更好?

这些都是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虽然我们的课题方案中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但后期仍需要进一步扩大调研人数,力图做到“量身定做”的课程思政建设。

4.3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课程思政建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性的标准来约束。例如,可以定期进行学生调研、举办知识问答活动、教师相互间听课评课等方式,来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标准。关于《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标准已成型,结合学生调研答卷与教师互评的方式,综合评价。但这一方案需要经过后期不断的实践操作,进一步完善,从而形成一个高效、成熟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猜你喜欢
法规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00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千奇百怪的法规
幽默大师(2018年12期)2018-12-06 08:29:28
千奇百怪的法规
幽默大师(2018年11期)2018-10-27 06:03:04
千奇百怪的法规
幽默大师(2018年3期)2018-10-27 05:50:34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19: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