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婷
蹴鞠又称蹋(tà)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宋代是蹴鞠发展的巅峰时期,宋太祖、宋太宗、宋神宗、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等都是忠实的“球迷”。这件四川博物院收藏的《君臣蹴鞠图》轴描绘的就是宋太祖、宋太宗和四位臣子蹴鞠的场面。
清 顾洛《君臣蹴鞠图》轴(局部) 四川博物院藏
咦,画面中怎么没有画球门呢?那是因为这一时期蹴鞠的制球工艺发生了较大的改进,从汉代塞满动物毛发的实心球改为由动物膀胱作为内胆的充气球。这样一来,球的重量变轻了,球能被踢得更高,蹴鞠也就出现了新玩法——“白打”。这种玩法讲究踢球的表演性,球技是否高超主要看球是否踢得好看,踢球的动作是否更高、更难。
“白打”的玩法符合古人“和为贵”的处事态度,所以它在当时非常受欢迎。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蹴鞠运动并不是不设球门,球门设置在两根竹竿之上,差不多跟今天的篮球筐一样高,高高的球门进一步增加了蹴鞠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除了蹴鞠,还有打马球、步打球、捶丸等。
古代足球和現代足球
2004年国际足联宣布中国临淄是世界足球的起源地,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足球就是从中国古代足球发展而来的,它们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并不是一回事。
打马球在唐代十分流行,从唐代出土的文物中我们能看到很多骑着马、手拿球杖,做出不同击球动作的人物造型。有人认为打马球是从蹴鞠演变而来的。据说在汉代,蹴鞠比赛结束之后,清理球场的人往往会骑着马,用手中的器械拨弄地上的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打马球,后来打马球发展成了不用骑马的步打球,步打球又慢慢演变成了捶丸,捶丸和今天高尔夫球的玩法非常相似。
古代有一项大力士之间的体育运动叫作角抵。相传上古时期,黄帝与蚩尤在涿鹿的田野上展开了一场决战,蚩尤部落的人头上戴着牛角,用角来撞击和抵人,这种作战方式据说就是角抵的起源。
当角抵变成一项运动以后,它要求两个人空手比拼力量,利用摔、顶等各种动作打败对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它成为我们今天的摔跤运动。
角抵还是古代祭祀时的重要内容。四川博物院收藏的宴饮百戏图石棺的一侧就雕刻了“漫衍角抵”的场景,表现的是东海的黄公少年时期制服蛇、虎的故事,有着守护墓主人的寓意。
后来,角抵还衍生出了另一项更广为人知的运动——相扑。相扑大约在唐代传入了日本,成为宫廷里的观赏运动,最后发展成为一项职业运动,是日本的“国技”。相扑在日本有着很高的地位,因此这项运动对相扑选手的要求也很高,他们必须具备宽广的心胸,拥有纯真、果敢的品质。有人形容相扑选手是优雅的巨人,因为他们备受人们的尊重。
东汉 宴饮百戏图石棺拓片 四川博物院藏
唐 青釉围棋盘 四川博物院藏
近现代 蒙古族方桌式蒙古象棋 内蒙古博物院藏
围棋被大家称为“棋之鼻祖”,古人很喜欢这项活动呢!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很流行,到了唐代,朝廷还专门设立了“棋待诏”的官职来招揽围棋高手。四川博物院收藏的这件青釉围棋盘就是初唐时期的产物,盘面阴刻经纬线,一共有19道棋路,相交出361个棋点。
围棋的规则很简单,只要把棋子落在棋点上,把对方的棋子围住“吃掉”,保证自己最终的活棋数(包括围住“吃掉”的点数)超过棋局总点数的一半就行。但下棋者想赢却很难,犹如行兵打仗一般,需要高超的战略思维。
大家都说:棋如人生,人生如棋。因此,从古至今,下围棋的人总结了很多人生智慧,比如“落子无悔”“有舍才有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等,这些都让围棋成了一项充满挑战的运动,吸引了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很多人参与。
我国少数民族也有不少独特的棋类游戏,例如蒙古族独具草原特色的蒙古象棋,动物外形的棋子代表攻防的士兵,是不是有着非常浓郁的游牧民族气息呢?
体育运动不只是为了赢,不只是力量、速度、技巧等方面的比拼,它还是休闲活动,可以放松心情,是节目表演,可以娱乐大众,还可以是头脑风暴,陶冶身心。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的多重功能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之趣、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