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华
(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青冈 151600)
近几年,我国持续探索大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新的玉米栽培技术不断涌现,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其中之一。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注重借助化控手段降低玉米植株高度,增加单位面积玉米密度,在有效解决玉米遇大风易倒伏问题的同时,增加了玉米产量。因此,探析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下文就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玉米因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对养分、水分具有较高需求,应选择黑土层厚度≥30 cm、有机质含量丰富(超出1.5%)、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团粒结构占35%±5%)、通气性良好(土壤毛管孔隙度35%~40%)、土质疏松(土壤总孔隙度55%)、湿而不黏、干而不板结、肥力中等偏上的地块,前茬尽量为大豆、汉麻、马铃薯等作物。
在上一年秋季作物收获后,及时采用大型农机具进行灭茬、深松翻耙整地,耕作深度应>25 cm,整地后起130 cm 大垄,为玉米生长发育营造一个良好的保水保肥土壤环境。如果农时比较紧来不及秋季整地时,一定要在气温尚未回升前及时进行春整地,整地时灭茬、翻、耙、旋耕、镇压等作业环节要紧密结合,一气呵成,防止跑墒,同时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适宜选择叶片较为窄挺、叶片分布较为稀疏、株型较为紧凑、透光性能好、根系发达、形状较为稳定、抗病虫能力强的耐密植抗倒伏优良品种,如必祥199、金博士825、华农159 等。在确定品种后,应购买纯度超95%、净度达98%、发芽率超85%、水分低于13%且色泽良好、籽粒饱满、无破损、无病虫害、大小基本一致的种子[1]。
在种植前,精选种子,将破损粒、小粒挑出,然后选晴天上午将种子摊铺在室外晒种,降低种子表皮部位的病菌活性和种子水分,增强玉米发芽能力。没有进行包衣的种子,可在晾晒后选择卫福(40%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5%三唑酮+50%辛硫磷混合液兑水拌种。拌种100 kg种子,卫福、三唑酮、辛硫磷、水的用量分别为0.4 kg、300 mL、300 mL、1.0 kg,边搅拌均匀边喷洒,拌完种晾晒至干燥后准备播种。
墒情不佳时,种植时可采用农用小四轮进行坐水播种或在播种前1 d进行提前破垄坐水,坐水量为30~50 m3/hm2。
玉米喜温,种子发芽温度为25±5℃,在5~10 cm 土地温度超出10℃以上时,借助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等行距播种,垄上小行距40 cm,垄间大行距90 cm,播种密度为60 000~67 500株/hm2,结合播种施用氮∶磷∶钾(12∶18∶15)三元复合肥675 kg/hm2,播种期间,相关人员应控制机械均速直行,保障接行准确性、播种深度一致性、覆土严密性及镇压完整性。为减小种子幼芽拱土阻力,缩短出苗时间,播深2~3 cm(墒情差时4~5 cm)即可。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厚薄一致,播后立即镇压慎防“吊干”。
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采用90%乙草胺乳油2 250 mL/hm2+38%莠去津水悬浮剂3 000 mL/hm2兑水600 kg 进行苗前封闭除草,可在玉米3 叶期—5 叶期采用4%烟嘧磺隆油悬浮剂1 500 mL/hm2+38%莠去津水悬浮剂1 800 mL/hm2兑水300 kg进行全田茎叶喷雾来防除田间杂草。
化学调控植株生长势是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吨田宝、缩节胺、多效唑、玉米健壮素等生长调节剂来调节植株高度,增强茎秆韧性,增加气生根条数,防止玉米因密度过大,导致茎秆瘦小、纤维含量低,遇大风天气出现倒伏,同时通过喷施化控剂降低植株顶端优势,控制养分流失,加快雌穗生长发育。
3.5.1 喷施时间
大田玉米喷施化控剂最佳时期为玉米植株有7~9片完全展开叶为宜(叶片基部长出叶耳后),如对田间植株叶片数无法确定,可通过“五光六毛”法进行确定,即用手从茎秆基部叶片开始轻轻触摸叶片正面,表面有绒毛的为第6 片叶。喷施化控剂要在晴天上午8时—11时进行。
3.5.2 喷施方法
玉米喷施化控剂时要遵循“控肥不控瘦,控黑不控黄,控湿不控干”的基本原则,喷药时一定严格控制喷药时间和喷药浓度,喷药机械要做到在叶片顶部一扫而过,且不可全株喷施,也不可重喷、漏喷。
3.5.3 喷药浓度
大田玉米应用化控剂时严重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合理调配药剂,避免浓度过高造成不利影响。一般可采用50%矮壮素225 g/hm2+清水225 kg,或25%缩节胺300 g/hm2+清水600 kg,或5%烯效唑300 g/hm2+清水375 kg,或30%胺鲜·乙烯利水剂稀释1 000~1 500倍,喷洒。
玉米出苗期间,应及时检查出苗情况。断垄长度超出50 cm 时,利用早熟杂交种催芽补种。早熟杂交玉米品种催芽方法是先在晴天晾晒玉米种子2~3 d,再将玉米种子浸泡到50℃温水内持续(7±1)h,捞出后将种子放入25℃~28℃环境内等待24 h 即可露出种芽。待玉米种子露芽后,将其转移到12℃区域晾晒1~2 d,即可补种。
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 d铲趟1次,做到“三铲三趟”。
测土配方是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根据土壤理化性质、玉米养分需求确定恰当施肥配方,为针对性施肥提供依据。在玉米矮化密植地区,一般需要由专业人员沿着一定的路线,按照“随机”“等量”“多点混合”的原则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或“梅花”形布点采样,采样时每个采样分点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保持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比例要一致,利用取土钻(0.5 m 深带推土)取土样,取样器应垂直地面入土,取好的土样去除残枝、碎叶、石块等杂物后,采用“4 分法”进行处理,将整理好的样品装入专用土样袋或采样瓶(250 mL)中,带回室内放在土样风干盘上自然风干。风干后的样品先用木棍碾压,随后用2 mm孔径筛过筛,用于pH 值、盐分、交换性能及有效养分等项目的测定。将部分样品再进行碾压,使其过0.25 mm孔径筛,装瓶用于有机质、全氮、碳酸钙等项目的测定。化验时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NYT 2911—2016执行,根据测定结果,结合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所施用的肥料包括底肥、种肥、追肥和叶面肥,通过测土配方化验数值,氮149.1 mg/kg、磷25.3 mg/kg、钾153 mg/kg、pH 值5.3、有机质33.1 g/kg,在基肥施用15 m3/hm2的情况下,肥料施用量氮肥为177 kg/hm2、P2O5为97.5 kg/hm2、K2O 为117.8 kg/hm2,折合成商品化肥分别为46%尿素303 kg/hm2、64%磷酸二铵211.5 kg/hm2、50%硫酸钾235.5 kg/hm2,将氮肥30%做底肥,余下70%在玉米第2次中耕时,结合中耕做追肥施用,底肥中磷酸二铵量减少2 kg在播种时做种肥施用。
在玉米拔节期到抽雄前,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锈病、顶腐病发生概率较高。在大斑病、小斑病感染玉米叶片达到全株20%时,应及时防治。蚜虫、玉米螟、黏虫是玉米矮化密植种植过程中的常见虫害,应在发现虫害初期及时防治。在病虫害综合防治时,应借鉴“一喷三防”(防倒、防病、防虫)理念,在化控矮化植株防止玉米植株在大风天倒伏情况下,防治玉米锈病、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等)、顶腐病,兼防玉米螟、黏虫,并经生化调控促使玉米生理抗性增强。一般玉米矮化密植用化控防倒,化控剂可以选择乙烯利与胺鲜酯联合用药,或者联合使用乙烯利与芸苔;防治玉米锈病、叶斑病、顶腐病等病害的药剂主要有百菌清、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嘧菌酯、丁香·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防治玉米螟、黏虫等虫害的药剂主要有甲维·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最佳“一喷三防”时期为玉米大喇叭口期。在玉米叶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虫普遍发生且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选择高效低风险杀菌剂吡唑醚菌酯或丙环唑·嘧菌酯5 000 倍液与高效低毒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5 000 倍液混合后,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均按照药剂说明书剂量配置。一般芸苔素内酯用量为150~300 mL/hm2兑水750 kg。随后选择晴天傍晚无风时,用高秆喷雾剂或无人机均匀喷雾喷施。
在“一喷三防”的基础上开展“一喷多促”来提高单产,“一喷多促”以“强化水肥调控、科学防控病虫、促进灌浆”为目标,以促早熟为核心,兼顾病虫害综合防控,根据作物不同长势、不同病虫害,将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杀菌剂等混合喷施,一次作业实现促作物生长、促灌浆增密度、促单产提高等多重功效。在大田玉米灌浆期根据田间玉米长势、病虫害发生程度,采用植保无人机结合促早熟叶面肥进行针对性喷施。
第一,大田玉米发生叶斑病、锈病后,可用99%磷酸二氢钾3 0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者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在促进玉米提早成熟同时,降低病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
第二,大田玉米发生顶腐病害后,可用99%磷酸二氢钾3 000 g/h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在玉米顶部4~5 片叶的叶尖均出现枯萎死亡情况时,可用消毒后的剪刀剪去雄穗以上叶片,再次全面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降低病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3]。
第三,大田玉米发生蚜虫为害后,可以每株每片叶片达到10~15 虫口数量为标准,结合促早熟喷施99%磷酸二氢钾3 000 g/hm2+啶虫脒1 500 倍液。在首次喷药后7 d,再喷施1次吡虫啉600倍液,提高玉米蚜虫控制效果。
第四,大田玉米发生玉米螟后,结合促早熟要求喷施99%磷酸二氢钾3 000 g/hm2+ 2.5%杀螟灵1 号颗粒剂250 g/hm2与细砂3.5 kg 混合均匀,依据1 g/株的标准撒入玉米心叶,降低玉米螟危害。
玉米收获前15 d,应对玉米矮化密植地块的玉米成熟度、种植密度、行距、最低接穗高度、果穗下垂度、苞叶状态、籽粒质地等进行检查,确定最佳收获时期和收获方法。在玉米收获前5 d,应平整田块,并在玉米大田间电杆拉线、水井等不明显障碍位置设置明显标志,营造安全作业条件。在玉米收获期前2 d,应联系收获机作业人员,由作业人员调整收获机具,确保玉米收获机具达到要求。在玉米苞叶开始干枯发白、质地松软、松散且籽粒基部出现黑层、籽粒乳线基本消失质地变硬(籽粒形状与颜色呈现特定品种固有粒型和颜色)后,即可收获。
综上所述,在大田玉米高产栽培前,应选择保水保肥能力佳的地块,全面整地施肥,并选择优良耐密植品种,提前处理种子。在温度达到玉米密植技术要求后,可利用联合播种机械均匀播种。播种后,根据当地测土配方标准,适时适量追肥,提高玉米植株抗性。注重综合利用化学、物理、生物技术防控玉米病虫害,确保玉米高产。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齐辉.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研究[J].种子科技,2023(11):35-37.
[2]王丰伟,赵凤霞,王宝华.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6):209-210.
[3]王茂武,戴银富.塔额垦区春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