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婷婷,康波,龚元元,罗会兵,汪超,刘枣
1. 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武汉 430000);2. 宝得瑞(湖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荆门 448000)
中国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些年随着调味品的技术升级创新,该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带动了调味品原辅料、相关食品加工、餐饮业等上下游产业的繁荣发展,已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调味品市场未来潜力巨大[1]。
调味品行业总体呈现出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但是从每年的调味品抽检以及专项检查查处的案件情况看,调味品仍存在一些质量安全问题[2],包括生产经营假冒伪劣调味品、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及使用过期调味品等主要质量指标不合格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政府的执政公信力,也会影响合法调味品企业的利益,并对调味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只有不断发挥政府的主导监管职能,为调味品安全监管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才能更加有效改善调味品行业安全状况。
调味品安全监管目前包含在食品安全监管大系统之中,没有独立的、专门的调味品监管力量[3]。调味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意味着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监管资源来处理相关事件,但是一味的加大人力、财力、时间等投入并不一定会取得预想的监管效果。政府致力于以最小的安全监管投入来获取最优的监管效果,以最大程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是衡量政府对调味品监管投入成本及其收益的指标,在调味品行业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其安全监管效率对未来促进调味品安全监管发展规划与政策制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由美国的Charnes、Cooper和Rhodes首次提出,该方法是基于被评价对象间相对比较的非参数技术效率分析方法,具有原理简单、使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如今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如会计、银行、医院、体育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中国关于食品产业相关效率的测算大多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4]来研究。张健东等[5]以中国食品工业2006—2014年为研究范围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国内各类食品工业绿色全要素的生产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食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姜盼等[6]利用DEA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对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食品供应链风险进行分析探究,为食品供应链风险评价提供了借鉴意义。张明林等[7]使用DEA-Tobit两步分析方法研究政府的扶持政策对绿色食品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效率的影响。吴闻谭等[8]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中国粮油加工业上市企业的技术效率,并提供了相关提高企业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
学者们还运用DEA模型对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进行分析。张红凤等[9]运用BCC模型和超效率SBM-DEA模型,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对中国省际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进行测算及评价。杨卫等[10]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析评价中国2015—2016年的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结果发现食品安全监管综合效率在此期间整体不高,未来应注重创新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提高规模效率,从而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针对中国调味品安全监管的研究文献较少,而调味品及其质量安全具有独特的行业地位、发展特点和问题属性,运用DEA模型对中国调味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效率进行评价可以得到更加符合实际的结果,从而全面的反映调味品安全的监管状况与效率变化[11]。因此文章将运用DEA模型通过中国调味品安全监管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来反映当前调味品安全监管的综合效率,为促进调味品行业安全监管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对策建议。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全称为数据包络分析法,是解决资源配置领域广泛使用的新工具。相对其他方法,DEA是一种运用数学规划法原理,无需建立变量之间的严格函数关系,适用于对多投入、多产出单元的效率评价。DEA不是一种回归模型,而是一种基于前沿面的线性规划优化技术。对于DEA模型来说,不要求具体的样本量大小。以最少监管投入得到最多的监管产出,这种投入产出关系就可以构成生产前沿面,在这个前沿面上监管投入产出相对效率达到最高。
DEA-BCC模型: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n=1,2,…,n),每个决策单元DMU都包含着m个输入变量和n个输出变量,每个决策单元DMU的输入输出向量可以表示为:Xj=(x1j,x2j,…,xmj)T;Yj=(y1j,y2j,…,ynj)T;xij>0,yij>0;j=1,2,…,n。
加入松弛变量的DEA-BBC基本线性规划模型按式(1)计算。
BCC模型中综合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综合效率是对每个决策单元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的综合衡量,纯技术效率是受管理和技术等因素影响的监管效率,规模效率是受监管规模影响的生产效率。三个效率值的取值区间均为[0, 1],效率值越接近1,说明决策单元相对效率越高。综合效率值为1即DEA有效,反之则非DEA有效。规模效率值等于1则说明规模收益不变,处于最优状态,该值小于1说明规模收益递增,即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增加效益。
文章通过调味品安全监管活动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来反映调味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在选择投入产出指标时遵循两个原则:(1)DMU,即决策单元个数需要大于等于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和的两倍;(2)指标选择,选择指标应满足研究主题服务,获得的数据具有官方权威,投入指标之间要具备逻辑上的相关性和数值上的线性不相关等原则[12-13]。文章数据来源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和各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卫生监督技术人员数量的各项数据来源于2013—2021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纵向水平效率评价是对中国2013—2020年间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进行测算分析。文章在考虑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选取调味品监督投入力度,技术投入力度作为调味品安全监管的投入指标,分别用X1和X2表示。其中:调味品监督投入力度主要通过调味品安全监管抽检数量体现;调味品技术投入力度主要通过卫生监督技术人员数量体现。调味品安全监管的目标是使企业生产的调味品有过硬品质和较高的合格率,从而降低调味品安全隐患,促进调味品行业的发展[14]。因此,产出指标选取调味品抽检合格率,用Y表示。相应的调味品安全监管投入产出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2013—2020年中国调味品安全监管投入产出数据
除了分析中国2013—2022年每年的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还可以从横向水平方向分析各个省份地区的监管效率。考虑到数据的完备性及可得性,文章选取调味品监管投入频次、调味品监督投入力度作为调味品安全监管的投入指标,其中调味品监管投入频次通过各省市每一年抽检批次数量体现,调味品监督投入力度主要通过调味品安全监管抽检数量体现,分别用M1和M2表示。产出指标依然选取调味品抽检合格率,用N表示。选取2021年18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分别是天津、湖北、湖南、海南、福建、上海、河南、青海、黑龙江、北京、江苏、广东、陕西、安徽、江西、贵州、山东、吉林。2021年各省份调味品安全监管投入产出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2021年中国18个省份调味品安全监管投入产出数据
4.1.1 调味品抽检成效变化
根据2013—2020年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数据可以看出,2013年以来调味品抽检合格率逐年攀升。2014年中国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部署会议中强调了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指明各地必须把抽检监测工作摆到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这次会议后,食品安全监管有了明显积极的成效变化,其中的调味品抽检合格率从2013年的93.45%增加到2014年96.37%,2014年之后调味品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6%以上。2020年合格率增长为99.2%。数据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中国调味品的质量安全程度总体向好,同时也表明了调味品安全监管成效不断增加。
图1 调味品抽检合格率
4.1.2 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分析
运用DEAP2.1软件中的BCC模型对我国2013—2020年调味品安全监管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结果如表3和图2所示。
表3 2013-2020年中国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
从表3和图2可以看出,2013—2020年间中国调味品安全监管综合效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013—2020年相对综合效率均在0.8以上,说明中国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整体保持在稳定的水平。调味品安全监管综合效率的变化主要受到规模效率的影响,技术效率相对稳定。规模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规模效率相对无效的年份均规模报酬递减,这表明继续增大规模投入不能相应提高规模效率。各年份技术效率几乎都相对有效,表明中国监督管理或技术水平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程度。2013,201年和2020年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各指标值均为相对有效。
图2 2013—2020年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
4.1.3 效率变化原因分析
结合中国调味品安全监管的变迁过程,可以进一步探究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变化的内在原因。调味品当前没有单独的监管系统,并入食品安全监管大系统中,调味品安全监管自然也受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变迁变化的影响。
2013年,中国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大部制改革,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综合协调国家卫计委、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相关监管职能。此次改革进一步强化了监管主体,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以及独立监管的水平。2013—2018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也不断的变化,总体来说效率稳定在较高的水平。
2018年,食品安全监管在变革中全新升级,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面负责原有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形成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综合化监管体制。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植物油、酱油、食醋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调味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从2018年开始,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开始提升,2019和2020年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达到了相对有效,调味品质量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证。相信未来随着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调味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将会更加合理。
4.2.1 调味品抽检成效变化
由图3可以看出2021年各省份调味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均在97%以上,这表明各省份调味品质量安全处在较高的水平。其中调味品抽检合格率前三名分别是上海、江苏、天津,后三名分别是黑龙江、青海、山东。整体来说,调味品抽检合格率南方省份要高于北方省份,一定程度也说明南方地区的调味品生产质量较高,政府对调味品安全监管重视程度更高。
图3 2021年18个省份调味品抽检合格率
4.2.2 2021年18个省份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分析
从表4和图4中可以看出,中国18个省份调味品安全监管综合效率之间差异较大。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492,高于平均水平的省份有福建、天津、湖南、湖北、海南5个省份。湖北、海南两个省份的调味品安全监管综合效率值达到了1,监管效率相对有效。各省份规模效率值和综合效率值较为一致。省份之间规模效率有较大差异,且规模报酬均为递减。技术效率表示各个省份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上调味品安全监管技术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18个省份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992,各个省份技术效率均较高且差别不大。
图4 18个省份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
表4 2021年18个省份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
4.2.3 效率变化原因分析
相对效率的大小不仅仅看产出指标,还需要看投入指标。湖北、海南这两个省份尽管抽检合格率不是最高,但是监管效率却达到了相对有效,说明这两个省调味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相对较合理。其他省份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仍有提升的空间。各省份规模报酬均递减,反映了各省市单纯增大监管投入规模不足以提高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18个省份技术效率值的变化表明大部分省份安全监管技术资源配置都达到了较高水平,都比较注重监督管理和技术的投入利用。
南方省份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普遍高于北方,一方面由于中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相对来说有更丰富的人力、财务、科学技术等资源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南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可能更为完善,政府更加重视调味品行业的质量安全状况,消费者也有较强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这都一定程度导致了中国南北区域间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的差异。
文章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分别进行了纵向水平、横向水平的评价与分析。从2013—2020年纵向水平看,中国的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整体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仍有提升的空间。从横向水平看,对2021年的18个省份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全国各省份监管效率具有明显差异,南方省份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普遍高于北方省份。随着国家、企业及消费者对调味品质量安全的愈加重视,可知未来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仍有提升的空间。依据实证分析文章提出如下改善调味品安全监管的对策与建议[15-16]。
调味品作为食品中的重要品类,同样也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信任品属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调味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也需要社会多主体共同参与。各主体应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协同治理,共同促进调味品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政府监管部门作为监管的引导者,应全方位加强对调味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加大对商贩违法生产、加工、销售及流通假调味品的惩罚力度。调味品生产商、供应商和批发商等商家应坚持从根本上降低调味品安全风险的理念,加强调味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自我监管。消费者作为调味品的直接受众群体,应秉持着对自身及他人身体安全负责的态度,针对日常生活中购买调味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应提高有效维权行动保障自身权益的意识。媒体及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在调味品安全监管中也应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调味品作为我国的刚需民生产品,其质量安全呈现隐蔽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提升调味品专项监管力量对于保障调味品质量安全是非常必要的。我国不同省份或区域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为规范和整治调味品市场经营秩序,各地区监管机构应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调味品安全专项活动,以超市、蔬菜店、调味品店等为整治范围,以酱油、食醋、味精等调味品为重点对象,加大调味品质量安全巡查力度,全面核实商家调味品的进货来源、供货商、生产企业资质证明、产品检验报告以及经营户进销货查验记录等,以严防来源不明、假冒伪劣调味品流入市场。行业协会也应协助政府监管部门展开调味品质量安全专项活动,发挥排查调味品质量安全隐患、宣传教育调味品安全知识等辅助作用,以增强居民食品安全防范能力,保护食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提升调味品安全监管效率,可以将当今创新科技方法和手段运用于调味品质量的检测与监管中去,如核磁共振、同位素质谱、高分辨质谱、生物溯源等技术,为政府、企业及消费者等提供调味品科学监管、质量控制、认证认可、鉴别溯源等高效便捷服务,大幅降低调味品安全监管成本;打造调味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模式,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帮助企业建立调味品全过程可追溯机制、助力政府更新调味品安全国家标准,提高调味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数据信息的应用管理水平,为调味品质量提升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