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书明
摘 要:“双减”政策的提出,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目标。于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针对中小学教学的优化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规范性训练便是其中之一。小学数学作业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课堂内容教学的拓展延伸,以规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切实保障。对此,本文基于“双减”背景下,针对规范小学生数学作业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规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6-0187-03
作业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学习的重要渠道。学生可以利用作业,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为自己今后不断获取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作业设计得好坏、规范化训练程度的高低,都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不全都是因对知识掌握不牢而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和学习态度不好才导致出现错误。因此,规范小学生数学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对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大有裨益,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颇有好处的。因此,本文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和培养学生作业习惯两个方面出发,探讨规范小学生数学作业的相关策略。
1.“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和学生训练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双减”,是指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同时这也是针对学校育人和学生课后作业所提出的新要求,并且还强调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管理应与时俱进,要留适量作业、新颖性作业、分层作业等,致力于切实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但实际上,目前部分小学数学的课后作业设计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作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待数学作业的态度各有差异,有的积极主动完成作业,有的则需要被人监督才能完成,还有的比较拖拉需要多次督促才能完成。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除了一些可以转变的客观性因素以外,如对知识掌握不牢、不会计算数学题、数学成绩不理想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作业内容比较单一,且形式仍以书面作业居多,缺乏创新。目前,仍有部分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要么就是写课后习题,要么就是完成相应的配套练习册,甚至有的学生可以精准预测到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对待数学作业的态度就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差,而教师也会因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而影响对学生自身的态度,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作业量设计不够均衡。从目前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情况来看,除了作业设计形式趋于单一化以外,作业量的设计也不够均衡。部分教师在布置小学数学作业时,总会提前将作业设计好,这不仅容易导致作业形式单一化,还容易出现作业量布置不均衡的问题,更难以真正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出来。另外,课后作业量也会影响学生对作业书写的时长,使其也呈现不够均衡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业时间是反映作业“量”与作业“质”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被人们广泛关注的作业敏感性指标。可见,作业时长也与作业量的设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而作业时长不均衡的现象出现,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各科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通常会集中到某一天,从整体上拉长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长;其次,学生对各科作业的完成缺乏时间管理意识;最后,学生对当天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理想,而教师想要通过增加练习题的数量来帮助他们掌握所学。而当作业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难免不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
(2)小学生数学作业书写存在的问题
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恰好处于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性阶段,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学生书写数学作业,使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学习态度尤为重要。目前,小学生数学作业书写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书写字迹不规范。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很难做到长时间集中到某一件事上,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书写马虎、字迹不规范的情况。比如,看错自己所写的运算符号或数字、文字潦草、“3”和“5”不分、将“+”当成“÷”、数字“0”写快了看成“6”或“8”,等等。
第二,书写格式不规范。小学生数学作业书写格式不规范的现象,以中低年级的学生居多,主要表现为数学计算中等号的不正确,比较随意、每写一题都不空行,题与题之间关系比较笼统、没有正确使用草稿纸、计算过程不完善甚至过程缺失,或者解题步骤烦琐等。
第三,卷面安排不合理。很多小学生在写数学作业时,并没有合理安排题目与书写的方式,也缺乏系统的版面布置,甚至没有相应的审美观,主要表现为写字随意、各题间的行间距离过小,以及做竖式计算时的书写方式较为混乱等问题。
2.从细节着手,以规范促习惯
为了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很多教师明显减少了作业量的布置,但为了能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教师还需要从细节着手,规范学生的作业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独立,让学生安静思考
一份好的作业,是以学生独立完成为基础的。学生在完成作業的过程中,需要动脑、动手,也需要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更离不开自己的思维创造。如果学生可以养成不抄作业、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势必会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巩固、创造和应用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不妨事先强调什么是独立完成作业(既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动手写、不抄袭作业)。同时,还要说明独立完成作业不等同于不许向他人请教(即经过自己思考实在不会的问题,可向老师、同学和家长请教),但再弄懂以后要自己计算或抄写下来,从而避免因作业难度过高而打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总之,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他们明确自己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自己动脑动手完成作业,才能更好掌握所学,使其懂得只有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真正获得显著的学习成效。
(2)规范,让学生保持严谨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教师经常会因为学生作业中的各种错误(如认知错误、坏习惯)而感到痛心。其中,因坏习惯而产生错题的现象,在大多数小学生的身上比较常见。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提出规范性的数学作业要求,使其保持严谨。
第一,圈。圈,是指圈出作业中的一些关键词,一般蕴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圈出关键词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读懂题意,使其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在教学《负数》后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关于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的作业: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该峰比海平面大约高8844.4米,记作( )米;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比海平面低11034米,记作( )米等。再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后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题目:分别写出大于0.5且小于0.6的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并对所有数字排序。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关键词圈出,既能做到卷面整洁,又能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从而得出最终答案。
第二,想。想,是指想知识要点,想解题思路。当学生读懂了题目的意思时,就可以继续往下分析题目的已知信息,进而明确应该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负数》后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可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正负数的内涵。比如,已知一架战斗机的高度是+300米,一艘潜艇的高度是-50米,那么两者高度相差( )米。这道题目是求战斗机和潜艇的高度差,虽然正负数的加减运算属于初中代数知识,不要求小学生掌握,但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确定它们的位置,然后得出答案。
第三,算。算,是指加强小学生的口算、笔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计算能力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技能和基础。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后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口算的要求:数的加减法和简单乘除法基本口算要熟练掌握;常用的数据要熟记;课前课后要常练习等,并在课堂上随机抽查。至于笔算要求,则要让学生在数学作业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先写下估算的大致范围再进行笔算。若估算错误或计算错误,应及时改正,从而提高数学计算准确率。
第四,查。查,是学生对作业的检查,既要查计算方法是否得当、书写格式是否规范,也要查数字、符号等是否抄错,更要查计算顺序和计算步骤等是否正确,毕竟这与学生作业完成的准确率息息相关。学生作业的准确率,是规范小学生数学作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标准,更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的直接手段。提高学生作业的准确率,是每位数学老师值得追求的共同目标。我们的每个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他们有各自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特点,所以在作业活动中,往往能够做出水平各异的作业来。而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检查习惯,一方面要从课堂出发,将各个知识点讲透,尽可能在课堂上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好。另一方面则是要提前埋下伏笔,将习题中可能学生觉得困难的题目进行变式,先让学生练习,然后再在课堂上讲解,使其养成即便面对难题也不会畏惧的良好心理。
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
规范小学生数学作业,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作业习惯的规范上,还体现在教师对作业的设计优化上,毕竟作业设计得好坏,將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情绪。对此,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1)设计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的设计难度应层层递进,有易有难,如可设置拓展题、基础题、探究题等,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例如,在教学《圆》以后,学生对圆有了初步认识,教师可针对实际情况设计分层作业。比如基础题:圆是( )图形,( )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 )条半径和( )条直径;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 )长度( ),所有的( )长度( )。用字母表示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探究题:画一个直径 6 厘米的圆。拓展题: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1次、2次、3 次、4 次,每次能得到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对折无数次后,再观察得到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等等。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既可知难而退,也可以挑战尝试,让更多学生体会“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功和成就感。
(2)设计趣味作业
传统的数学作业反馈很多都是采用学生纸笔作答、教师根据答案评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这不仅很难评估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还难以区分不同层次学生真正的学习水平。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表现型的任务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和规范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完《表内乘法》以后,教师可设计作业:现有12个小朋友要排成长方形队伍,你能帮助他们编排队形吗?你能想出几种排法?用小棒摆一摆,并说出你的想法。同时,教师也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能摆出2×6和3×4两种图示,并能清楚地用“每行排( )个小朋友,排了这样的( )行”的句式叙述想法,给4分;能摆出一种图示,并能清楚地叙述想法,给3分;能摆出图示,但想法表述不完整,给2分;能说出得数是12的乘法口诀,但不能摆出,给1分。这样一来,学生对表内乘法的计算,就像变成了操作任务一样,将单一的口诀背诵、乘法计算变成了“说一说、记一记、摆一摆”的实践性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其规范做题思路,更有利于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水平,方便教师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工作。
综上所述,基于“双减”背景下,规范小学生数学作业的策略需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考虑,既要规范学生的作业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要注意教师对作业的优化设计,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规范小学数学作业策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美莲.“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J].新课程,2022(38).
[2]陈桂兰.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高质量分层设计[J].新课程,2022(38).
[3]燕明英.论数学教师如何引导小学生提高作业质量[J].智力,2022(12).
[4]何少聪.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