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艺艺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想要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就需要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和社会环境的要求,都需要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够对具体的课程知识展开思考,而且能够对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展开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7-2539(2023)06-0166-03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在人的认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现象.并且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状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不能只是将目光聚焦在课堂上,课下学生的预习工作和知识总结工作,都是教师要展开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内容。因此,笔者将结合小学数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等内容展开分析和探究。
1.问题意识培养的作用
(1)帮助学生了解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培养问题意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从小学生的实际发展角度来看,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学生自己完全掌握知识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作为教师来说,就需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意识,从而推动学生学习上的发展。问题意识的构建便是立足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的。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角度接触和探索问题内容,由此来让学生对知识结构有自己的判断与思考,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让更好地了解课程知识。
(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也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学生思维的实际需求来看,问题意识也是学生思维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便能够在课堂上围绕更多的内容与教师展开探讨,让学生所能够学习到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内容,而且是越来越多的书本之外的内容,对于学生整体知识结构有着更好推动和提升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能够实现学生思维上的发展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3)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形成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问题意识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依托自己的知识内容,对问题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加以运用、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学生形成推理能力,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来推动学生学习上的提升与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形成问题,也是那么就能够保障课堂教学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从而提高整体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未转变教学观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针对“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应该要转变教学观念,构建教学设计。在当前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它不是传统意义上对课程知识内容的简单拓展,而是从学生自己本身素质培养要求角度入手,展开具体的设计和探究工作这一方面的工作来说,学校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双减”政策进行解读。在“双减”政策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应该要给学生构建一个怎样的学习方式,但还是有会提供一定的方向。这些方向都能够为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提供思路和想法。二是要在网上进行学习。“双减”政策开展到现在必然有一些先行者已经开启了一定的设计工作,在网上提供了相关的设计思路。通过在网上进行学习,不仅能够加强教师对于问题拓展的理解,还能够帮助教师形成相关可操作的学习思路。
(2)未立足学生兴趣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开展问题拓展构建的时候,需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关键是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提升与探索,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思维上的发展。所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问题非常关键。而自主探究问题的激发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兴趣上。虽然说“双减”下的课堂教学不像传统授课那样,一般学生会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其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深奥的数学知识内容,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折损学生的学习兴致。因此,针对这一方面的工作来说,教师在落实相关教学工作的时候,就需要从学生本质需求和问题入手做好相应的设计工作。
3.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1)利用课前预习培养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预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课程教学的完整结构来看,预习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以往的课程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总是容易忽略这一方面的内容。毕竟预习这项工作不是教师能够及时进行监督的内容,所以很多教师宁愿将时间和心思花费在课堂教学上。其实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课前预习工作,必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做好这一方面的内容,尤其是结合当前的“双减”背景来说,更是要利用好预习这一环节,由此来给学生做好具体的引导工作,让学生完成预习这一任务的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可以以《负数》这一节课程教学为例。在这一节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负数,负数有什么意义和应用,并能够在负数的相关问题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的进行解决,以此来推动学生数学能力和意识上的提升。结合这一方面的教学目的,在课前预习的工作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有效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预习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开展课程知识的预习工作。长此以往,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进行新知识学习的时候懂得从问题的角度去看待,由此来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学会自主学习。
(2)利用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可以从问题情境的角度入手,做好相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工作。所谓的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指教师在落实相关教学活动的时候,利用问题的方式给学生在课堂上打造情境,由此来推动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实现学生整体学习素养上的提升与发展。可以说问题情境是最直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式。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角度看,他们自己很难主动形成问题意识,还是需要外界的引导与推动,从而才能够逐步形成问题意识,以此来实现学生学习思维的提升。而在课堂上形成问题情境能够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环境进行问题的探究,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针对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可以以《百分数(二)》这节课程教学为例。在这一节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推动学生对百分数形成进一步的了解,并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于百分数的应用,由此来推动学生学习上的提升。结合这一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师在给学生展开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从问题情境的角度入手给学生做好问题意识的培养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针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的有关百分数问题内容。这些问题内容可以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投影出来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对课程知识展开思考与探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形成更好的分析与思考,由此来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活动提供学习思路,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3)利用小组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的小组探究,实际上立足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延伸的一种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展开探究,由此来推动学生学习上的提升与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小组合作的方式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思路与学习兴趣的方式,小学生天性比较好动,教师想要控制好课堂的氛围和秩序,就需要利用好学生这一特点。但是如果只是单纯依靠压制的方式,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这个时候教师通过小组的方式能够将学生的精力都放置在课堂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课程学习体会,由此来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针对小组探究培养问题意识的教学活动来说,可以以《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程教学为例。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对圆柱和圆锥形成明确的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计算方式。通过小组探究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圆柱与圆锥”知识掌握的同时,促进学生几何图形能力的提升。根据这一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从小组探究的角度入手做好相应的设计,以此来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课程学习的重点知识内容“圆柱和圆锥”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同的看法之间学生都会相互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彼此提问,再彼此回答,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具体的内容形成更好的判断,由此来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4)利用主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每一节课程内容就要一个课程主题,教师在给学生落实课程教学的时候,通过给学生构建主题情境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课程知识展开具体的探索,由此来推动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形成。主题情境的构建能够让学生对具体的课程知识内容形成更为有效的判断,从而更好地开展相关课程知识的思考,以此来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针对主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的教学活动,可以以《比例》这一节课程教学为例,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相关的知识内容,并结合自己所学内容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结合这一方面的教学目标来说,可以从主题情境的角度入手,以此来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围绕本次课程的主题,即“比例”,让学生能够去探索。例如,如何在阳光下测量一电线杆的高度呢?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懂得利用“比例”来算出同一时间下一根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比例,只要量出电线杆影子的长度就可以算出电线杆的高度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于“比例”知识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5)利用课程总结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工作中,可以利用课程总结的方式来展开。所谓课程总结实际上就是指在完成了基本的课程知识学习之后,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在以往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针对课程总结这一方面的工作都是由教師为主导,帮助学生完成的。这样一来虽然也能够达到课程总结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的影响并不深远。但是由学生进行课程知识总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探究,以此来推动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针对课程总结培养问题意识,可以以《图形与几何》这一节课程教学为例,在这一节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对图形和几何的内容形成初步的探索。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图形思维的提升,实现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结合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课程总结这一环节来给学生做好问题意识培养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在给学生讲完本次课程知识的内容后,利用问题把本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为自己构建本次课程内容的知识框架。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推动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除了需要给学生传递课程知识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形成问题意识,不仅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内容,改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中的不足,为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构建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逄锦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5).
[2]郁耀邦.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