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芬
摘 要:“双减”政策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中形成的新型教育政策,教育人员需要对其加强重视,合理优化教学过程。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课程教学时,需要結合“双减”政策设计科学作业,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具有更为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主动探究相关知识。本文首先论述科学作业设计特点,然后综合探究设计科学作业的具体策略,希望科学教师能够更为高效的设计科学作业,强化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科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6-0052-03
小学教师在基于“双减”背景设计科学作业时,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确保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进而保证学生对科学知识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有效培养,使学生能够基于科学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强化学生科学素养,使科学课程能够有效结合素质教育需求,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1.科学作业设计特点
(1)精细化
小学教师在设计科学作业时,需要有效结合探究活动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通常情况下,科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进行精细化作业的科学设置,不仅能够使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增强。教师在设计科学作业时,需要对其作业面和作业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作业负担过重。例如,教师在设计认识常见岩石的作业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选择探究对象,还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把握科学活动要求。教师在具体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结合科学概念进行课堂研讨,确保能够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同时,还可以使其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深入观察。通过该种方式可以简化作业设计,在突出探究重点的同时,还可以使动脑和动手有效结合。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收集和分析数据与现象是其活动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设计科学作业时,在保障课堂目标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确保能够实现有地放矢和精准高效。
(2)多元化
小学教师在设计科学作业时,多元化具体是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多种作业形式的科学设计,确保能够使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多元设计科学作业,可以使学生更为充分地掌握相关知识,使其科学教学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小学教师在设计科学作业时,需要与学生身心发展有效结合,使作业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得到充分体现,对学生科学视野进行有效拓展,确保能够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在具体设置科学作业时,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科学调研、科学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活动,同时,还需要进行家庭作业和制作类作业的合理设置。教师在针对科学概念设计多元化和系列化作业时,需要全面整理相对零散的知识点,基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作业引导。结合教学主题设计多元化作业,可以对学生科学探究兴趣,进行有效激发。
(3)过程化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过程化评价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涉及多个环节,小学教师在具体落实科学作业时,需要对其作业评价进行合理优化,对其过程性加强重视,通过作业评价进行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激发。在学生进行作业探究时,教师需要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并对其进行有效表扬,及时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科学点拨。在探究性作业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作业过程进行科学点评,对学生完成作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鼓励。教师通过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可以使学生更为高效地完成作业。
2.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策略
(1)尊重学生主体
在现代“双减”政策下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需要对学生主体加强重视,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确保能够对学生自主发展进行有效保障。只有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更为高效的参与学习。所以,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时,需要进行良好科学范围的合理营造,使课堂具有更高的娱乐性和轻松性,进而保证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更高的专注度,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增强。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进行作业探究时,需要对学生主体地位加强重视,确保能够使学生想象和思考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保证学生能够积极表达个人想法。一般情况下,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思路和视野,表达内容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及时肯定学生的表达,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更高的自信心,进而使其在科学学习中进行主动探索,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以家园为主题进行图画创作,确保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强化师生互动,使课堂具有更大的活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大的乐趣,从而实现学生能动性的有效增强。
(2)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新兴产物,信息技术发展史,学生学习生活具有更高的便携性,而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课程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学生实践和思考中,观察能力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价值,通过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种课堂形式的科学创设,使学生对科学原理具有更为直观的认知,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使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更为深入的观察,所以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科学原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真实场景的模拟,使科学课堂具有更高的趣味性。例如,在进行“观察月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确保能够实现学生科学体验的有效增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观察月末、月中、月初的月亮形状,并对其变化进行记录,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并猜测月亮变化的主要原因。随后,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或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变化,通过动态或立体画面,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学知识。
(3)结合生活实验
在进行科学探索时,实验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各种实验活动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科学原理,使科学课堂具有更大的活力。而在學生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科学知识,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探索欲望也极其强烈,是其科学思想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性格特点,设置各种生活实验,使学生对科学的魅力具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进而保证学生可以对生活中的科学进行深入挖掘,实现学生科学思想的有效增强,合理内化课堂知识,实现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水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水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物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各种疑问,此时,教师需要对学生探索欲望进行有效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对科学知识进行验证,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科学思想,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教师在进行“水的溶解性”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实验,在水中分别放入红糖、白糖等物质,并对其进行不断搅拌,确保能够使其迅速溶解,在白糖与红糖逐渐加入的过程中,水中会有悬浮物产生,随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加热,学生可以发现悬浮物质完全消失。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对水的溶解性具有更为直观的感受。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探索,可以使其更为深刻的理解科学知识,进而保证学生能够更为充分地理解书本知识,实现课堂质量的有效提升。
(4)优化作业指导
第一,需要激发兴趣。科学教师在进行前科性作业的设计时,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确保能够对学生学习欲望进行有效激发,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发现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植物的花”一课教学前,需要对学生前置作业进行科学指导,观察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的花,利用画图方式记录花的特征。在图画中标记出各部分的具体名称,然后通过网络或书籍等方式查找各部分的具体作用。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在不破坏花的同时对其进行深入观察。通过教师指导,可以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思考,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解决,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具有更高的针对性,进而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通过教学指导,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花的知识具有全面了解,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自然的魅力,强化学生生命意识。
第二,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讲解。在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对其学习方法指导加强重视。对于一些学习难度较高的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与收集,为了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课堂主题,教师需要在作业布置过程中进行科学指导。例如,在进行登上月球一课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合理设置课前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月球知识的搜集和整理,使学生对人类登月历程具有充分了解。并对其进行阅读指导,先从大量信息中寻找和问题相关的内容,然后对相关信息进行浏览和速读,将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标出,随后,通过圈化方式标记出问题的相关词句,利用记录单整理搜集到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教师通过科学设置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阅读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科学知识。通过完成作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信息鉴别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进而保证学生能够更为充分的了解学习方法。
(5)创新作业形式
首先,需要融入游戏活动。为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作业呈现方式的合理创新,在科学作业中融入趣味游戏。例如,在进行“绝缘体和导体”的相关内容教学时,需要进行不同难度作业的科学设置,并将其由简及难的依次排序,进行大闯关情境的合理设置。此时,教师需要为每道题目设置关卡名称,在对其进行正确解答之后,才可以继续进入下一关。在学生闯关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授予闯关勇士的称号,并根据学生表现发放小红花。通过闯关情境,可以对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有效应用,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完成作业。其次,教师还需要设置作业超市。一般情况下,不同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教师需要对学生个体差异高度尊重,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设计作业,使其作业形式,难度和数量具有较高的多元化,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确定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难度,并根据学生发展对其进行科学调整。最后,教师还需要应用分层评价,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具有更大的成就感,进而实现学生学习自信的有效增强。
(6)强化作业整合
在“双减”政策下开展科学课程教学时,需要进行作业质量的有效提升,避免机械性作业和重复性作业,确保作业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学科素养。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基础性,小学生的好奇心相对较强,对各种事物的探究欲望也相对较强,教师在具体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进行跨学科作业和综合类作业的科学设置确保其综合性、开放性和情境性。整合作业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的探究相关知识。教师需要对学生探究进行科学引导。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有效保护,确保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相关知识。一般情况下,科学教材中存在大量探究性实验,而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对其进行深入处理,无法使学生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合理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瓶吞鸡蛋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在保证瓶子完好的同时吐出完整的鸡蛋。这种作业可以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有效应用,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保障,确保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通过尊重学生主体,应用信息技术,结合生活实验,优化作业指导,创新作业形式,强化作业整合,能够确保科学设计科学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使现代“双减”政策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碧娇.“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2(21).
[2]熊小平,吴永凤.“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三化三策”[J].教育科学论坛,2022(11).
[3]杨根林.简析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J].成长,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