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家苇 郭鸿飞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优化的思考
吉家苇 郭鸿飞
[中央财经大学后勤服务产业集团]
面对学生宿舍管理中出现的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问题和矛盾,及时进行调控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要持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生宿舍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提供高质量的后勤服务,最大限度发挥高校后勤的育人职能,促进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和高校学生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校学生宿舍;优化管理;共治共管
不少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采用综合管理模式,所涉部门多,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一般是通过规章制度建设、既定目标设立、文化氛围浸润等运行机制、工作格局及思想教育来达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1]在综合管理模式下,后勤主要涉及学生宿舍的服务人员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资产管理等。
学生对生活环境高品质的追求,与楼宇老、设施旧、宿舍空间限制之间的不匹配和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加之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也给学校在学生宿舍房间合理分配方面增加了压力。突出表现为宿舍内物品堆积严重,个人物品无处存放,学生延伸个人使用空间至楼道等公共区域,这在学生宿舍内无阳台、未设置专用晾衣间、储物间等空间的老旧楼宇,尤其明显。
宿舍楼内公共区域,以及学生宿舍内部空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消防风险隐患,如堆放杂物挤占消防通道、宿舍内吸烟、床上充电、人走不断电、对电动车电池充电、使用变压器插座等。学校招生规模正在逐渐扩大,但学校内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却相对缓慢,一些高校采取提高学生居住密度的方式来满足越来越多的居住需求,随之而来的衣物等易燃物必然增多。在高校学生宿舍内的火灾事故,因违章使用电器而引发重大火灾故事的情况占比最大[2],一方面是因为住宿学生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不重视火灾预防,缺乏基本安全常识。另一方面,宿舍管理部门也存在巡查缺位的现象,管治不严,更加大了消防事故发生的概率。
高校宿舍管理人员多为后勤社会改革之后安置人员,存在对宿舍管理知识不了解、服务意识缺乏等情况。加之习惯于自上而下命令式工作模式,往往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激化宿舍管理方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产生,给宿舍管理带来难度。而且由于普遍存在的服务人员报酬争议和招工难,也给宿舍管理服务带来了难度。
经验分析,宿舍内及公共区域表现出的堆放杂物现象并没有随着住宿条件的改善而好转,亟需进行消防风险治理。宿舍内部的消防安全责任由学生主体承担是毫无疑问的,后勤部门作为整个宿舍楼的管理服务部门,其楼内消防安全是必然的责任。要教育引导学生接受并履行相关消防安全责任,是优化宿舍管理的有效途径。
《北京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办法(试行)》强调:严禁在公共区域放置个人物品和堆放杂物、严禁在宿舍内对电动车电池进行充电、严禁使用变压器插座、严禁吸烟等[3]。解决消防风险隐患问题,在有依可循的前提下,要加大对住宿学生的宣传教育和引导。[4]后勤消防安全管理,主要表现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及基本技能培训、普及消防安全知识等理论知识传播、灭火与应急疏散演练、消防安全巡查检查、纠正违章行为等实际操作学习。一方面可利用公告栏、显示屏等将制度条文展示或循环播放公示,来约束住宿学生的风险行为。通过联合学校多部门制订规章制度来健全约束机制,逐步摆脱约束难或无效约束的窘境,使后勤管理不止局限于“温馨提示”“友情提醒”“倡议书”等形式。契约化管理是目前协调宿舍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权益关系的一个有效途径。[5]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采用书面契约的形式,与学生签订住宿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可通过学生会、团委等组织,举办有奖竞答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等传播消防安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寓教于乐。动员骨干人员进行劳动教育通识课程讲授,将课程教学和现场实践传授相结合,提高住宿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学生的主体权利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学生熟悉学校的各项制度规定,也更有利于行使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在贯彻执行中一知半解或产生逆反情绪。[5]现在一些高校给予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工作的权利多体现在程序性地倾听学生意见层面,学生真正参与到宿舍日常管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很有限。因此,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学生参与程度的掌握和权衡,如果在形式上赋予学生很多参与权或者参与机会,但是学生提出的想法又不能得到满足的话,学生就会有被操纵感,反而对校务产生疏远感。[5]宜加大与学生学习、生活关系密切事项的参与程度,并制定有效的政策或制度来吸引学生参与,丰富学生的参与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选拔学生管理员或学生代表,让学生管理员或代表参加相关会议、重大决策或相关活动,来保障学生参与权的有效行使。
管理人员素质决定着学生宿舍管理水平。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是加强管理人员管理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要通过对学生宿舍管理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管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对于优秀宿舍管理相关案例的经验分享,从基础上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水平,树立学生宿舍管理人员高素质服务形象。鼓励学生辅导员或学生骨干力量加入到学生宿舍管理服务工作当中,在壮大服务队伍的同时,发挥大学生自治、自管及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对学生宿舍楼进行全方位管理,也更能及时处理服务对象诉求,将被动解决问题转化为主动发现问题并做出改善。
文中提及的消防安全治理方法,多是倾向于“堵”来制止消防隐患或问题的产生;高校应多在“疏”这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宿舍内可以增设或扩大共享空间,如设置专门的储物间或晾衣间,来缓解学生堆放杂物的压力;投放自助洗衣机、干衣机或洗鞋机,售货机、微波炉等设备,提升学生住宿便捷度。除此之外,可在学生宿舍内进行学生洗浴设备的改造或更新、设置直饮水设备、定期进行毕业生房间粉刷等,来改善硬件条件。在服务软件方面,应增加学生倾诉渠道,公开服务监督电话、简化投诉流程、设置“一站式”服务等,来增加学生良好住宿体验。
[1]吴国伟.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宿舍管理育人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
[2]周子煦.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问题分析及防火安全对策研究[C].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22:99-100.
[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办法(试行)[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21(19):57-69.
[4]刘晓鲁.高校宿舍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传承,2014(06):138-139.
[5]苏林琴.行政契约:中国高校与学生新型法律关系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杨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