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须雀:与蒹葭相伴

2023-04-21 03:51丛培昊
读者欣赏 2023年4期
关键词:雄鸟芦苇荡芦苇

丛培昊

如果一只小动物给人以毛茸茸、软乎乎、圆滚滚的感受,那么它极有可能是人见人爱的了。文须雀就是这样一种“萌物”。

这样可爱的小生灵,在甘肃省内却有一个颇为“匪气”、与其外形反差极大的地方俗名—胡子雀。能得到这样的诨号,与它奇特的长相有关。

文须雀以独一无二的外貌特征而闻名。雄鸟的头部为灰色或浅灰色,羽毛蓬松,一双漆黑的眸子大而灵动。在它明黄色的喙部两侧,两道上宽下尖的黑色“八字胡”从双目前方斜垂下来,平添了几分英武之气;从颈背部到尾梢,棕栗色的羽毛有深有浅,其间呈现出若隐若现的淡紫色和肉桂色,又或是粉红色,仿佛水墨晕染一般。

和大多数鸟类一样,文须雀雌鸟的羽毛则相对朴素。其通身以黄褐色和灰色为主,没有雄鸟的华丽“晕染”,也缺少英武的“胡须”。其实,雄鸟的“胡须”并不是簡单的平面斑纹,而是由长在嘴侧的若干枚尖部朝下的特殊黑色髭羽组成。若是离得近,甚至能看到“八字胡”尖儿上有明显的羽状分支,这足以说明髭羽的存在。尽管这些髭羽都顺服地贴着皮肤生长,却使这“八字胡”多少有了点儿立体感。初次见到文须雀的人多半会对它这特殊的长相感到惊奇,继而又会觉得这又萌又猛的违和感颇有意思。

除了地方俗名,人们还赋予文须雀各种有趣的昵称,其中最有名的绰号恐怕是“隐士鸟”了。要探究这一外号的由来,就不得不提文须雀的特殊生存环境—芦苇荡。

文须雀的一生,高度依赖芦苇。湖边或河畔的芦苇荡不仅是文须雀的食物来源地,也是它的日常栖息之所,更是它繁衍生息的家园和育儿所。在食性上,文须雀主要是以芦苇等湿地植物的种子和嫩芽为食,有时还吃一些芦苇丛中的小虫。在繁殖上,每年的4月到7月,文须雀都会选择在芦苇垂直的茎上营造深杯形的巢,巢以芦苇的茎、叶等植物材料为主建成。在巢的上方,几乎总有遮蔽的植被,这“屋顶”不仅为鸟卵和雏鸟提供了庇护,也可以遮风、挡雨、蔽日。与最常见的一次性纸杯相比,文须雀的巢口径略大一点儿,但要深得多,可达十几甚至20厘米。一窝卵通常为五六枚,椭球形的卵比小葡萄粒儿还小,卵壳白中微微泛粉,上面不规则地散布着微小的黑色斑点。在繁殖过程中,文须雀夫妇合力营巢、轮流孵育,经过大约两周的辛劳后,它们的宝宝们便来到了这个世界。作为晚成鸟,此时的雏鸟眼睛还未睁开,也无法自主觅食,只能努力张着内壁深红色的小嘴,饥肠辘辘地叫嚷着,等待父母的喂食。好在文须雀亲鸟的辛劳不用持续太久,再过10多天,鸟宝宝们就可以离巢了。

离巢后的幼鸟依然与父母、亲族结群生活在芦苇丛间。这一片片茂密的芦苇荡为文须雀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使它们很难被人类一览无余地观察到。但文须雀似乎并不甘于静谧,天气好的时候,它们总是闹哄哄地在芦苇中跳来跃去,有时又蹿到芦苇丛上方。不过,你的目光还没来得及锁定它们,这些“绒球”就又迅速折回芦苇荡深处。这么闹腾的“隐士”,实在是名不副实。

也有人把文须雀称作“世界上最圆的动物”。文须雀体长约16厘米,而光尾巴就接近9厘米。虽然文须雀团子般的体型看上去确实很圆,但因为它那根翘而长的尾巴,这“最圆”二字恐怕也难以名实相符。有人说,文须雀长得像“在黄色的土豆上插了根筷子”,这个比喻更为形象。

还有人称文须雀是“最爷们儿的鸟”,这多半是因为雄鸟的“八字胡”。更有趣的是,有人甚至认为雄鸟的正脸很像京剧脸谱中的西楚霸王项羽。对此,我不太认同。京剧脸谱中项羽的脸是白色的,而文须雀雄鸟的脸是灰而近蓝色的。倘若非说它像哪个脸谱,我觉得更像京剧《大闹天宫》中的玉帝抑或是《大名府》中的索超,这种蓝脸倒与其有几分神似。

我想,更适合文须雀的绰号其实是“蒹葭丛中的体操冠军”。只要是芦苇的茎,不论是竖直、倾斜还是倒伏的,总能被文须雀那细瘦的黑色脚爪牢牢抓住,哪怕是倒吊着,也能确保安全。有时,它们并不满足于只玩儿“单杠”,还会用两只爪分别抓住相邻的两根芦苇,来个“双杠”表演;有时,它们又站在芦苇顶端的芦花上随风起伏,像是练起了蹦床,或是飞到芦苇上,来一段自由体操;有时,它们又如蝴蝶穿花般在数茎芦苇间往返跳动,仿佛是跃上了高低杠;独自表演还不够,它们还会组织群体表演,令人大开眼界。

尽管文须雀分布广泛、数量较多,未被列入我国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但对栖息地的特殊需求限制了它们的分布,因此,我们并不能轻易在身边看到这种“ 萌物”。

文须雀不仅长相、习性独特,其身份、地位也颇令科学家感到困惑。早在1758年,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瑞典科学家卡尔·冯·林奈在其第10版《自然系统》中,首次科学地描述了這种“长胡子”的小鸟,还把它和山雀一起放在了山雀属(生物分类学有严格的层级制度,“科”和“属”是两个重要且相邻的分类阶元,“属”隶属于“科”)。此后,文须雀又因为独有的特征被不同学者归入了不同类群:有人把它归入鹟科画眉亚科,还有人把它归入鸦雀科。直到2019年,基于DNA的分子系统发育最新研究,才揭示了文须雀其实是一种独特的鸣禽,似乎没有其他现存鸟类与它有特别密切的亲缘关系。换句话说,无论是山雀、画眉还是鸦雀,都不是文须雀的近亲,反而是草原上的百灵与文须雀的亲缘关系相对密切,这实在让人出乎意料。也正因如此,文须雀被升级为单型的文须雀科,科下只有一属一种—文须雀。尽管如此,文须雀却存在亚种分化,中国境内分布的文须雀都属于北亚亚种,与欧洲和西亚的两个亚种存在些许差异。

文须雀广泛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近240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大地上。据国际鸟盟统计,其种群数量现有300万至600万只,加上文须雀的繁殖能力较强,一年能孵化两三窝,因此,科学家对它们的生存情况多持乐观态度。但在一些地区,文须雀沦为笼养观赏鸟,人类的肆意捕捉给它们带来了伤害,而更为严重的是某些人类活动威胁到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有不少研究显示,对湿地的开发、污染和对芦苇的大面积收割,都会影响文须雀的存续,甚至看似普通的沼泽地人工排水,都可能会对这一物种造成灭顶之灾。在人类看来很普通的一片芦苇地或沼泽滩涂,却是文须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

尽管文须雀分布广泛、数量较多,未被列入我国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但对栖息地的特殊需求限制了它们的分布,因此,我们并不能轻易在身边看到这种“萌物”。

那么,在哪里能看到它的倩影呢?国内知名且具有较好观察条件的文须雀分布点在黑龙江大庆、辽宁朝阳、天津西青区、宁夏银川和新疆玛纳斯等地。在甘肃省内,我们可以在张掖湿地等地窥其全貌。对于鸟友们来说,在适宜的季节背上装备去观鸟、拍鸟,可谓是一大快事。对于兰州附近的鸟友们,还有一个好消息:今年3月,兰州市西固区达川镇的三河口湿地的芦苇丛也迎来了一群文须雀。它们时而在芦丛中穿梭飞行,时而在苇花中觅食嬉戏。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这里已被文须雀接纳、认可,“萌物”在此停留、安家了。

话不多说,开始收拾背包启程吧。文须雀,等我!

猜你喜欢
雄鸟芦苇荡芦苇
芦苇荡里的鸟儿
石磨豆腐
芦苇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三回 柳宝怡精修致和堂 阿庆嫂送药芦苇荡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雄鸟比雌鸟更美丽?
流苏鹬 安能辨我是雄雌
芦苇
为什么雄鸟通常比雌鸟美
芦苇筏
芦苇荡里藏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