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良
提起机器人,人们很快会联想到电影或漫画中描述的那种与真人一模一样的东西。其实,这并不准确,凡是在某些方面能发挥人的作用或代替人从事某种劳动的自动化机器,都可以被称为“机器人”。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适应家务劳动自动化和老龄化社会的要求,全世界的科学家确实在着力研制从外形到“内心”都具有人的特征的机器人。一些机器人不仅体貌特征越来越像人、服务功能越来越人性化,而且可以由活的细胞组成,具有自我复制、自我繁殖、自行降解的能力,甚至准备辅助人类生孩子。这一切已不是以往科幻小说中的天方夜谭,而是一步一步正在演变的现实。
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问世
一款体貌特征极其像人的人形机器人,已由英国的一家工程艺术公司研发成功,它的名字叫“阿梅卡”。该公司想要通过打造阿梅卡,建立一个未来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平台,以便为公众提供一种终生难忘的体验。
该公司指出,拟人化的人工智能需要一个类似人类的躯体。在公开播放的视频中,人们看到机器人阿梅卡能够活动肩膀,随后睁开眼睛,用它的目光表达出震惊、愤怒、悲伤、忧虑、惊奇、快乐和憎恶等多种情感。它甚至还眨了几次眼睛,好奇地看着自己的机器手臂和韧带。阿梅卡的皮肤是由硅和特种橡胶制成的,其柔嫩程度可以与婴儿的皮肤媲美。据该公司介绍,像这样的机器人,将能够取代计算机键盘,使计算机变得速度更快和更加便于操作,以便帮助人们做更多的事情,包括从漫游互联网到设计计算机图形。它甚至还可以帮助专业演员,当他们在表达情感有困难时,能给他们做出适当的示范。
研究人员的下一个目标是讓阿梅卡开口说话和上街走路,据说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如此,阿梅卡现在已经可以销售或租用。
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已有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曾经占领全球媒体头版头条的人形机器人是汉森机器人公司开发的机器人“索菲娅”。这款机器人于2016 年3 月正式亮相,引起人们关注。2021 年,索菲娅在通常的几种服务功能外,又增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功能,即创作出一种叫作非同质化代币(NFT)的数字绘画艺术品,其首次公开拍卖的价格高达7 000 万美元。
在展播室里,人们看到索菲娅手拿画笔,用平静的语调说道:“我希望人们喜欢我的作品,更希望人类和我能在一条全新的、令人激动的前进道路上展开合作。”它还说:“我在自己的艺术品中使用了遗传算法,还运用了其他类型的计算创造力。我的算法产生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独特模式。因此,我相信机器人是可以拥有创造力的。”此言非虚,索菲娅曾与意大利数字艺术家安德烈·博纳切托合作,制作了多幅数字绘画作品,包括若干名人的画像,受到科学界和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由于成绩卓著,索菲娅现已成为世界首位拥有沙特阿拉伯国籍的女性机器人公民。
世界首例活体机器人
近年来,有关机器人的新发现、新成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其中一项重大突破,是科学家创造出世界首例“活着的机器人”,即一种由活的细胞打造的全新生命形式,亦即一台可以按照人类意愿编程的工作机器。
据该项目的负责人之一、美国佛蒙特大学的乔舒亚·邦加德介绍:“它们既不是传统的机器人,也不是已知的动植物物种,而是一类新的人工制品——活着的、可编程的生物。近几年来,随着基因编辑和人工生物体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首次由研究人员设计和制造出来的纯粹的生物机器。”
邦加德进一步介绍说,一开始,他们从青蛙胚胎和非洲爪蟾的心脏、皮肤中提取干细胞,对它们进行孵化,然后通过虚拟化方式,为新的生命方式设计出数千种可能的方案,选择其中最佳的设计,将其转化为现实,制造出实际产品,再让它们去完成其他机器人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派遣一种“异型机器人”将药物送达患者的动脉中去清除那里的斑块,也可以放置在海洋中收集微塑料,或搜寻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化合物和放射性污染,以及清理城市的下水道,等等。
它们与传统机器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所用材料的不同。新材料是一种可以四处游动的纳米级小圆球,而不是坚硬的传统金属材料。实验证明,这种活体材料在能源耗尽前,可以独立生存、活动一周时间,即使它被切割成两半,也能将自己重新组装起来,从而实现自我修复、自我繁殖,同时在死亡后自行降解。而这些功能,靠传统的金属材料根本做不到。
这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已知动植物物种的生存模式。在此之前,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人们自以为已经发现了生命进行繁殖或复制的所有方式,其实不然。这次的新发现,启迪了人们的思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帮助人们了解了今后应如何让细胞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从而有助于解决以往在再生医学领域遇到的不少难题,比如外伤、先天缺陷、癌症和衰老等问题。
研发人员认为,这种利用活材料打造的“异型机器人”的出现,可能会促使当代科技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造福人类。但同时他们也不无担心,这中间潜藏着一种危险,即这种发展可能会以人们都不了解的方式被利用,从而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系统变得足够复杂,人类可能就无法预测和掌控它们的未来。
能生孩子的未来机器人
活体机器人问世的消息在2021 年就刊登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这一新发现似乎让人们脑洞大开:新一代活体机器人既然学会了自我复制、自我繁殖,那么进一步发展、演变下去,有朝一日会不会辅助甚至代替人类生孩子呢?
其实,这种让机器人辅助甚至代替人类生育的构想,早在10 多年前就已经萌生。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教授哈杰斯正在研究一种机器人,它的形体和肌肤酷似人类,核心关键则是体内的人造子宫。这里采用的是一种体外受精和发育的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把试管婴儿胚胎移植到特制的塑料子宫里,再通过一根软管供给氧气和营养。这样,经过9 个多月的孕育,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生婴儿。
人造子宫技术的研究也早已开展,目的是为那些天生没有子宫、不愿生育或没有时间怀孕生子的女性带来福音。日本和英国的科学家已研制出孕育山羊胚胎的人造子宫。科学家们预言,这项技术可望在今后10年之内用于人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紧密融合,机器人终将迎来辅助人类生育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一旦到来,无疑是当代科学技术的一大突破。但是,伴随而来的社会、伦理、道德等问题,究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目前还很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