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皞, 金震东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 200433
消化不良指的是胃和十二指肠的不适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胀气、上腹疼痛或烧灼感、餐后饱胀及早饱、嗳气、恶心等,若存在器质性、代谢性疾病等病因(如消化性溃疡、胃肠道肿瘤、胰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不良反应等)则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其余无法用疾病原因解释的则为功能性消化不良[1]。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胰腺实质进行性纤维化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为胰腺萎缩及多发钙化、胰管形态改变,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和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ancreatic exocrine insufficiency,PEI)[2]。CP 患者的消化不良主要与外分泌功能受损相关,胰腺外分泌部主要由腺泡和导管构成,分泌多种消化酶和碳酸氢盐帮助食物分解与吸收,并维持小肠黏膜的正常生理活动。当胰腺实质组织萎缩、腺泡细胞受损时,胰酶和碳酸氢盐分泌不足或不同步,从而导致PEI 并引起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CP患者的消化不良大多为器质性,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和脂肪泻,严重者会出现体质量减轻、营养不良及相关的并发症,其诊断和治疗主要围绕PEI展开。但是,少部分胰腺外分泌功能良好的CP患者也出现了明显的消化不良症状,其临床诊治仍存在许多难点。本文针对CP患者中消化不良的诊治现况进行综述。
对CP 患者而言,明确消化不良的类型有助于制订后续治疗方案。仅从临床表现上无法区分器质性和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和营养状态评估有助于PEI的诊断和二者的鉴别。
1.1 临床表现 消化不良的表现主要为上腹部不适,例如疼痛、灼烧感、胀气,或者反酸、嗳气、餐后饱胀等。合并PEI的CP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CP 进展、外分泌功能持续下降,会出现典型的脂肪泻症状。既往研究[3-4]表明,在中国约1/5的特发性CP患者在发病后出现脂肪泻;与之相比,酒精性CP患者出现脂肪泻的时间则更早、发生率更高。脂肪泻是由于胰酶分泌量下降,导致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脂肪直接随粪便排出。患者每日大便次数可从数次到十余次,粪便表现为色浅、量多、不成形,带油花状且有腥臭味。但需注意的是,脂肪泻、胀气、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的有无及严重程度不一定与CP患者的外分泌功能相匹配,患者可能会通过控制饮食(刻意少吃、减少高脂食物及易胀气食物的摄入)、服用药物以改善自身症状。
1.2 营养状况评估 CP 并发PEI的患者营养状况较不理想,主要是源于PEI 导致的食物消化吸收障碍,也和患者担心餐后腹痛、腹胀从而刻意减少了进食有关[5]。此外,并发糖尿病、吸烟、酗酒也是CP 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6]。
营养不良的常见表现包括体质量减轻、脂溶性维生素和血清微量元素缺乏、蛋白质不足。体质量减轻是最常见且最直观的变化,研究[7]表明并发PEI 的CP 患者BMI均值低于胰腺外分泌功能良好的患者,前者中体质量过轻的比例更高。在营养不良的筛查中,患者的BMI和体质量下降情况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常见的筛查方式包括营养不良通用筛查量表(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MUST)、营养不良通用工具(malnutrition screening tool,MST)、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等[8]。其次,PEI 所致的脂肪吸收不良易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在CP患者中,维生素A、D、E缺乏的患病率分别为16.8%、57.6%、29.2%,维生素K尚无数据[9]。虽然低水平维生素D在CP患者中十分常见,但和健康人群相比并无显著差异[10]。PEI也会导致血清微量元素缺乏,有研究[11]表明血清镁浓度和脂肪吸收不良具有相关性,镁缺乏(<2.05 mg/dL)可用于预测CP患者发生PEI的风险;锌缺乏也出现在部分CP 患者中,但尚未有研究证明其和PEI 相关[12]。鉴于目前的研究,尚无法利用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等单一的血清标志物作为PEI 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再次,蛋白质不足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表现,比较伴和不伴PEI的CP患者,前者平均白蛋白水平更低,低白蛋白血症更普遍,提示预后较差[7]。
营养不良也会引起一系列相关的并发症,例如代谢性骨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继发性肌少症等,在CP 患者中也并不罕见[13-14]。另外,研究[15]表明PEI是CP 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也和营养不良相关,维生素D 和蛋白质缺乏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1.3 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 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是评估CP 患者外分泌功能最直接且客观的方式,其可分为直接检测法和间接检测法。直接检测法包括胰泌素试验、胰泌素-胆囊收缩素试验、内镜下胰腺功能检测、胰泌素增强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secretin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S-MRCP)等,前三种是利用胰泌素和/或胆囊收缩素刺激胰腺分泌,再通过十二指肠引流管或内镜定量测量胰液的分泌量及其中胰酶、碳酸氢盐的含量。其中胰泌素-胆囊收缩素试验是诊断PEI的金标准,对于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评估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6]。S-MRCP 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直接检测方式,其根据胰泌素刺激后胰液充盈十二指肠的程度进行分级,可以同时评估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和胰管的形态学改变[17]。然而,以上几种检查方式都需对患者注射激素、刺激胰腺分泌,检查成本较高、操作复杂,且大部分是侵入性的,患者的不适感较强,因此直接检测法在临床上应用颇受限制。
间接检测法是无创性的,操作相对简便、费用更低、患者接受度更高,其中包括尿苯甲酰酪氨酰对氨基苯甲酸(N-benzoyl-L-tyros-p-amino benzoic acid,BTPABA)试 验、粪 便 脂 肪 吸 收 系 数(coefficient of fat absorption,CFA)检测、粪便弹性蛋白酶-1(fecal elastase-1,FE-1)检测、13C 呼气试验等。BT-PABA 试验即尿液检测,人工合成肽BT-PABA 在口服后可以经胰液分解为PABA,再经肠道吸收后由尿液排出,该检查简便但易受尿量、肠道及肝肾功能的影响,目前临床上较少使用[18]。粪便CFA 检测是间接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的金标准,患者需连续5 天摄入定量脂肪标准餐(100 g脂肪)并收集最后72 h内的所有粪便,检测粪便中的脂肪含量,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的脂肪应小于7 g/24 h[19]。该方法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但过程繁琐,临床上不常用于检测患者的外分泌功能,主要在研究中用于验证其他检测方式的准确度。FE-1 检测是随机粪便样本的检测,FE-1 是胰腺分泌的特异性酶,在肠道中不会被分解,在粪便中的含量也较高,目前认为低于200 µg/g 提示PEI,低于100 µg/g 则提示重度PEI[20]。该方法简便、快捷且不受膳食和胰酶药物的影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手段。但是,FE-1检测诊断轻中度PEI 的敏感度较低,易导致假阴性而延误治疗;若粪便中含水量较高,也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其检测数值不能作为绝对依据,需结合患者的自身症状对外分泌功能进行综合评估[21]。13C呼气试验需要患者摄入含有13C 标记的标准餐,其中的甘油三酯被胰酶分解后在肝脏内代谢生成CO2,检测呼出气体中13CO2含量即可反映胰酶的分泌量。13C呼气试验的敏感度仅次于粪便CFA 检测,但其需要多次收集呼出气、等待检测时间长且需要禁食(时长6 h,每隔15 min监测1 次),糖尿病、老年、幼儿等患者较难忍耐,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受限[22]。综上,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检测方式众多,需根据患者检测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段。
1.4 CP 中器质性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鉴别 大部分的CP 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远不如健康人群,既往研究[19]报道60%~90%的CP 患者会伴有PEI。但在部分CP 患者中,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结果良好却有明显的消化不良症状,此时对于PEI 的诊断、消化不良类型的鉴别十分困难。这部分CP 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常常被漏诊、误诊,从而影响了治疗方案的制订,导致症状持续无法改善,甚至出现营养不良等其他并发症。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存在一定的误差,在进行鉴别时还需结合患者的影像学、病程、其他CP并发症等信息综合判断。
CP 患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不可逆,治疗目的在于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维持正常的营养状况,预防PEI 相关的营养不良、骨质疏松、肌少症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策略包括针对CP 的病因治疗、胰酶替代治疗(pancreatic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PERT)、生活和饮食方式改善及其他药物治疗。
2.1 病因治疗 针对CP 的治疗有助于改善胰腺外分泌功能,通过体外震波碎石、内镜治疗、外科手术等手段,可以清除胰管结石、改善胰液引流[23]。
2.2 PERT
PERT 是PEI 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其通过进食时外源性补充胰酶来帮助消化吸收食物,可以改善CP 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脂肪吸收、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24]。多部指南[20,25-28]建议若CP 患者确诊或疑似PEI,即可行PERT。PERT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胰酶制剂的类型、用法、用量等。
2.2.1 胰酶制剂类型 我国常用的胰酶制剂包括胰酶肠溶胶囊、米曲菌胰酶片、多酶片、复方消化酶胶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从剂型上分类,胰酶制剂包括颗粒、微片、微粒和超微微粒,外层可包裹或不包裹肠溶衣[24]。肠溶衣可以确保胰酶不在胃内的强酸性环境下被降解,从而在肠道定位释放并发挥作用。目前仍缺乏比较不同胰酶制剂疗效的高质量研究,指南推荐使用肠溶衣包裹的、小于2 mm的微粒或超微微粒胰酶制剂,另外2.2~2.5 mm 的微片可能也是有效的[25]。在服用胰酶制剂时需完整吞服,以免损伤肠溶衣、影响疗效。若有些患者无法吞咽胶囊,可剪开胶囊并将其内药物和果泥、酸奶等冷食混合后服用。
2.2.2 胰酶的用法及用量 PERT 需尽可能贴近健康生理下的胰酶分泌模式。正常情况下,胰液从准备进食到进食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均有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当食物的色、形、味刺激头部和口咽部感受器时,即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胰腺分泌消化酶;当食物进入胃和肠道后,各种激素相继释放,进而持续刺激胰酶分泌。因此,外源性补充胰酶的时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PERT 疗效。一项随机对照试验[29]在伴PEI 的CP 患者中比较了餐前、随餐、餐后服用胰酶的疗效,结果表明虽然三种服用时间均有助于脂肪消化(脂肪消化正常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0%、63%、54%),但在相同胰酶口服剂量下,随餐服用是最佳的选择,CP患者可以增加7.5%的脂肪消化能力。
胰酶的剂量因人而异,应从低剂量开始,根据自身饮食习惯、消化不良相关症状、营养状况等进行调整,长期、规律地服用药物。不同指南推荐的起始剂量有所差异,欧洲指南(2018)、美国指南(2020)均建议成人每顿正餐从40 000~50 000 IU起,小食加餐时减半[25-26]。英国指南(2021)类似,推荐正餐为50 000 IU,摄入小食时为25 000 IU[20]。我国指南(2018)和澳大利亚指南(2016)则建议起始剂量为25 000~40 000 IU,进食小食时为20 000 IU[27-28]。实际临床中胰酶的服用情况并不理想,一项北欧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调查了1 006 例CP患者的PERT执行情况,74%的患者伴有PEI(FE-1<200 µg/g),其中45%每日胰酶服用剂量低于10 000 IU[30]。
2.2.3 PERT 疗效评估及方案调整 PERT 的疗效可以从消化不良相关症状、营养水平、脂肪吸收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PERT 治疗有效的CP 患者,常会有腹痛及腹胀减轻、脂肪泻次数减少或粪便成形、体质量增加等直观的改善。治疗前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营养水平的改善来评估疗效,例如检测血清营养标志物(白蛋白、前白蛋白、微量元素、脂溶性维生素等)、皮下脂肪(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肌肉力量(握力)等[31]。脂肪吸收情况可以通过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的方法进行衡量,虽然FE-1 检测方便快捷,但其结果不受外源性胰酶的影响,因此PERT 疗效的评估一般采用粪便CFA检测或13C呼气试验。
PERT 疗效不理想可能与以下四点相关,可以通过相应策略进行调整:(1)饮食习惯不佳,例如暴饮暴食、进食过多高脂食物,建议PEI 患者三餐规律、清淡饮食,尽量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2)用法不当导致药物起效甚微,例如非随餐服用、药片或胶囊嚼碎服用等,应调整至餐中服用,若一餐多粒则可将其均匀分配在进餐时间内服用;(3)胰酶储存不当或开封太久导致变质,需注意胰酶的储存温度,开封后尽快服用;(4)胰酶服用剂量不足,指南建议可增加每餐胰酶的剂量至2~3 倍,但目前并无胰酶服用最大剂量的相关研究[28]。此外,PERT 疗效不佳的患者可加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通过调节十二指肠的pH 值,高效率发挥胰酶功效[28];然而也有研究[32]表明,PERT 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或H2 受体拮抗剂并不会使粪便CFA 升高,联用抑酸药物对增加PERT 疗效并无效果。若已增加胰酶剂量并确保胰酶质量、调整服用时间和饮食习惯后仍无明显改善,应排除其他可能导致PEI 和消化不良的原因,例如正在服用可能引起腹部症状的药物,或是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胆汁酸吸收不良、炎症性肠病等其他疾病。
2.3 其他治疗 除了病因治疗和PERT,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调整也是CP 患者消化不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CP 患者一经诊断便应戒烟、戒酒,既往研究[7,33-34]表明吸烟、饮酒会加重CP 患者胰腺钙化、增加PEI 的发生风险,同时吸烟也是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CP 患者,目前尚无推荐的膳食模式,遵循正常均衡的饮食即可,若无严重的脂肪泻症状无须刻意减少脂肪摄入;此外,规律进餐时间、避免过多食用刺激胃肠道的食物(如辣椒、咖啡、过冷或过热食物、薯类及豆制品等产气食物)也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35]。若患者营养状况不佳可以少食多餐、增加高蛋白食物摄入,必要时口服营养制剂或进行肠内、肠外营养[36]。对于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的患者,除了通过增加膳食摄入,也可通过口服或注射制剂进行补充。
对于外分泌功能良好的CP 患者,PERT 治疗可能无法明显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可以服用其他针对性药物。虽然尚无证据表明胃酸过多和消化不良相关,但研究[37]发现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H2受体拮抗剂、标准剂量和小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优于安慰剂。餐后不适明显的患者可首选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等),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38]。部分患者消化不良的症状可能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根除性治疗能使其症状改善[39]。此外,神经心理因素也影响消化功能,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或心理咨询能使部分患者受益[40]。
CP 患者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常出现腹胀、腹痛、脂肪泻、反酸等消化不良的症状,甚至引起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大多数CP 患者为器质性消化不良,通过临床表现、营养状况评估和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可以明确诊断,但少部分合并了功能性消化不良,无法发现明显的外分泌功能受损,为临床诊治带来许多困难。对于PEI 和器质性消化不良诊断明确的患者,PERT 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此外,治疗CP、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服用其他对症药物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和营养状况。针对CP 患者消化不良,未来有待完善相关研究,优化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手段,建立规范化的检测方式及诊疗体系,早期诊断并干预CP 患者消化不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胡良皞负责资料分析和文章撰写;金震东负责研究指导和论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