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打开西方大国政治利益新格局

2023-04-20 08:28:24刘文彪马铭阳
军事文摘 2023年7期
关键词:诺曼底盟军英美

张 媛 刘文彪 李 赛 马铭阳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表面上看,当年的诺曼底登陆是英美为首的盟国军队在法国发动的对德国占领者的一次决定性打击,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但是透过战争本质的探析,则更多折射出诺曼底登陆中西方大国服从彼此政治利益的三棱镜关系:美英苏等西方大国基于反法西斯的战略全局利益出发协调行动,促使诺曼底成为尽快结束二战的关键点,服从战争从属政治这一客观规律;美国参加会战并取代英军在盟军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惟一能和苏联抗衡的军事强国,最终提高了其国际影响力,体现了战争是以剑代笔的政治这一论断;英美联军的患难与共致使苏联止步于半个欧洲,充分暴露了英美最终决定在诺曼底登陆,早已不是从打败法西斯德国的军事角度考虑,更多的是为了服务于其达到占领地盘、抢占胜利果实、同苏联争夺欧洲这一政治目的。因此,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西方大国的新格局也将由诺曼底登陆结局而定格。

苏德战场上德军坦克部队军官正在研究地图

战争从属政治,诺曼底成为尽快结束二战的关键点

诺曼底登陆地点和时间的选择可谓几经周折。起先斯大林于1941年7月18日在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信中提出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以缓解苏联卫国战争所带来的压力。但是当时美国没有参战,丘吉尔对英军渡海作战的能力没有信心,因而拒绝了斯大林。虽然后来各盟国内部要求支援苏联的呼声高涨,但是美英既害怕德国打败苏联,又不想耗费自己的实力去帮助苏联,所以一直将开辟第二战场的事情拖了又拖,直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苏德战场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于当时美国希望借苏联的帮助战胜日本,但又害怕苏联在击败德国的过程中解放其他国家,进而对这些国家的新生政权产生巨大影响。如果盟军不立即展开作战,那么苏联可能会利用其在苏德战场所占据的优势使美英两国在此后的政治利益上处于不利地位。1943年5月,美英两国终于作出决定: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并且在11月举行的德黑兰会议上,美英苏三国首脑敲定了开辟第二战场的事情,决定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前进。

开辟第二战场是一个重大的军事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所展开的长期争论,反映了美英苏三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充满了不同利益的尖锐斗争和矛盾。由于苏美英三国都有消灭法西斯侵略者的共同目的,最终还是从反法西斯的战略全局利益出发协调了作战行动。正如斯大林指出:“问题不在于分歧,而在于这些分歧没有超出三国一致的利益所容许的范围,以及归根到底都是根据这种一致的利益来解决的。”

战争是以剑代笔的政治,美国争夺指挥权以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如果说西西里岛战役中美军取得的战绩,让一贯自以为是的英国人彻底放下了不可一世的架子,那么诺曼底登陆就是向全世界宣布,美国是盟军中不可替代的军事强国,并以此为中心,确定了在国际社会的主导地位。

诺曼底登陆战役态势图

首先,搁置丘吉尔的攻击轴心国“软腹部”的计划。处心积虑的丘吉尔一心想借助美国的势力重振大英帝国的辉煌和维持自己的殖民统治,这与罗斯福倡导构建民主国家间合作和“美国式”的民主价值相违背,两人在国家利益上出现了重大分歧。苏联的崛起,让罗斯福对这个东方大国越来越重视,终于在德黑兰会议上,答应苏联在1944年5月执行“霸王计划”,而对丘吉尔坚持攻击欧洲南部的计划不再派一兵一卒,美国的这一做法致使丘吉尔的计划搁浅。

其次,为了显示地位,美国将大部分的军事力量都用在了欧洲。自参战以来,大量的部队前往欧洲,在进攻法国的288万盟军中,美军就占了一大半,在飞机、军舰、坦克等装备中,美军更是占到了盟军总数的4/5。这样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自然让同盟国对美国“俯首称臣”。就连一心想压美国人一头的英国人,此时也只好放下架子,越来越顾忌美国人的感受和想法。当然,美军也担任了主攻角色,在诺曼底5个登陆点中,由美军负责的就有2个。

更关键的是,盟军内部军事指挥的调整,彻底将美国放在了主导位置。艾森豪威尔任盟军总司令,参谋长一职也由美国人担任,而英国人只是作为平衡,担任了副司令和副参谋长。

“霸王行动”战役图

战争是以剑代笔的政治,政治不仅决定着战争的爆发与结束、战争的性质和结局,而且还规定着战争的指导路线,对战争起到领导和统帅作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满足谁的利益、为了何种政治而发生的战争。因此,美军正是依靠自己的经济实力、巨大的战争潜能,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取代英军在盟军中的主导作用,最终成为惟一能和苏联抗衡的军事强国。

政治意图是目的,战争是手段,诺曼底登陆定格西方格局

诺曼底登陆的直接结果是沉重地打击了德军,可深层次上的意义则在战中就差不多将西方大国关系或明或暗地定格了。苏德战争前期,英国和美国其实是采取“静观其变”的政策,迟迟不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这其中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但不可否认受制于英美的政治战略:希望通过苏德战场消耗苏联的实力,进而使得英美两国的利益得到基本维护。因此,在苏德战争尚未分出决定性胜负之前,英美两国在欧洲大陆都以坐山观虎斗的心态看待苏德战争。后来在登陆实施过程中,美英盟军空军又联合对德占区实施战略轰炸,将诺曼底560千米纵深内的100个机场全部破坏,突击了德军陆上运输系统,使德军援兵和物资难以向作战地区机动。这种英美联军的患难与共使得英美两国从此情同手足,直到今天都没改变。

与此同时,英美与苏联的关系则变得更加复杂起来,虽然第二战场的开辟被认为是“反法西斯联盟战线得以巩固的鲜明标志之一”,但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前,苏军已经在苏德战场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彻底收复了沦丧的全部领土,并继续向德国本土进军。苏联西线战场是欧洲大陆上惟一和德军展开正面交锋的战场,凭借苏联强大的动员能力,再加上美国的援助,如果英美不尽快进行诺曼底登陆,整个欧洲大陆将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随着“霸王行动”的开展,以英美为首的同盟国军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联占领整个欧洲的计划不可避免与英美两国产生矛盾,甚至引发直接冲突,苏联人的机会稍纵即逝。

关键的是,德军的闪击战使苏联军队丧失了大量的领土资源以及兵员,不得不依靠美国不间断的输血来支撑。如果苏联一旦和美英等国开战,美国人肯定会对他采取断奶的措施。失去了美国援助,苏联人也会呈现出后继无力的情况,毕竟苏联是整场战争中受到战争波及最大的国家,损失巨大,一旦失去美国的援助,苏联的战争机器将陷入停转的状态。就这样,表面上苏联的疆域西进了几百千米,但是,实则落入了英美的政治范围,为此苏联对于英美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并耿耿于怀。

“政治意图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没有目的的手段永远是不可想象的”。战争必须服从政治、战略必须服从政略。西方大国为了各自利益的交往与合作、对立与冲突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共同参与到诺曼底登陆中来:英美最终决定在诺曼底登陆,早已不是从打败法西斯德国的军事角度考虑,更多的是为了达到占领地盘、抢占胜利果实、同苏联争夺欧洲的政治目的。并且在经济领域,西方国家更多的是基于政治文化上的差异对苏联进行排斥,因为西方大国从没有将苏联当成一家人。虽然苏联或者现在的俄罗斯将自己定位为“西方国家”,但在西方人眼中,它始终是“东方国家”,这从当今西方大国所进行的北约东扩、欧盟东扩等行动上可见一斑。

盟军登陆西西里岛

结语

诺曼底登陆这一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稳定,都起了重要作用。表面上看,当年的诺曼底登陆是英美为首的盟国军队在法国发动的对德国占领者的一次决定性打击,它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与东线作战的苏联遥相呼应,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但是,无论是西方大国在登陆前的“静观其变”,还是登陆中的强强联合,甚至登陆后的世界格局定格,无一不是深刻印证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关于战争本质的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并服务于经济,政治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不同的阶级、民族、国家和利益集团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而服务于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其政治动机表现形式也相应具有一定差异性,因此所制约的战争展开结果也必将不会一样。这也提醒了我们在关注诺曼底登陆的卓著战果同时,也要不忘以审视的眼光透视诺曼底登陆背后的主要盟国(苏联、英国和美国)之间复杂关系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定格可能造成的影响。

猜你喜欢
诺曼底盟军英美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09
诺曼底之战军力对比
新民周刊(2014年22期)2014-06-24 22:16:34
诺曼底的70年
百家讲坛(2014年16期)2014-02-11 11:52:26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空降作战的特点及其启示
军事历史(2001年4期)2001-08-21 02:50:14
营救『盟军』飞行员脱险记
军事历史(1995年2期)1995-08-16 03:15:06
“二战”中盟军为何没有发动化学战?
军事历史(1993年3期)1993-08-21 06:16:08
英美为何一再拖延开辟“第二战场”?
军事历史(1993年2期)1993-08-21 06:13:14
Ultra与诺曼底登陆的胜利
军事历史(1992年5期)1992-08-15 06: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