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虎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不用太过在意他的反应,也不要立刻插手,留一些空间让他自己消化面对。过程中你们可以帮助他把目光从“任务失败”,转到找出问题的根源来,再跟他一起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
李慧有三个孩子,从他们身上李慧体会到了什么是一种米养百种人。老大聪慧,学习能力强,运动也很不错,但个性敏感,情绪化,怕输。老二是个“小迷糊”,很贴心,总会说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老三是乐天派,可以独自玩得不亦乐乎。
李慧夫妻在老大还小的时候,就发现她无论玩什么都非赢不可,输了就哭。为了避免她生气哭闹,虽然知道不好,但是李慧夫妻只能故意让她赢。后来,有了弟弟妹妹,玩的时候她也总是毫不留情地把胜利留给自己。她这怕输的个性在2022年上了小学后,变得特别明显。对于考试成绩,李慧夫妻俩信奉只要努力就好,但老大却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明明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但她总觉得自己不夠好,一直拿自己跟同学比较,常常觉得不开心。
李慧常听别的母亲倾诉孩子不认真学习,只顾着玩,但李慧的这个孩子即使在玩,也带着愧疚感,认为自己应该要多看点书,不能再输给某某同学了。作为母亲,李慧看了心里着急,真不想老大过得这么辛苦,也担心她给自己太大的要求和压力,将来造成心理问题,夫妇俩不知道该怎么帮助这个孩子取得平衡,让她可以享受快乐的童年。
其实,近年来我国的的教育制度,如“精英主义”让很多父母变得比孩子承受更大压力,想方设法让孩子从小脱颖而出,挤进精英圈,再挤进名校,希望孩子能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一般父母会把求好的压力强加到孩子身上,但李慧夫妻的状况刚好相反,希望孩子不要这么怕输,不要这么有压力,实属难得。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怕输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正确引导,他们就能养成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输的结局。就如李慧的大女儿,她小的时候父母为了迁就她都让她赢,导致她缺乏体验输的感受,现在进入同伴的群体中,输的机会多了,心理上一时不能承受,当然会觉得不开心。
一年级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还在塑造的阶段,我们可以尝试做出一些改变,比如把我一直帮忙处理的事交给孩子自己做,跟他们玩一些比较富挑战性的游戏,让他们经历不同的挑战,多尝试失败的经验(当然必须是绝对安全的事)。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不用太过在意他们的反应,也不要立刻插手,留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消化面对。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把目光从“任务失败”,转到找出问题的根源来,再跟他们一起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从中帮助他们体会认知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肯努力就会有进步。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跟大人一样,经验累积丰富了,就有更多的信心来面对日后的挑战。
除了以上所述,我们也可以尝试多肯定孩子的特质,而不是他们的表现。比如当他们向父母报告他数学只拿了90分,我们可以说父母对他的努力非常的满意,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100分上。有一天他们向父母报告他的数学只有70分了,只要他还是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我们还是必须要告诉他,我们对他的努力非常的满意,借此帮助了解,他的价值并不在于成绩的好坏。
我们大人都不喜欢失败的感觉,更别说是孩子了。而且适当的怕输精神,从正面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求进步的动力。
我很相信父母的爱和一个温暖的家,是孩子最大的心灵支持,多花时间陪伴,聆听他们的心声,从小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孩子走的就会是一条心灵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