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燕婷,刘春元
(哈尔滨商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28)
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华优秀传统红色家风文化及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为基石,结合当今社会家庭发展的实际,对其理论进行创新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新时代家风建设的蓬勃发展。
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这些重要论述源于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于革命先辈红色家风观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家庭思想。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作为人类社会最先出现的一种关系,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活动产生着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恩格斯对家庭、社会与时代的关系进行剖析,阐明了家庭中的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并且进一步指出家庭与社会的不可分割性。其次,马克思主义家庭观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相处,提倡形成夫妻和睦、兄友弟恭、父母与子女之间平等的良好家风。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的观点,将家庭从私有制中解放出来,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恢复妻子的地位,从而实现夫妻之间的平等地位,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合乎道德的婚姻,共同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在资本主义的侵蚀下,物质利益扭曲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家庭关系,相互缺少关爱、信任。马克思注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关系,认为父母具有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子女也有赡养、孝顺父母的义务。此外,马克思认为“孩子的发展取决于父母的发展”[1],只有形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沟通,充分尊重子女的自我个性,加强对子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爱与磨炼中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创造能力,才能真正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最后,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强调妇女在家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了把“妇女作为单纯的生产工具”的错误观点,提倡将妇女从虚伪的婚姻中解放出来,到公共事业中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不断实现自身价值,真正实现两性平等。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家庭本质、家庭成员关系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等相关论述,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不竭的理论源泉。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发挥家庭的独特作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修身、齐家、治国等思想仍然被人们所传承,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家风文化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齐家必先修身,优秀传统家风中的孝悌、诚信、仁爱等美好品德是人们一直以来的价值追求,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还是“百善孝为先”的孝顺品质,或是“言必信,行必果”的诚实品格,无一不体现着立德修身的思想。顺应时代发展,家风建设推陈出新,提出加强培育和弘扬尊老爱幼、爱国爱党爱人民等良好品德。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治国必先齐家。“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典故及《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经典著作,传递出家庭教育及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是齐家的重要手段。治国与齐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家国同构的思想渗透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家国情怀流淌在每个华夏儿女的血液里。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强调,要充分激发人民心底的爱国情与报国志,将小家融入大家,共同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此外,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中还蕴含着廉政思想。平湖陆氏耕读传家、羊续“悬鱼太守”、海盐钱氏清芬世守的家风故事廉传千古,流传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许多道理正是在借鉴优秀家风文化中的廉政思想的过程中形成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发挥模范作用,带头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
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经验,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与优良品质。出身于红色革命家庭的习近平提到,“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2]34。
出身普通家庭的毛泽东深知农民疾苦,在宽严相济的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机智沉着、果敢刚毅的性格。他在教育子女时,强调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同时要树立远大理想,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服务。此外,毛泽东还提出要消除特权等级思想,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应注重家风教育,加强党性修养。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十分重视家庭建设,提出了“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理念,并且强调要处理好家庭中的夫妻、婆媳等各类关系,通过实现小家庭的和谐美满进而促进大家庭的繁荣昌盛。除了毛泽东、邓小平两位领导人,还有许多革命先辈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为红色家风注入了新鲜血液。例如,周恩来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十条家规”,彭德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坦荡无私、清廉简朴的彭门家风,陈云、焦裕禄、杨善洲等同志不搞特殊化、廉洁齐家的家风等等。革命先辈重言传身教,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红色家风蕴藏着巨大的价值,为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
回应时代召唤,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应运而生,为当代家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方向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家庭的社会功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不可替代。”[2]3家庭作为人生第一所学校,在成长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充分发挥自身功能,才能推动良好家风建设,帮助家庭成员形成优良品质。
一方面,家庭需具备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条件。良好的家庭物质条件能够为孩子提供成长所需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学习资料、培训机会、兴趣班等等,使得孩子能够在接受系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展现自身天赋,促进思维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良好的家庭精神条件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更为重要的因素。家庭精神条件主要包括家庭关系、家长期待及文化氛围等等。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能够让孩子度过美好童年,这种力量将会治愈一生;反之,若是家庭成员关系不稳定,则会加剧孩子的不安全感,甚至表现出孤僻、偏激等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温暖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憧憬未来、奋力拼搏必不可少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家长作为家庭中的引导者,要坚持以身作则,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高尚品格。家长在进行教育时要把握好度,坚持严宽相济,不能一味地苛求孩子,要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慢慢成长。从刚开始的模仿、学习生活技能到后来独立成熟的待人处世,家庭是孩子掌握这些技能的重要场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论述中多次强调家庭在家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阐述家庭和谐与社会安定的必然联系,提出新时代要把家风建设的精髓真正落到社会建设中去。
另一方面,要重视妇女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妇女扮演着母亲、妻子、女儿等多重角色,在家庭中占据核心地位,以其独特的思维优势及性格特征成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家风建设的重要力量、家庭美德的重要践行者。妇女不仅在家庭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尊重妇女地位,鼓励妇女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妇女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及政策的支持下,广大妇女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其热情洒满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政治、经济、卫生、教育、科技等领域展现出巾帼风采,在社会发展中的“半边天”作用越来越明显。例如,为世界医学做出巨大贡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最美外交官华春莹、展现中国力量的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点亮贫困山区女孩上学梦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奋战抗疫一线的李兰娟院士等等,她们是新时代的巾帼力量,扛起了责任与担当,尽展中国妇女的时代风采。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强调要尊重妇女,给予其平等地位,重视发挥妇女的独特作用,合理进行家庭分工,共同建设和谐有序的美满家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有什么样的家教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当今时代,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父母在教育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成绩”,出现重智轻德现象,部分孩子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而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只有在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未来方向不会错,真正做到为社会发展出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注重家庭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品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起到了育人的关键作用。开展品德教育,应把握好家庭在各个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儿童时期,这一阶段孩子更多地接受的是来自父母的教导,父母下意识的举动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在这一时期要不断地向孩子传递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于助人、尊敬长辈等正能量内容,使得这种认知在孩子心底扎根,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抱负。青少年时期,父母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品德教育的方式与方法。这一阶段,青少年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容易产生叛逆心理。身心早熟的青少年在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希望构建与父母之间的平等对话,渴求更多自由的话语权。这就要求父母在进行教育时要选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在亲和的氛围中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耐心倾听孩子内心想法,充分尊重孩子的正确选择。青年时期,父母要注重培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青年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阶段应加强学校教育与家风建设的结合,帮助青年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应担负起主体责任,将家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巧妙地融入思政课及其他专业课中,例举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切实感到家风的宝贵,踏踏实实修养品德。家庭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以“德”定方向,教育引导孩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沉浸在家庭与学校的双循环监督模式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质,成为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此外,要重视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以“劳”助梦想,引导子女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通过体验生活中的劳动,深刻领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最终形成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领导干部的廉洁家风是新时代推进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曾在讲话中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持家。”[3]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反腐败斗争取得卓越成效,党内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但是新形势下的反腐败斗争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全面从严治党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将全面从严治党与良好家风建设相结合,提出依托领导干部的家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要求领导干部要在廉洁修身的同时管好“身边人”,以优秀品德涵养家风,以廉洁家风引领党风政风。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要“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2]34,并进一步指出了领导干部应如何自我约束,进而推动良好家风建设。第一,领导干部应始终坚持“孝道”,以孝为先,孝顺长辈,赡养父母,对父母言语恭敬尊重,态度和颜悦色,真正使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第二,要做到夫妻和睦。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平等观念,真正做到尊重、爱护妻子,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第三,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齐家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到,领导干部要做到廉洁从政,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一方面,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坚持俭以养德,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发挥好领导公信力作用,严管亲人,严格要求父母、配偶、子女及其他亲人,严禁亲属利用领导干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办事或收取贿赂,严厉打击身边的腐败现象,筑起抵御腐败的坚实防线。在日常的生活中教育引导家庭成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严格约束自身行为,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领导干部作为家风建设的“带头人”“领路羊”,要深刻理解家风建设的重要作用,以良好家风涵养清正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努力使弘扬、践行家庭美德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行动自觉,在全社会营造出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优良家风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2]66这一目标坚持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重点,努力引导广大家庭培育良好家风,为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实践指明了具体方向。
弘扬爱国爱家是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首要内容。爱国主义根植于每个人内心最深处,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中国传统家风历来强调,在家要孝,对国要忠,不论是家庭层面的孝敬父母到国家层面的为国尽忠,还是家庭层面的勤俭节约到国家层面的廉洁自强,二者揭示的伦理情感是高度同质的。“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与国是休戚相关、命运与共、不可分割的。新时代的话语表达赋予传统家风以新的内涵,但家国同构、爱国爱家的价值内核是任何时代都需要去传承和弘扬的。
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成员关系是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重要环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港湾。与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是每个家庭成员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合力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爱,经营好小家,服务好大家。
向上向善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重要追求。“向上”即奋发向上,是一种积极奋发的进取精神;“向善”即崇德向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只有扬善抑恶、向上向善才能使家庭、国家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实现共建共享是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美好愿景。习近平在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积极倡导坚持构建“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共建共享不仅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追求,更是社会全体成员之间的共识,坚持在人人共建的基础上实现人人共享,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一方面,强调注重全民共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明确各个部门相关职责,强化协同,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注入活力,以千千万家庭的优良家风共建良好社风。另一方面,注重全民共享,保证共享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总之,共建共享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新时代坚持共建共享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为推动家庭美满、国富民强提供强大动力。
当今世界各国交流更加密切频繁,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以家风建设为抓手,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风中的践行,充分发挥其主流引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讲好优秀家风故事,并将这些故事切实融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不断弘扬主旋律,巩固主流价值观,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有利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形成淳朴民风、正气社风。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4]积极组织评选文明家庭、文明乡镇等家风建设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民的道德素质,自觉遵循社会道德准则,将家风建设的核心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健全保障家风建设的体制机制,推动优良家风在千家万户中落地生根,进而形成文明社风。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风气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优良家风有利于优化党风政风,是关乎党性原则的重要问题。一方面,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作为家风外部表现形式的领导干部的作风为切入点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将家风建设拓展到政治层面,赋予了从严治党新的时代内涵。思想建党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要求对领导干部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这种思想建设仅仅依靠理论层面上的学习是不够的,还要依靠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高尚人格。另一方面,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有利于提高领导队伍素质,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对党忠诚作为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决听党话、跟党走。领导干部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坚持党性原则,廉洁自律,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进一步提升领导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事业的深入发展。
家风正则国风正。习近平有关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将“家”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中国梦为旨归,高度概括家风建设在国家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加快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助推力。新时代加强家风建设有助于促进当代中国青年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家和万事兴,千千万家庭凝聚起的磅礴力量拧成一股向上的合力,通过优良家风拧成的合力提高国家认同、展现中国形象,进而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家风建设关乎民风社风,关乎党风政风,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新时代家风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不断弘扬党的红色家风传统,赋予家风建设新的时代色彩,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