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域下文言文教学策略谈

2023-04-19 21:43:42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苏州路实验学校223500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34期
关键词:文言文课文教材

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苏州路实验学校(223500) 王 溪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篇幅短小、意蕴深厚,能为学生初步感受我国的古代文化奠定基础。由于文言文在语言形式上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如果教师仍然采取逐字逐词理解课文的方法,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从儿童视角出发引领学生学习文言文就很有必要。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从儿童的思维与视角出发,创设兴趣盎然的学习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文言文,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提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一、关注朗读,丰富读的形

对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晦涩难懂,读起来不易理解,所以学习兴趣一般。基于这种学习现状,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就要从儿童立场出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带领学生朗读文言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一)学习古人,摇头晃脑读

朗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文言文。古人在读书的时候喜欢摇头晃脑,而摇头晃脑的频率恰好与朗读文言文的节奏、停顿一致,这有助于把握文言文韵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仿照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读书,可以提升学生朗读的兴趣。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时,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对文言文的节奏、停顿、语气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着古人读书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课文。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摇头晃脑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无须向学生灌输方法、技巧,一切都让学生在摇头晃脑中去体会,读出文言文声断气连之感和独特的味道。这样引领学生朗读文言文,新鲜、好玩、有趣,在寓教于乐中使学生获得知识。

(二)变换形式,多种文本读

古人读的书大都是竖排的,且没有标点。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需要把文言文改成竖排且没有标点的形式让学生阅读。这样的文章呈现,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挑战欲与好胜心。这时的朗读可以实现思维与趣味齐飞,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朗读效率。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把竖排的、没有标点的文章呈现给学生看,并对学生说:“古人的书写形式是这样的,你会读吗?试试看。”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仿照着古人读书的样子,尝试诵读,这不仅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走近古人的机会。在反复试读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文言文的语言魅力,而且获得了语感,促进了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感悟。

(三)创设情境,入情入境读

创设情境阅读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依托文言文课文的特点,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可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伯牙与锺子期是一对好朋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锺子期死后,伯牙又会如何做呢?”在教师的语言情境下,学生反复朗读“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等句子,感受到了文言文深沉的韵味。在文言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读的方法有许多,教师可以依据课文特点,创设媒体直观情境、语言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使学生在情境的推动下朗读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习得方法,寓教于乐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读好课文是基础,理解课文内容是学习的重难点。教师要摒弃传统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活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文白对猜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大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具有经典性。其中,有不少的文言文被改编成现代文。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适时把与课文相对应的现代文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比照阅读,想想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质量。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时,教师把白话文版的《司马光》呈现给学生看,让学生结合白话文,猜一猜“瓮”“皆”“迸”等词语的意思。在猜测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浓厚了。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一课时,“兔走触株”这句话中的“走”的意思与白话文有很大差别。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猜一猜“走”的意思,再与现代文版《守株待兔》的内容进行对照,明确“走”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这种明显的差异,让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不理解的词句,教师可让学生文白对照猜一猜。猜测验证的过程会带给学生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角色扮演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以人物故事居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也十分精彩。在教学这些文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引领学生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时,教师在学生读好“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扮演孔君平与杨氏之子,把故事演一演,注意把人物语言的幽默风趣表现出来。在学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表演中,文本的主旨与言语内涵得到了真正凸显。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时,教师扮演孔子,让学生分别扮演两小儿,把故事演一演,并鼓励学生把“辩”的过程演出来。表演时,学生要想象两个小儿辩论时的神情,再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进行演绎。在表演中,学生对古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有了深刻的感受,同时,对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真正体会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采取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与做人的道理。

(三)利用插图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支架或者桥梁的作用,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统编语文教材有不少的文言文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有这样一句话:“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这句话中的“多子折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理解“多子折枝”的意思;然后启发学生想象:“看到这‘多子折枝’的李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眼前好像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由课文插图想开去,眼前浮现出李子挂满枝头,把李树都压弯了的情景,浮现出诸小儿纷纷跑来摘李的情景,想到了只有王戎一人站在原地不动的情景……在学生的想象中,故事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活起来。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还获得了想象力的发展。在文言文教学中,插图不是摆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实践,体会文本内涵

在文言文教学中,感悟文章精神内涵,体悟人物的优秀品质是一种较高的目标追求。教师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采取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等教学形式,可以避免直接分析、灌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现象的发生,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体会到文言文的精神内涵。

(一)讲一讲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大多是故事类文本,并且不少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让学生讲一讲故事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爱表现、爱表达的特点,让学生把故事讲一讲,使学生在对文本语言的反复咀嚼并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与插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讲故事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文本语言的内化,感受到了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冷静的特点。又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一课时,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分别站在杜处士、牧童以及围观的人们的视角上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这种变换人称视角讲故事的形式,让讲述故事的过程变得好玩、有趣,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写一写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既有经典的语言范式,也会有一些留白。教学文言文时,对课文中的经典语言范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对课文留白的地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对文本内容进行补白;对一些课文的结尾处,教师可以让学生续写。这样依据课文特点,采取多种练写形式,读写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中,“群儿戏于庭”是一个“戏”字句。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群儿还会在哪些地方玩耍?仿照着课文的‘戏’字句的形式写一写。”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群儿戏于野”“群儿戏于水”“群儿戏于园”等多种句式出现在学生笔下。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戏”字句的用法,而且使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感受到了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教学《铁杵成针》一课,教师让学生先想象一下李太白与老媪之间会说些什么,再想象一下李太白回去以后是怎样发愤图强完成学业的。这种以补白形式进行的读写训练,可以丰富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书戴嵩画牛》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牧童的话传到戴嵩耳中以后,戴嵩会对这件事有怎样的看法,写一写。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采取仿写、补白、续写等读写结合形式,引领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和语用能力的提升。

(三)画一画

儿童想象力丰富,是个天生的小画家。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文言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给课文绘制连环画。这种学习形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连环画,学生对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目了然,把枯燥的语言文字还原成为鲜活的画面,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对文言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画一画车胤捕捉萤火虫的画面以及车胤刻苦读书的画面。这样的学习活动趣味性强,胜于教师的千言万语。在边读边画的过程中,学生内化了文言文的知识、思想,基于儿童视角的文言文教学目标也得到了落实。在文言文教学中,读画结合是符合学生心理的一种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真正习得知识,提升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在文言文教学中,依据文言文特点和学生学情,教师从儿童视角出发,从丰富学生读的形式、活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来引领学生学习文言文,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能让学生真正亲近文言文、喜欢文言文,提升文言文学习的实效。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