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旅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岜团村为例

2023-04-19 12:22唐翠英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融合旅游农业

唐翠英,覃 洋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引言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再次提出乡村振兴要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产业振兴是重点,而产业融合是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农旅融合则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也是难点区域,农旅融合发展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岜团村为例,通过SWOT客观分析民族地区农旅融合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并通过战略组合分析促进三江侗族自治县岜团村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三江侗族自治县岜团村农旅融合的必要性

农旅融合是以农业资源、生态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在有机农业、休闲观光、康体养生等领域实现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的新形态,强调突破农业发展空间,展现农业与旅游业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和谐局面[1]。它是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是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所在,也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分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的强大动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岜团村作为柳州市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之一,实现农旅的深度融合在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三江侗族自治县岜团村农旅融合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势

岜团村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北部,独峒镇中部,距独峒镇政府3 公里,离三江县城33 公里,距离厦蓉高速独峒出口10 公里,毗邻636 县道。近年来,岜团村打通了岜团村—岜团村村部—良口至大塘坳旅游环线二级路环村公路,建成岜团村—高亚村通屯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岜团村交通环境。“四通八达”的交通脉络给岜团村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开发提供了很大便利,也为其增添了发展特色产业的底气。同时,岜团村依山傍水,风景秀美,附近有三江程阳八寨景区、三江侗天宫、三江大侗寨景区、丹洲景区、月也侗寨、程阳永济桥等旅游景点,并与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单位、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村的高定村仅有30 分钟车程,同柳州市区相距仅230公里。

2.文化优势

岜团村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苗江河边,人口近3000 人,是自然环境和民俗民风保留比较原始的少数民族聚集山区,是中国传统村落、自治区文明生态村、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柳州市“精品美丽乡村”。岜团村数百年的村落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有三江侗族大歌、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三江富禄花炮节、侗寨民俗抬官人、三江侗乡“四月八”祭牛节、三江侗族“款”文化等民俗文化,并拥有具有百年历史的国家重点文物——“百年岜团风雨桥”。这些历史文化底蕴为岜团村发展农业旅游一体化的生态旅游品牌提供了条件。

3.农业基础优势

岜团村主要产业是茶叶种植,总种植面积1350 亩,年总产值为405 万元。全村有水田637亩,种稻产业自给自足。林地总面积2764 亩,其中油茶林面积1500 亩。这些为打造岜团“3+1”(茶叶、优质稻、油茶+牛)特色农业品牌的知名度,构建“点上出彩、面上出新,带上成景、全面铺开”的美丽乡村蓝图奠定基础。

4.基础设施优势

为发展农旅融合,岜团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村屯路2条、旅游民宿1家、便民桥3 座、便民公共厕所1 个、河堤硬化180 米、山茶油油榨坊1 间、宣传长廊1 个和150 盏太阳能路灯等。这些为切实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新岜团打下坚实基础,从而进一步推进岜团“美丽乡村”建设。

(二)劣势

1.农旅专业人才匮乏

岜团村是典型高寒、地质灾害多发、自然环境恶劣的少数民族聚集山区,尽管在2019 年年底全部脱贫,但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生活条件还需提高。留守该村的劳动力大多是中老年人,加之专业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薪资待遇偏低,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盘不活,岜团村农旅融合发展的人才综合素质不高,人才流动性大,专业人才短缺。

2.产业发展规模不足

农业是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发展态势良好意味着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扎实[2]。然而,岜团村农业基础薄弱,主要产业是茶叶种植,产品结构单一,产品价值较低,且生产水平落后,缺少现代化农业设备,农业生产仍保持着传统农业种植方法和落后的加工技术,农民增收渠道有限,农业增收难问题明显,导致茶产业发展速度慢。岜团村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严重影响了岜团村农旅产业深度融合。

3.农旅融合发展深度不够

岜团村农旅融合发展的整体融合度不够,发展层次较低。一是产品开发层次不高。民族地区的农旅融合应强调立足农业产业基础和当地的资源禀赋,合理开发旅游产品,挖掘多元化功能,深度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助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但目前,岜团村的产品开发层次较低。二是农旅融合方式单一。农旅融合不是两个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转型,促进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的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目前,大多数农旅融合发展普遍采取农业+观光、农业+休闲等形式,结构单一、村落特色不明显,特别是形成“网红”流量后,容易被复制,不利于形成“长红”经济。三是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深,新颖度不高。岜团村的文旅项目大多为依托文化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缺乏内涵。

(三)机遇

1.地缘机遇

岜团村所在的独峒镇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发源地,保留了大量的侗族特色建筑。独峒镇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在“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上找突破口,全面推进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不断优化文旅规划布局。依托农民画博物馆、岜团风雨桥、“款”文化、中国传统村落和“百节之镇”优势,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依托独峒旅游环线资源,完成全镇旅游线路规划设计,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示范区。位于独峒镇中部的岜团村应借助该机遇加快农旅深度融合,推动村落产业高质量发展。

2.政策驱动力增强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年)》指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并且提出,到2025 年,乡村休闲旅游业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对发展岜团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良好的环境。

2023 年,吴川三江粤桂协作继续投入资金1100 万元,在独峒镇岜团村建设粤桂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成立广西柳州市岜寨侗款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以独峒岜团村水上斗牛文化、侗族“款”文化为基础,整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和特色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建设。在政府支持下,“走进岜团村,探索款文化”乡村旅游活动、“千年侗寨·唱响粤桂”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独峒镇知名度和美誉度。

3.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动机日趋复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特点。特别是康养旅游成为旅游业的新风口后,消费者追求更安全、更健康、更养生、更富有内涵的消费体验,休闲观光、健康养生也渐成趋势,乡村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发展特色休闲旅游的核心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鲜明的地域特色都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在市场驱动力推动下,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威胁

1.农业旅游行业竞争激烈

近几年来,周边城市、地区、村寨已经涌现出一批乡村旅游产品,这些都给岜团村带来巨大的挑战。诸如南宁市武鸣区岜旺屯、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上朝村、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定村等。这些地区的村寨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普遍依托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态资源,推行休闲观光、农耕体验、文化休闲等业态,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农旅融合模式缺乏创新、无文化内涵支撑,无法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高品位的旅游需求,不能增加游客重游率,打造体现区域优势特色、地域特征鲜明,推动客流量“长红”的品牌化、精品化农旅融合模式愈加艰难。

2.岜团村的文化和生态环境维护任务艰巨

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元素是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若二者缺失,那将给乡村旅游业带来巨大影响。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受多元文化冲击,岜团村的文化元素被同化,民族地区的农耕和民俗文化逐渐淡化。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主要体现在不合理的开发、污水处理和环境卫生管理不当等方面,特别是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旅游人数的增多,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任务就显得非常艰巨。

三、三江侗族自治县岜团村农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加大农旅融合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专业机构。岜团村作为某高职院校乡村振兴帮扶的驻村点之一,可以借助高校职业教育资源,拓宽农旅融合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渠道。一方面,与高校构建全产业链专业结构,使乡村经济实体与高校专业优势有效联通,摸清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根据实际需求培养不同文化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服务与需求”有效对接的发展目标,以满足乡村旅游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与高校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渗透到农旅融合经营、宣传推广等环节中,壮大农旅融合专业人才队伍。借助高校师资力量,如商贸类、电子信息类和化学类专业教师团队结合村寨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交通等资源禀赋,为村寨定制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多维提高农特产品销量,实现就地转型;教授和协助村民将农特产品融入旅游发展,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促进乡村经济换新颜。

(二)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农旅融合度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是2023年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之一。利用现代化设备、技术,加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品牌化,增强与旅游业的融合度是加速实现民族地区农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结合岜团村地理环境,在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以科技赋能,推广现代农耕技术,提高产业效率。比如依托传统农业生产优势,提升茶叶品质和工艺水平,建立“茶叶重金属含量监测”基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一大批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和山茶油示范基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促进农旅融合产品开发

第一,发挥岜团村特色农产品的作用,推广地区特色农产品,并通过推广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提高种植、加工工艺水平,实现农旅产业互融,提升农业旅游的品牌效应。第二,结合岜团村非遗文化、自然资源及生态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非遗文化是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增加游客的流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岜团村有“款”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岜团风雨桥、三江富禄花炮节、侗寨民俗抬官人、三江侗乡祭牛节等民俗文化。岜团村将农业产业特色、地域文化特色、传统技艺特色和人民生活习俗特色深度融合,开发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以“文化+旅游+乡村”为导向,打造一个包括一部实景讲“款”活动、一张古法土榨山茶油名片、一场茶艺秀、一座稻鱼共生的观光园、一批旅游文化养生产品的原生态岜团侗族文化旅游品牌,真正实现“一村一品”。

(四)增强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为使农旅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岜团村在发展过程中,应依托政府和相关机构,做好景观风貌完整性、建筑独特性和文化民俗原真性保护。一方面,原生态村落的生命力是通过当地村民地道的生活方式、民族风俗习惯体现出来的。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环境、建筑景观的保护,保护当地文化民俗风情的原真性是侗寨聚落原生态保护的重点内容[3]。岜团村应加大力度推广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提高文化传承的标准和水平,推进独峒原生态侗寨聚落文化整体内容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成立环境监测小组,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避免过度开发以及破坏,严惩环境破坏者。同时,强化农旅融合发展主体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四、结语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旅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立足民族地区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农业和旅游资源,逐步建设成为自然生态美好、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经济富足、人民生活幸福的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猜你喜欢
融合旅游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