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奈特叙事学理论的《漫长的季节》分析

2023-04-19 09:23杨茗馨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3期
关键词:王阳漫长季节

杨茗馨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23年4月22日,《漫长的季节》正式在腾讯视频上线,一经播出就引起全网关注,成为现象级悬疑题材影视剧。该剧用长达13个小时的时长将视角锁定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东北地区,以一件多年未破的碎尸案为开端,讲述小人物的命运沉浮。本文以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分析该剧的叙事聚焦、叙事结构、叙事技巧,以此总结出该剧获得如此成功的原因,以期为同类型影视剧的创作提供思路。

1 《漫长的季节》的叙事聚焦

热奈特在《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中提出“叙事聚焦”概念。叙事聚焦可分为三类: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零聚焦又称无聚焦,指叙事者在文本中无所不知,以上帝视角俯瞰着文本中的一切人物,提供给观众了解文本本质的线索。内聚焦指以文本人物的视角展开叙事,叙事者和某个人物所知道的线索一样多。外聚焦指叙事者是完全依照一个不知内情的目击者视点来讲述,事件只能从外部的动作或者环境等因素了解。《漫长的季节》的故事一共由1997年、1998年、2016年这三条时间线穿插叙述完成。1998年,出租车司机王响的儿子王阳由于一桩碎尸案而跳水溺亡,案件直到2016年都没有告破,与之相关的所有人都未走出当年的阴霾。2016年,王响和失意大学生龚彪调查车辆套牌案时意外发现这一案子与当年的碎尸案有直接关系,当年的一幕幕也逐渐浮现出来。热奈特提出:“聚焦方法不一定在整部叙事作品中保持不变,……因此聚焦方法并不总运用于整部作品,而是运用于一个可能非常短的特定的叙述段。”[1]130

首先,《漫长的季节》采用零聚焦来全面客观地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在影视作品中,零聚焦需要用镜头的场面调度来实现。以下几个例子可以论证这一观点:第一,养父沈栋梁要求沈墨当面试穿裙子,沈墨内心十分抗拒,又碍于养父的压迫只好独自去厕所试穿。沈墨进入厕所后镜头随着沈栋梁的视角缓缓下移,观众看到了养母在床上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却无动于衷。第二,沈墨与王阳在录像厅看《泰坦尼克号》时,沈墨和露丝一样都受到杰克的鼓舞,她主动牵起王阳的手,这一特写隐喻她产生了自己掌控命运的欲望。第三,老年王响独自坐在家中,面前摆着满满一桌好菜,镜头摇向墙面上王阳的遗像,观众不禁疑惑王阳究竟因何死亡,并因此去了解人物的过去。导演经由一系列的镜头场面调度,使观众站在“上帝”的角度感知养母对沈墨的漠视、王阳对沈墨的痴情、王响对王阳的思念等,并逐渐拼凑出事情的全貌。

其次,《漫长的季节》采用内聚焦使观众走进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直接建构起观众与剧中人物的情感认同。内聚焦分为固定式内聚焦、不定式内聚焦、多重式内聚焦三种形式。《漫长的季节》中的内聚焦形式主要体现为从多个视角展开叙事的不定式内聚焦,这一形式有助于全面呈现碎尸案相关人物的命运和事件真相。王响是剧中的核心人物,他是桦钢厂里受人尊敬的火车司机。碎尸案发生后,他的儿子王阳溺水身亡,妻子因无法忍受丧子之痛上吊自杀。下岗后的王响开起了出租车,心中始终放不下对儿子死因真相的追求。当他发现套牌车肇事案中被撞的受害者疑似当年杀害儿子的真凶时,他更加迫切地想要追寻一个答案。而在前刑警队队长马德胜的视角中,多年的破案经验使他冷静关注案件本身。王响与马德胜的视角相互补充,于情感和理智两方面搭建起回溯案件真相的桥梁。《漫长的季节》用不同的视角将人物复杂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展现出来,进而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人性的深入揭示。

综上所述,《漫长的季节》正是通过一个个“非常短的特定的叙述段”,用零聚焦、不定式内聚焦的方法实现了呈现事件全貌的同时多方位展现不同人物的个体命运,使观众较容易串联起整个事件真相,了解隐藏在碎尸案背后的故事。

2 《漫长的季节》的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如人体骨架,其搭建需要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双重作用,骨架坚硬与否是影响身体即影视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2.1 时间倒错的叙事设置

时间倒错又可称作时间逆叙,热奈特用预叙指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件的一切叙述活动,用倒叙指对故事发展到现阶段之前的事件的一切事后追述;留下时间倒错这个笼统的话术指两个时间顺序之间一切不协调的形式[1]17。热奈特还为叙事文本做了分层,认为原叙事层为第一叙事层,时间倒错为第二叙事层。

传统的悬疑剧为了增强悬疑效果通常会选择双线叙事,即案件发生前、发生后,而《漫长的季节》将时间线拉长,节奏放缓,刻意淡化悬疑色彩,选择以1997年、1998年、2016年三条时间线交叉叙事,以倒叙手法唱响一首时代悲歌。“最早的时间线是为制造悬疑服务的,但辛爽觉得可惜了,如果拉开时间维度,看每个人在20年里命运的走向,会有更强的力量。”[2]第一叙事层是2016年王响、龚彪、马德胜三人对套牌车主追踪和各自命运变化的线性过程。经过三人对套牌车的追查,龚彪的车顺利从交警队拿回。马德胜认为这件事已经解决,不料王响在饭局上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想找到套牌车主撞的被害者,因为他就是当年杀害王阳的凶手。由此故事正式开始,20年前那桩碎尸案及小人物的悲剧缓缓拉开帷幕。1997年为案发前时间线,在这一时间线中,沈墨到桦林上学与弟弟傅卫军汇合;王阳高考结束后结识沈墨并与之相恋;马德胜因为港商失踪案来到桦钢调查并结识王响。所有要素共同促使案件的发生。1998年为案发时间线,案发后沈墨失踪,王阳魂不守舍;与此同时下岗潮波及桦钢,王响面临下岗,而为厂里作出杰出贡献者可以免遭下岗危机,所以王响积极帮助马德胜查案。这两条时间线为第二叙事层,与第一叙事层穿插紧密,形成逻辑完整的叙事文本。

另外,《漫长的季节》借用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将整个故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姐夫以前开火车的”,第二部分“响亮的响”,第三部分“那个人又回来了”,第四部分“往前看,别回头”。第一集占据前两部分的篇幅,而直到接近尾声时第四部分才缓缓出现。总之,这部超过13个小时的“超长电影”用有关案件的大量细节和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同时许多生活细节在缓慢的节奏中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东北故事之感。

2.2 现实与心理的双重空间

研究影视作品时一个无法回避的维度是叙事空间维度。叙事空间又分为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画面作为影像叙事的基本单元,本身就是一种完美的空间能指,并且能指的图像特点甚至可以赋予空间某些优于时间的形式[3]。

故事创作总是立足于社会现实,以写实再现社会真实,再现生活场景,在空间建构中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漫长的季节》将故事发生背景锁定在东北的秋天。东北不只有寒风刺骨、冰天雪地的冬天,还有多彩的秋天,菜地里黄灿灿的,小树绿油油的,展现出东北的浪漫。制作团队从东北来到季节感不强的昆明,来到昆钢取景,那里的一切都是多彩的、崭新的,辛爽说“这一定是90年代王响心里那个为之骄傲的厂子,那是他一辈子的荣耀”[2]。即便取景地与故事发生地相隔甚远,但观众不会产生陌生感,因为制作团队尽最大努力贴近生活,还原出东北的明媚秋天,满足观众对真实叙事的要求。东北的秋天是短暂的,站在案发前、案发时两条时间线的角度还有另一种含义:秋天碎尸案与下岗潮相呼应,表征寒冬将至。

人物心理空间的建构同样是叙事空间的重要部分。“漫长的季节”即“漫长的秋天”,以破案三人组为例,他们都被困在了当年那个秋天。老年王响时常产生妻儿还未去世的幻象,总是来到王阳溺亡的桥边大声呼唤,这些对过去无法释怀的心理不止一次推动剧情发展,促使他找寻当年的真相。马德胜,虽然他理智地驳回王响对真凶的猜测,但仍然追随内心帮助王响追查线索,中风后他的记忆又回到20年前,抱着与当年的关键物证相似的暖瓶不肯撒手,直到他亲自破解真相后才彻底释怀。龚彪是20世纪90年代稀缺的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进厂办,却因当众殴打厂长而下岗。下岗后的他庸碌半生,一事无成,百无聊赖的生活中养鸽子和买彩票是他仅有的精神寄托。在他们心中,20年前的那个秋天是漫长的,漫长到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来度过。心理空间与现实空间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叙事空间。

3 《漫长的季节》的叙事技巧

3.1 音乐:直接叙事

作为Joyside乐队的前吉他手,导演辛爽对音乐有着极高的鉴赏能力,在他的作品中,音乐就是叙事的一部分。在《隐秘的角落》中辛爽就采用了1首片头曲、12首片尾曲、34首配乐及7首插曲。《漫长的季节》也不例外,音乐数量近50首。《假如还有明天》(If There Is A Tomorrow)是龚彪车祸溺水前随着慢镜头缓缓响起的音乐,这首歌是龚彪性格的写照,对于龚彪来说在狂喜中死去也许是最好的结局。随后音乐声逐渐放大,画面也于龚彪在抛物线最顶点时定格,观众的审美共鸣在此刻达到巅峰。沈墨遭遇养父性侵时响起的是童谣《小星星》,在鱼龙混杂的夜总会弹奏的是纯洁的《月光》,音乐和环境的极大反差充满审美张力。沈墨下决心自己掌握命运时响起的是《黑暗中》(In Gloom),这是一首硬核风格的摇滚乐,表征沈墨开始了她的复仇之路。剧情尾声,一首经典老歌《再回首》响起,老年王响一遍遍地向曾经的自己大喊“往前看,别回头”。这首歌也使剧集与观众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仿佛观众也和王响一样,度过了漫长的秋天。总之,该剧每一首音乐都直接为叙事服务,配合剧情发展,与叙事融为一体。

3.2 视效镜头:辅助叙事

视效(VFX)是一种通过创造图像和处理真人拍摄范围以外镜头的各种处理,往往由真人镜头和计算机生成图像(CGI)合成以创造虚拟的“真实”场景。《漫长的季节》中视效镜头主要承担时空转场的功能,起到辅助叙事的作用。第一集开头,青年王响开着火车驶过玉米地,镜头上摇朝向天空,下一秒画面里铁轨消失,一辆出租车出现在路边,此刻的王响变得满头白发,意气不再。学校是王阳和沈墨相识的地方,这是两人爱情的起点,但气氛随着镜头的横摇从明媚变得阴暗,天气由艳阳变为阴雨,环境从学校变为碎尸案发现场,王阳的眼神从欣喜变为恐惧,他绝望地注视着人群,而这预示着死亡。以上为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视效镜头辅助叙事,用一个镜头展现不同时空中的环境及人物心境,使叙事功能得到极大拓展。

3.3 符号:隐喻叙事

就电视剧文本而言,其构成电视剧艺术表达的符号,有诉诸视觉的图像、色彩、文字等符号系统,有诉诸听觉的语言、音乐及其他各种声音等符号系统,因而是一个多模态的艺术符号系统[4]。霍尔在《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中将电视剧分为三级文本:一级文本指作品本身;二级文本指与作品有关的宣传或批评等;三级文本是在作品制作、传播与接受中生成的结果[5]。基于此,针对《漫长的季节》的符号研究指的是对其一级文本的研究,认为这部剧的符号起到隐喻叙事的作用,如多层表意、隐喻时代变迁等。

剧中的服装道具、人物形象、空间景观等符号都有多层表意的功能。首先极具代表性的是王响每天穿的红毛衣。红毛衣有两件,分别表征王响的过去与未来。当王响面对着燃烧的汽车,脱下毛衣救出沈墨时,他终于放下过去,走向未来。其次是剧情即将落幕时的那场大雪。剧中三条时间线都指向秋天,当真相水落石出后,天空飘起了雪,让人们看到了印象中熟悉的东北。在这场充满诗意的雪中,每个人都站在命运转折点上,朝着未知的未来走去。在这里,“雪”的符号表意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这场雪是世界给予这些悲剧人物的希望,还是他们因为对世界失望而幻想出的美好?

《漫长的季节》的故事发生地桦钢虽然是“一种符号化的东北地区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桦钢这一虚构地点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90年代东北下岗潮的时代巨变。1953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重点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经过发展,东北形成了以位居全国第一的冶金、机械和动力工业为主体,并有占重要地位的化工、木材、水泥工业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工业长子”。但后来下岗潮来临,东北社会发展受到影响。而小人物的个体生命历程是理解社会变迁的有力抓手。王响丧子丧妻、龚彪车祸死亡、马德胜中风、桦钢前保卫科科长邢建春身患绝症,《漫长的季节》里父辈的命运坎坷,也深刻影响了子辈的成长历程,如王阳溺亡、沈墨与傅卫军入狱、陪酒女殷红被杀。而这两代人的命运,似乎也印证着桦钢的结局。

4 结语

《漫长的季节》将零聚焦和内聚焦相结合,对人物和故事进行不同视角的转换叙述;倒叙和着重刻画人物内心空间的叙事手法让观众在剧中寻找到共鸣;通过音乐、视效镜头、影视符号等叙事技巧的全面展现使文本内容达到较高水平。与上一部作品《隐秘的角落》不同,《漫长的季节》中命案真相并不复杂,重点在于展现特定时代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正如辛爽所说“命运才是最悬疑的东西”。伴随着经典歌曲《再回首》剧情缓缓落幕,怅然、恍然、坦然是看完这部剧后观众的普遍感受。这部剧叙述出生命的苦难,更向观众展现出大家面对苦难时生命的灿烂和勇敢。“往前看,别回头”不仅是王响对自己的叮嘱,更是导演对剧外观众的嘱托。

猜你喜欢
王阳漫长季节
《漫长的余生》
“音”差阳错
Digital synthesis of programmable 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
女哥们概述
音差阳错
我喜欢的季节7
季节蠕变
小老鼠的漫长一夜(下)
季节的变换
小老鼠的漫长一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