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冶陶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元宇宙对学术期刊知识服务的技术支撑,不是简单的“出版+数字技术”,而是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数字技术与出版产业深度融合的结果,具有很强的技术功能。
元宇宙是一种虚拟的、多维度的数字世界,它可以通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实现在线、虚拟、动态地展示。基于AR技术对现实的增强展示和基于VR技术的虚拟展示,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生动、沉浸式的体验,为数字世界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1]。
传统的学术期刊通常只能以纸质或电子版的形式呈现,而元宇宙技术则可以将期刊的展示方式扩充到在线上虚拟、动态地展示。其中,基于AR技术对现实的增强展示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通过AR技术,可以将期刊中的图表、数据等内容以三维的形式呈现在现实世界中,使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期刊中的内容。例如,一篇关于人体解剖学的论文可以通过AR技术呈现出人体的三维模型,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另外,基于VR技术的虚拟展示也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方式。通过VR技术,可以将期刊中的内容呈现在虚拟的环境中,让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期刊中的内容。例如,一篇关于古代建筑的论文可以通过VR技术呈现出古代建筑的虚拟场景,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
元宇宙是一种虚拟现实的概念,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三维空间,可以让用户在其中进行交互和沉浸式体验。在元宇宙中,人们可以探索虚拟世界,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除此之外,元宇宙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学术期刊的知识增强功能。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它包含大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在元宇宙中,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实现知识增强。通过超级链接技术,学术期刊可以与其他相关的学术资源连接起来,让读者更加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2]。此外,学术期刊还可以融合出版物,将不同的学术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元宇宙还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和扩展性音频、视频等技术,为学术期刊的受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交互式与沉浸式体验。读者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进入虚拟世界,与其他读者进行互动,参与学术讨论和交流。同时,扩展性音频、视频等技术也可以为学术期刊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示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术研究成果。
元宇宙的底层技术为学术期刊的数字传播功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学术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及时,交互性得到增强,且能实现同步广传[3]。
首先,元宇宙技术使得学术期刊的数字传播功能变得更加及时。传统的学术期刊需要经过编辑、排版、印刷等一系列流程才能最终出版,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而在元宇宙中,学术期刊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无须花费较长时间等待印刷和邮寄,可以实现即时传播。其次,元宇宙技术使得学术期刊数字传播的交互性增强。传统的学术期刊数字传播方式往往只能实现单向传播,而元宇宙技术可以实现双向传播。通过元宇宙技术,读者可以与作者进行实时交流、提出问题、分享观点,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最后,元宇宙技术使得学术期刊的数字传播可以实现同步广传。传统的学术期刊数字传播方式往往只能在特定的平台上进行传播,而元宇宙技术可以实现跨平台传播。通过元宇宙技术,学术期刊可以将研究成果同步传播到不同的平台上,扩大传播范围,提高影响力。
元宇宙技术为学术期刊的流程再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具有对数字出版内部流程进行再造、重塑的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将为以用户为导向、以服务为目的的出版知识服务的实施以及实施平台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传统出版流程中,审稿、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且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下等问题。而元宇宙技术则可以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手段,对传统出版流程进行再造和重塑,从而提高其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元宇宙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转化为数字化流程,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共享。同时,通过自动化手段,可以将一些重复性、低效率的工作自动化,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此外,通过智能化手段,可以对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进行优化、升级,提高出版流程的质量和效率。
元宇宙及相关技术的成熟将对学术期刊交流的各环节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知识生产与传播环节,元宇宙将保护期刊内容的版权并提升其传播力;在学术交流与合作环节,元宇宙消弭了时空界限,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分身开展在线学术活动;在学术评价与认证环节,元宇宙帮助打破了原有的学术偏见与壁垒,使评价更加去中心化。
2.1.1 知识生产与传播
学术期刊是各界人士刊登前沿学科成果、发表最新科研突破的重要渠道,能有效促进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而元宇宙的加入将在更大程度上助力学术期刊功能的发挥。一方面是知识生产层面。元宇宙中区块链技术已经成熟,区块链具有可溯源性,因而学术期刊的版权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是知识传播层面。元宇宙能提升学术期刊的传播力,使期刊的知识链条延伸,触及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同时优化受众的参与体验,强化他们的深度记忆与情感连接。
2.1.2 学术交流与合作
元宇宙能够打破时空的界限,使相隔万里的人们相聚一堂,因而便于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开展。人们会在虚拟环境中形成一个自我的数字分身,这个数字分身是自我形象的充分呈现,能实现理想自我的映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交往。这一过程中,个人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都能通过数字分身充分表现,是对语音、视频模式的升级,因此学术交流与合作将更加便捷,学界能基于元宇宙举办更多更大规模的学术会议。
2.1.3 学术评价与认证
元宇宙能够打破原有的学术偏见与壁垒,使学术评价与认证更加科学、更加去中心化。元宇宙中的社会交往将脱离现实条件的限制,因而更有利于进行平等、多元的交流,不同学科基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观点看法的学者能在元宇宙场景内展开更充分的交锋与对峙,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光。同时,读者的看法会成为学术评价的重要标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需求分享学术阅读中的信息,获取知识,并能实时与作者互动答疑,其精神交往边界将进一步延展。学术认证的每一个环节也趋向于公开透明,读者可以见证评价的全流程。
学术期刊将元宇宙纳入自身的知识服务体系中,将改变学术期刊的呈现形式,达成五感的全方位连接以及身体与意识的深度嵌入;帮助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提高审校效率,增强传播互动感,达到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元宇宙化;同时,更便于期刊搭建以共享平台为支撑的知识生产和服务架构。
2.2.1 学术期刊元宇宙化
元宇宙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呈现形式将得到改变。目前,随着VR、A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MR)等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逐步实现数字阅读场景中五感的全方位连接,而更多人工智能技术与可穿戴设备能为用户提供逼真的交互体验,未来在元宇宙的帮助下有望实现学术阅读场景对身体与意识的直接嵌入,使用户直观感受到智能场景中的“全真信息”[4]。用户实现身体的深度嵌入是实现学术期刊元宇宙化的第一步。
2.2.2 学术期刊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元宇宙化
学术期刊内容生产的元宇宙化以区块链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 NFT)技术的保障为前提。NFT允许用户对期刊文章自由编辑的同时,保留更改版本的可溯源性,用户可以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文字关联、整合、加工,并展开实时评价、讨论与再创作等,也能从源头上打击抄袭、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5]。元宇宙也将改变学术期刊的内容审稿流程,审稿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三审三校”,各环节可以相互连通、同时开展,提高了效率。同时,学术期刊内容传播也实现了元宇宙化,用户在平台允许的基础上可调动社会信息网络分享内容、转载输出,延长期刊知识链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参与度,获得更难忘的体验。
2.2.3 元宇宙技术建设学术期刊服务新形态
知识服务是学术期刊最重要的功能属性之一。在元宇宙的支持下,期刊的产品形态不再局限于纸质,数据库出版、平台型出版等方式已成为主流,未来VR、AR等技术将使更多融合出版的新形式得到充分利用,进而期刊会更有效地利用自身内容权威的优势,向各垂直领域提供知识服务[6]。元宇宙时代,用户能更便利地查询期刊,原有的学术资源门槛将得到降低,知识能惠及更多受众。在这一过程中,期刊也将更加注重在线平台的打造与营运维护,服务意识得到提升。元宇宙环境下,学术期刊更应践行互联网思维,在坚守内容为王出版理念的同时,搭建以共享平台为支撑的知识生产和服务架构[7]。
元宇宙中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体系必然是多元、精准与实时的,其融合了虚拟空间、现实空间、信息空间,能够以开放性、自适性、聚合性、场景性的方式关联学术出版知识服务体系,形成数字技术与知识表征融合下的知识服务动力机制。
元宇宙拓展了数据的多重维度与时空的多重尺度,出版市场、出版企业、用户都能够通过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实时交流与互动,多元主体也因此能够在元宇宙空间中实现智慧共享与共同进步[8]。学术期刊的本质在学术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知识服务平台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专业、深度、精准的内容服务,在元宇宙概念下,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平台将从知识的提供者、服务者转向知识的定制者、协作者。
3.1.1 提高期刊出版质量
知识服务有助于学术期刊增强其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内容始终是学术期刊的优势所在,所以提高期刊出版质量关键在于打造精品化的学术产品。元宇宙能够对数据进行精加工、精定位,以大数据采集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全面高速地整合平台数据,具象绘制出关于读者、专家与作者的用户画像,使其能够精准定位读者的阅读需求和作者的学术素养,并进一步聚焦选题策划的学术方向,提升稿件的质量与专业度。
此外,元宇宙整合了内容、渠道、关系三种资源,其打造的虚拟空间将使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平台更具互动性,用户可以在三维空间中查看图表和数据,能够与作者即时交流、讨论并分享意见。而区块链等技术能够对作者的研究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便于用户与编辑的知识理解与研究验证,有利于规范作者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使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人工智能与物理仿真等技术可以为作者提供虚拟的研究环境,作者能够在平台中进行模拟实验,以便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节约研究成本、提升研究深度。
3.1.2 多元发展科研辅助工具
科研辅助工具是学术期刊知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围绕科研工作的选题、立项、写作、交流等提供便捷有效的辅导与帮助,主要包括论文写作工具、行业应用工具、专业决策工具等[9]。在智能出版环境下,科研辅助工具主要依靠识别技术与算法推荐技术满足可视化研究成果、优化科研投入等需求,元宇宙则在此基础上延续着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方式,并通过整合多种数字技术实现学术期刊知识服务的深度场景化与互动智能化,为学术研究注入活力。因此,元宇宙支撑下的科研辅助工具主要分为可进行数据共享共存的学术资源数据库与精准智能化的科研决策工具。
学术资源数据库能够将海量学术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化与全球共享,用户依靠自然语言处理、图神经网络等技术对知识进行深度检索与挖掘,从而有效帮助用户理解专业领域的学科背景与前沿知识。同时,元宇宙能够增强知识的可访问性,促使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读者都可以通过元宇宙空间访问到相同的期刊内容,数据库在识别用户身份的同时触发多语种翻译功能,突破沟通限制,降低学习成本。而科研决策工具则体现为人工智能算法的智慧化应用,其能够利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提供一站式科研协作服务,在实践、生产与写作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智能推荐,例如分配合适的科研合作者、找寻兴趣契合的论文、进行专业化语言润色、科研计划制订与管理等。
3.1.3 丰富用户五感体验
元宇宙技术特性与场景应用推动了学术期刊出版空间的虚实融合,并通过交互技术、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了数字场域的沉浸式体验,具有共身、共感的具身化效用。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平台应在借鉴商业知识服务平台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新的内容衍生形式,摆脱枯燥、单一的刻板印象,丰富知识的呈现样态。例如,可以将期刊文章进行视频化、动画化、3D化等处理,以更加鲜活、形象的方式将研究内容立体展示,便于研究成果的阅读与理解。同时,过往学术期刊知识服务板块零碎与分散,用户需点击链接才能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或研究领域发展情况,而元宇宙能够打破空间的局限,在相关资源上叠加多模态信息,使各种信息在异度与同度的空间中相互映衬与关联。例如,可加入同行评议意见、编辑荐语、研究过程中的视音频记录等,以便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
此外,元宇宙的核心特征为时空整合与沉浸式体验,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平台可借此为用户提供“三身合一”的场景交互[10],用户借助VR、AR、可穿戴设备等可进行数字资源、虚拟空间、现实世界的多场景切换与实体交互,能够借助“化身”在学术期刊数字平台中与虚拟人作者进行对话,也可以穿越到虚拟实验室中亲身模拟研究过程,强化学术感知与体验,实现学术期刊平台的多媒体化、多场景化的知识服务。
3.1.4 精准反馈服务学术共同体
“学术共同体”是由志同道合、具有共同推进学术事业良性发展意愿的学者群体所构成的,他们基于共同的研究兴趣、价值取向等相互交流、影响,共同推动学术的高质量发展[11]。学术期刊的学术共同体一般为学术期刊的读者、作者与审评人,他们往往以学术期刊平台为中心,共同进行交流、讨论与互动。为更好地提供专业化知识与服务,云宇宙以开放共享的知识服务体系为各类学术群体提供定制化、便捷化的反馈服务,打造垂直化的服务模式。
首先,增强读者与作者的主动性。在研究成果界面中设置评论区,并实时反馈作者关于问题的处理流程。读者与作者间的问题形式可以借助多种媒体形式将其可视化呈现,例如可通过3D模型指出读者的疑惑之处,或借助虚拟实验室为读者具身解释。其次,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将用户的反馈存储其中,借助大数据技术实时更新问题菜单,便于读者及时解惑和提升作者的反馈率。再次,增添审稿人评议报告,强化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稿件反馈,保障学术交流公平公正。最后,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之上对多方反馈数据进行精准化处理与描绘,将分散的意见统一,并将其可视于平台之中,挖掘数据的可利用价值,促进新一轮的知识再造。
“融合”已成为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体系深度发展与管理的必然趋势,元宇宙的空间交互加速了知识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边界消融,面对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体系的元宇宙化发展,一方面要抓住机遇,适应元宇宙嵌入下的知识重组与场景再造;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适应元宇宙发展需求,提高内容质量,遵循审核标准,加强技术安全保障,以防范不良信息传播风险。
3.2.1 机遇:知识生产与传播效率提升
在传统的学术知识生产中,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术训练与实践之后才能对学术研究的前沿知识有着较为精准的掌握与反映,而元宇宙借助大数据与元计算技术,能够深挖学术期刊的用户画像,精准定位用户需求,从而迅速制定出用户关注的研究方向与主题。在元宇宙中通过构建数字资源语义图谱,可将不同数字资源间的概念、实体相关联,便于追踪学术研究的前沿方向,提高重要选题策划的成功率。此外,知识生产的评审流程也在发生转变,编辑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迅速确定合适的审稿专家,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审校,于人机协作之中极大地提升评审的速度与效率。
元宇宙将内容、渠道、关系三种资源进行再度融合,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在此基础之上,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体系突破了平台单一的场景限制,它以提升沉浸式内容体验为构建方向,将虚拟数字人、仿真机器人、AR、VR、视频、音频等形式融入其中,重塑知识传播路径。同时,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体系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确定用户画像,充分掌握用户的阅读习惯,提供适应多场景、多渠道、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使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并理解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提升学术期刊传播力。
3.2.2 挑战:缺乏技术标准与泄露隐私数据
元宇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提升学术期刊的稿件质量、品牌影响力与知识传播效率,但技术如果不被约束将会产生诸多风险,在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体系中主要表现为缺乏规范化的技术标准与泄漏隐私数据。
元宇宙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中用户的数字身份是匿名的,尽管区块链将用户评论与反馈以不可篡改的特质保存其中,但匿名化也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针对数字身份管理问题,相关行业应该制定统一标准、建立诚信规范机制,使违规用户不仅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惩罚,在现实世界中也应有所关联。再者,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辅助作者进行内容生产与整合,但人工智能辅助写作信息的真伪与版权归属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元宇宙促使多场景的开放与连接,数据平台方在收集大量用户数据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数据的共享,易引发数据隐私侵犯的风险。同时,在知识生产的过程中,虚拟实验室的开设虽然便利了研究者的研究,但仍要面对不法分子的数字入侵,保护用户隐私尤其是重大课题研究者的身份信息问题不容忽视。
本研究通过探讨元宇宙赋能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体系的变革与发展,分析了元宇宙在学术领域的潜力和价值。通过分析元宇宙的技术功能和对学术期刊的影响,我们认识到元宇宙可以为学术期刊带来多样化的展示、传播和生产能力,并有助于优化用户体验和重新设计流程。通过学术期刊元宇宙化、内容生产与传播元宇宙化以及对知识服务体系的元宇宙化建设,可以推动学术期刊的发展与进步。本文提出的基于元宇宙技术的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平台设计,旨在提高期刊出版质量、增强用户阅读体验、拓宽学术知识渠道、服务于学术共同体。但融合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安全与隐私保护应是关注重点,但如何确保学术期刊中知识和用户信息的安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且面对元宇宙与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体系的有序发展,对技术标准的制定与统一、行业共识的建立与规范,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希望在未来,基于元宇宙技术的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平台能够为学术出版注入新的活力,为学者与读者营造更加便捷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