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影强
近日传出著名的GPT4有临时关闭注册的事件,有人分析说其背后的计算资源不够用了。这倒让我想起了在吴军的《浪潮之巅》一书中读到的“安迪-比尔定律”,现在在网络上可以方便地检索到了——原话是“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安迪提供什么,比尔就拿走什么)”。安迪指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比尔指微软前任CEO比尔·盖茨。这句话的意思是,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被软件消耗掉了,这是对IT产业中软件和硬件升级换代中关联变动关系的一个概括。
最初读到的时候,我以为定律的提出者批评了两大IT巨头的合谋,硬生生地把本来能够令人们更好地提高生产能力的技术产品和产业,变成一个消耗型的生产-消费的游戏。后来换个角度来思考,市场如此运行自当有其内在的推动力。定律生效了很多年,时势却迅速改变。摩尔定律还在,安迪和比尔各自退休但两大体系的联动关系还在,乔布斯带领的以创新为驱动的苹果产品横空出世,世界进入了移动与智能设备时代。ChatGPT3.5以及GPT4的发布,令人惊呼AI的iPhone时刻来临。技术革命发生的关键事件,因有标志产品或人物,容易观察;而关键事件发生之后进入的后技术革命时代带来的复杂演化课题,因涉及因素众多,变化表征不易提炼,所以不易把握。在此意義上,摩尔定律也好,安迪-比尔定律也好,给人们描绘了复杂事件中的简洁规律,其拨云见日般的启发效果往往给人深刻印象。
举一反三,是不是还有更多普通人不知道的各种定律?我向AI询问之后,又得到了若干。同时得到一句温馨提示:“这些定律提醒我们,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中,需要对其变化和演化进行科学的认知和分析,以更好地应对技术的挑战和机遇。”无数网友的分享表明,生成性语言AI所提供的信息,是它根据所训练的模式动态生成的,如果对所提问的信息不做相当的条件约束,如果信息源来自真实媒介的话,会出现相当多的虚假信息。也就是说,相较于它提供的事实性信息,反而是它提供的批判性思维判断更有价值。我与其在和一个博学的AI“奇书共欣赏(获得各种未知信息)”,不如去和它“疑义相与析(进行深度对话)”收获更深入。换句话说,它所提供的若干“定律”,从信息可靠性来说,均需一一核实。而它所提供的分析建议,我自己即可进行直接判断——这可能是将其化于应用的众多有效方式中的一种。
歌德有云,“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而中国俗语又常说“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在后搜索引擎时代,一切媒介所提供的优质信息如果要被人有效吸收,不仅需要学习者有强烈的渴望,还需要学习者掌握一系列有策略有深度的提问、对话和验证方法。4月,《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陆续发布,公开征求意见,这反映了当下应对AI剧变式发展的另一个课题。定律、自律和法律,正等待人们在技术发展的现实中生成。以GPT为代表的AIGC的突破,期待更多“定律”的洞察与发现,以超越“信息、知识”层面的“智能”层次,帮助人们走向“智慧”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