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背景下的茶包设计研究

2023-04-17 10:32郭玉格
福建茶叶 2023年4期
关键词:国潮内涵色彩

郭玉格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2)

近年来“国潮”兴起,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新时代以传统文化为元素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从故宫文创到河南卫视网综,千年文化正以一种新面貌融入大众生活。国潮消费持续升温,买国潮、用国潮、晒国潮已经成为“国潮青年”的审美品位的象征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茶包设计同质化现象不断滋生,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国潮”文化与茶文化相融合的契机,助力中国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的提升。

1 “国潮”及“国潮”茶包

1.1 “国潮”概念

所谓国潮,类似于“日潮”“韩潮”等概念,其字面释义为:“中国+潮流”。“国”是指中国,是中国本土文化、本土品牌及产品;“潮”是指风潮、潮流、趋势,具有推陈出新、更新迭代的特征;“国潮”是以品牌和文化现象为载体,具有中国设计主体性,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时下审美结合的产物,代表着新与旧的交融[1],凸显中国文化自信、中国品质与文化内涵。

1.2 “国潮”文化

“国潮”可以认为是国民经济提升、中国文化繁荣与文化自信的体现。“国潮”热看似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其实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离不开政府、媒体、企业共同助力。所谓国潮文化,从外延方向来讲,是民族本土品牌文化向国家潮流文化的发展;从内延方向来讲,涉及到我国多元化潮流,例如文化、品牌、民俗及美食潮流等,而潮化品牌的文化内涵有效外化,或者是输出才能促发认同和共鸣[2],国潮品牌才能更加清醒的完成构建与重塑,提升大众的认同感和高层次的需求。

1.3 “国潮”茶包

随着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不断增加,在茶品包装设计中不断求 “新”、求“变”是不可忽视的主题,普通茶品包装已较难刺激和打动消费者。“国潮”文化的融入,给包装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反映出了茶包在包装设计中的巨大需求量。《2022年食品饮料品类包装趋势洞察报告》的数据显示,平台国货食品饮料消费持续升温,国货食品类商品销量同比上升547%。包装和色彩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绚丽的包装能够提高大众的消费欲望。平台休闲零食品牌打造新“国风”“国潮”的品牌、产品呈现增长趋势,一批国产休闲零食品牌通过改进包装,主推“国货”概念,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与此同时,“国潮”茶包利用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因此,这对于具有历史文化并作为中国制造的“国潮”茶包,具有时代必然性。

2 “国潮”茶包设计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文化内涵

“国潮”是具有中国风尚的文化潮流,代表着一种新兴的消费趋势,但是并不是打着“国潮”茶包都是真正的“国潮”。部分设计师仅是将传统元素进行碎片化的拼合,例如风靡一时的奢侈宫廷风茶品包装,不但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视觉疲劳,而且也造成了包装浪费。以及在茶包中印制的古建筑、仙鹤纹样等,并不能展现出传统独有的文化内涵,所以并不能代表“国潮”茶包。这样的茶包充斥在“国潮”文化市场,将会削弱“国潮”茶包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加强文化内涵的融入,让中国本土潮流文化品牌真正做到颜值与内涵并存。[3]

2.2 缺乏地域特征性

具有自身茶文化传统及习俗的城市和地区,在进行“国潮”茶包设计时,必将存在如何尊重、承接和延展其他地域茶文化的问题。由于部分设计师没有细致深入的对待“国潮”文化、地域文化以及茶包设计形态的新旧承接,使得大量茶包的视觉形态趋于同质化,盲目抄袭和套用传统艺术风格,或是将零散的文化符号进行随意拼凑。这样的“国潮”茶包设计不仅缺乏自身地域特征,也沦为了符号化的装饰。

2.3 缺乏创新性

客观上看,市面上的“国潮”茶包设计较为雷同,甚至还有部分品牌专利意识淡薄,把市场上成功的各种元素攒到一起进行“沙拉式”组合或直接粗暴地“山寨”[5]。在元素提取上,较多的运用到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中国画纹样等,例如王西孟的《千里江山图》里的山脉,以及宋徽宗《瑞鹤图》里的仙鹤;在色彩搭配上,不能真正的运用到中国传统美学,较多利用中国画、年画中的颜色进行配色,例如茶白、杏黄、柏枝绿、黛蓝、海棠红等颜色。总之,能够运用在“国潮”茶包设计当中的传统文化素材资源丰富,但是在营造富于民族特色和时代新风的创新上仍需加强。

3 “国潮”茶包设计方法

3.1 “国潮”茶包中视觉符号提取

“国潮”茶包的主要视觉符号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元素进行再创造。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字、语言、书法、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3]。对“国潮”茶包品牌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样品茶包的元素题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见表1):(1)传统节日文化符号;(2)历史文化符号;(3)传统建筑符号;(4)传统民间艺术符号。

表1 “国潮”茶包元素

3.2 “国潮”茶包中视觉色彩运用

视觉艺术能够表达人们的情感,而色彩就是情感营造的第一要素。强烈的色彩视觉对比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4]。通过对中国传统色彩的收集、筛选、整合,将其转化为色彩设计语言,形成色彩设计方案的表达。“国潮”系列的茶包色彩搭配是更加注重主色、辅助色及点缀色的构成关系,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及互补色之间的协调关系。在主色调的设计上,运用中国传统颜色,色彩的明度、纯度都相对较低,在视觉上增添茶包的魅力与时尚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功能性决定“国潮”茶包设计的整体色调(图1)。在色彩搭配上,设计师利用色彩影响人味觉这一消费者的心理特性,巧妙将茶包的主色调与口味相结合。例如,蜜桃乌龙采用粉色为主色调,陈皮普洱采用橙色为主色,玫瑰滇红采用墨红色为色调,椰子乌龙采用咖色为主色调,深度关联每款茶包的视觉与味觉,消费者能够从包装盒的颜色就能判断出茶包的口味(图2)。

图1 茶颜悦色系列茶包

3.3 “国潮”茶包中字体设计

文字作为文明起源的最基本符号,在消费的过程中承担着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沟通载体的重要角色。基于文字本身的信息承载则可以作为可识别图像而产生的审美视觉、因信息而引发的关联形象想象。汉字元素的应用对于“国潮 ”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5]。

在“国潮”茶包中的字体设计上,借势于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软笔书法、古代汉字的形式出现,以传统风格字体、新式字体为主,体现出品牌的审美品位与茶文化的厚重感。例如,他山集调味系列国民茶包中演绎出极简美学,简约的画面中并没有显得单调,反而是用韵味十足的中国传统书法字体将口味写到盒身上,手绘图案中蕴含着古人写意的巧妙构思,同时国潮简约的风格与品牌文化理念相互融合。

4 “国潮”茶包设计原则

4.1 展现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自然也会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顺应时代的现实要求,经过一路的创造和再创造,不断淘洗、琢磨、演进、发展”[6]。茶包设计中色彩、文字、图案等作为重要的视觉形式,都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将文化元素融入到茶品包装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茶包色彩设计文化元素的融入前提是消费者对于信息的良好识别,文化内涵应与消费者信息识别相互统一,在满足消费者食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其文化特色。首先,通过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满足大众对“国潮”文化的真实情感需求,体现文化主体地位。通过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历史遗迹及中国老字号、国字号等文化元素的搜集,应具有典型性和广泛性,避免成为历史文化符号的碎片,影响整个茶包设计方案的表达。

4.2 凸显地域特色

具有自身文化传统及习俗的城市和地区,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必然存在着如何尊重、承接和延展其地域文化的问题。其中,精神信仰、民俗风貌等均可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法与不同的设计语言和茶包视觉形象建立联系,并实现地域文化和“国潮”茶包之间的文化契合。中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茶包设计应体现出对于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性的传统资源的个性化、艺术性再创造。例如,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西湖龙井,因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那么让大众了解茶文化,改善茶包设计质量和美学品质,凸显西湖龙井地域特色,诉说西湖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俗,也别具意味。

4.3 融合创新设计

茶包融合传统文化、锐意创新设计,涌现出的不仅仅是国货之潮,更是国力之潮。“今天的东方美学已经通过对汉字、图形和色彩等设计元素的提炼和融合,找到了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点”[7]。因此,要坚持从现代东方文化属性出发,将潮流时尚与之相融合,展现出东方气韵。

通过挖掘和融入传统茶文化和地域文化等多元因素,使茶包从单一的饮茶包装升级为蕴含多元文化的工艺品。结合茶包设计中的色彩、文字、文化的设计元素,通过充分彰显茶文化的艺术魅力,真正实现工具属性、艺术审美与大众认知的深度融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时代的对接。

5 结语

国货正当“潮”,茶饮也“国潮”。“国潮”茶包是以满足多种社交场景需求,结合品牌理念、传统美学、潮流文化、新生代审美等等元素,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在当下,“国潮”赶上了最好的时代[8],国货茶包品牌正在向“国潮”的方向靠拢,具备良好的发展态势,其多元化的特征迎合了消费市场对茶包的需求。诚然,无法真正显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国潮”茶包,是难以持久的。因此,对于国潮文化及其意义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对其进行良性保护与发扬,才能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以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不同时代的无缝对接,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潜移默化的欣赏艺术和享受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并感受中国态度、中国创造。

猜你喜欢
国潮内涵色彩
让国潮成为时代的主流
MADE IN CHINA
活出精致内涵
MADE IN CHINA
“国潮”崛起,东方IP趁势乘风破浪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神奇的色彩(上)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