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作为一种历史进程、一种文明形态,世界上既没有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认同并注重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海纳百川、开放自信的包容精神和天下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既有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模式、现代化样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和创造伟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迄今为止,全世界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个、总人口不超过10亿人,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规模超过现有现代化国家的总和,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有资料表明,17世纪,荷兰崛起时人口是百万级的;19世纪,英国崛起时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美国崛起时人口是上亿级的。如何将社会主义建设与人口规模巨大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变人口压力为发展动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指导,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破解了如何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这一世界性世纪性难题,既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伟大创举,更是对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理论和实践独特而伟大的历史性贡献。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在发展成果、财富分配上的体现,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在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对共同富裕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質的一个东西。”在这一时期,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入新时代,党科学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带领人民通过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确立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时刻警惕伴随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道德衰败,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明确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人类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解放全人类的学说,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逻辑,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提出并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现代化弊端,突破了部分发展中国家受制于人的困境,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毋庸置疑是一条“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和平发展之路,是一条“强而不霸”的大国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