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梓樾
生活本身不会写诗,只是生活着的人在自己的心田种出了花,从此,便有了诗意。
(“花”和“诗”都代表着美好,习作开篇就把读者带进美好的境界中。)
奶奶口中,受万物祈祷的初春细雨,激起了万花馨芳,叫人如痴如醉。奶奶的小院连着隔壁的花园,形成一片花海。我最喜欢看这些花了,便常跑到院子里,倚着槐树,期盼下一个春的到来。
(“激起”二字,写出了春雨的生机,它的到来使万花齐放,然而,小作者并没有说花开,而是用“馨芳”一词,让我们鼻尖仿佛萦绕着一缕花香。)
槐树随风摇动,枝叶间开着小小的花,远远看去,一簇拥着一簇,缀满枝桠;近看,花瓣尖挂着红晕,娇羞腼腆,令人喜爱。我也不再是儿时圆滚滚的萝卜身躯,四肢如柳条般伸展开来,眼见一串串雪白压满树梢,在奶奶的嘱咐里,小心翼翼地爬上树,兴致盎然地挑选着可口的槐花。树下,奶奶一边手忙脚乱地接我扔下的槐花,一边千叮咛万嘱咐,让我注意脚下的安全。等我累得大汗淋漓时,便坐在树间,奶奶则倚着树干,一同望着远处的青山发呆。
(小作者写花,一远一近,分别写出了槐花的浓密与花瓣尖的颜色;写自己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儿时圆滚滚的萝卜身躯”写出了孩子的娇憨与可爱,“四肢如柳条般伸展开来”写了一个孩子形体上发生的变化,暗示自己长大了;摘花累了,一个坐树间,一个倚树干,写出了“我”与奶奶在一起温馨、和谐的生活瞬间。)
一场风的嬉闹,小小的槐花降落在奶奶发梢,如同染上几片雪。槐花足够多时,奶奶便大喊一声:够啦!”随即便伸开宽大的手臂护着我。待我从树上溜下来,她才绽开笑颜,拎着一篮槐花进屋,准备做我最爱的槐花饭。我在旁边看着奶奶细心地将它们一个一个择好,用水洗净,挂着晶莹水滴的槐花仿佛历经山间春雨,充盈着奶奶对我满满的爱。
小院里花香沁人,奈何挡不住夏日炎炎,我帮奶奶采掉发间银丝,豆大的汗水顺着我稚嫩的脸颊滴到奶奶的手上。奶奶一把将我捞入怀中,摇晃着手中的蒲扇,轻轻哼着童谣,助我入眠。迷迷糊糊间,我听见奶奶说:院中若有一菩提,乖孙好乘凉,明日便去买吧。我努力睁开睡眼,摇摇头,嘟囔着:槐花香,槐花白,槐花似……”后面的话,不争气地沉没在香气弥漫的梦乡里。
(“采掉”写出了一个孩子天真调皮、可爱的形象特征,与前面的“采花”一样传神,“银丝”没有任何伤感的痕迹,只有岁月的温馨与美好;“捞、摇晃、哼”等动词的连用,形象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呵护与疼爱。)
花再开放时,奶奶已年迈,如今做槐花饭的人变成了我,而奶奶则坐在繁花中央,微笑地望着我。春天、槐花,永远属于我和奶奶。
(“如今做槐花饭的人变成了我”一句点明了小作者的懂事;“春天、槐花,永远属于我和奶奶”,这里的“春天”不再只是四季的“春天”,更像一个代表美好、温馨、幸福、传承的符号。。心底只要有“爱”,四季皆是“春天”。)
槐花香,槐花白,槐花似奶奶身上温馨的香气,似奶奶发间的银丝。
(这一段不仅与上文“我”在奶奶怀中的“梦语”相呼应,更点出了“梦语”中省略的内容,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小作者巧妙的构思。)
我是奶奶心中之花,而她亦是我心中肆意盛开的一朵花,如此,便有了诗。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升华了习作主旨,言已尽而意无穷。)
【北京市通州区陆辛庄学校】
◆总评
习作情感纯真,在清隽的词句中透露出实实在在的味道。小作者用灵动的文字,把槐花、心花、诗等意象融合在一起——槐花、心花如一首既灵动又宁静、既美丽又祥和的诗。这样巧妙的构思,很好地表达了小作者对奶奶真摯的情感,同时也让读者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了祖孙二人彼此温暖对方的画面,读后令人回味。
(丁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