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然
阅读是孤独的。但是,这样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其中绚烂唯有亲身涉足才能体会。
想到要用阿多尼斯的诗歌作为文章标题,大概是因为它最符合我内心深处对读书这件事的理解吧。固然人们可以借文结缘,以书会友,但在我的亲身体验里,阅读多数时候是私密、隐秘甚至孤独的。一本书从翻开到合上,整个过程中一切跌宕起伏、离合聚散、大喜大悲,最终都成为仅属于阅读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哪怕在同一时刻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也拥有完全不同的“哈姆雷特”,因此,选择阅读往往意味着选择孤身一人,前往书页为你规划好的那个目的地。
阅读是孤独的。但是,这样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其中绚烂唯有亲身涉足才能体会。
上大学之前,我以为自己会成为整天泡图书馆的学生,毕竟高中生活里为数不多的缝隙,都被我用书籍近乎饥渴地填满了。然而真的走进大学校园,眼前放着那么多空空荡荡的时间段落,反而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参加社团活动,做学生会的工作,上课,下课,骑电动车载着朋友在拥挤的校园道路上摇摇晃晃。每天路过好几次图书馆,每次都看着大门,心想有空就去,真正有空的时候又躺在宿舍玩手机。说累,也不是高中那种精疲力尽麻木的累,却总觉得自己被从里到外消耗空了,好久好久都没看过专业以外的书。有时读一读老师的推荐书目,社科类让人头晕目眩的专有名词一整页砸过来,赶紧合上,心说好险,差一秒就看晕过去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其实是过了很久才第一次踏入图书馆。学校的图书馆一共七层,我从一楼爬到六楼,每个阅览室都进去扫一眼,发现真正读书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抱着iPad看网课或皱着眉头刷题。走廊上放满折叠椅,考研的同学背对窗户和阳光,手里举着厚厚一沓资料逐字逐句背诵,到处弥漫着一种如临大敌的气氛。焦虑,就这样赤裸地呈现在被用成了自习室的图书馆里。
我绕过堆满资料和工具书的桌椅,走进书架之间,这里的分类标签是哲学和社会学。指尖划过光滑微凉的书脊,内心感受到久违的平静和丰盈,没有任何目的性,我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马克思的《论新闻》,席地而坐,隨手翻到中间某页,逐字逐句默念那些闪烁卓思的文字,许多我曾隐约想到过,却没办法用有逻辑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观点,原来早在1843年就被德文填满。
之后我也很多次向朋友转述我读到的那些句子,深有感触者亦不少,我却明白不会有人完完全全、彻底共情我在那一刻的体验。在绵延不绝的纸页翻动和阅览室外隐约的说话声中,我的一部分意识飘出这个局促的房间,离开这所学校,甚至尝试着让自己忘记焦虑和紧绷的现实,去到一片更广阔的原野。真理仅仅在语言的背后探出影子,我就骤然觉得一切孤独都有其意义。
但我说阅读是孤独的,并不是说从头到尾阅读都属于一个人的自娱自乐。后来我再去图书馆,虽然依旧是大型自习室的氛围,却偶尔也会遇到一些陌生人。在书架前浏览,余光瞥到另一只手搭上书本,然后看过去,和那个人相视一笑。没有交谈哪怕一句话,但那一瞬间人和人心灵的接近是不需要任何语言的。仅仅是,你也来看书,就冥冥中体会到遇见同类的欣喜。如同独自在花园散步时,隔着大片花丛,看见另一个低头深嗅花香的人,不必喊住他。在这个寂静的世界里,曾欣赏过同一朵花已经是莫大的缘分。
阅读的孤独和满足都莫过如此。我始终坚信自己不是孤身一人,一定有人和我一样,流连文字正如流连于美丽的风景,失声时读书,失意时写作,失眠时独自歌唱到天明。虽然我和他从未遇见,却熟悉彼此的心情。
阿多尼斯说,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但他也同样写过这样的内容:
孤独,也是我向光明攀登的一道阶梯。
诗歌,这座浮桥
架设于你不解的自我和你不懂的世界之间。
1.去年读了哪些书?今年计划读哪些书?
去年读了不少和专业有关的社科类书籍,像《权力的媒介》《娱乐至死》《单向度的人》,还有《海胆》和《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这类新闻人物或事件采访;非虚构文学读了申赋渔的法国疫情纪实散文集《寂静的巴黎》;小说类印象最深刻的是,因为喜欢《月亮与六便士》,所以读了毛姆的另一本书《刀锋》,以及孙频的《盐》。
去年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科幻小说拥有这样浓郁且毫无偏颇的人文色彩非常难得。
今年的计划,一方面继续充实自己在专业和人文社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储备,读一读《沉默的螺旋》《公众舆论》这类书,目前正在读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有点晦涩,希望能坚持看完。文学方面想读点科幻小说或者诗集,以及一些外国历史,像《八月炮火》或者《光荣与梦想》。
2.如何做到坚持读书?
我是个有点社交恐惧的人,喜欢待在相对个人或者私密的空间,同时我又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和对世界的好奇,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就自然而然开始读书,可以说读书就是我认识世界的方式。鲁迅说倘能生存当然仍要学习,对我来说倘能生存当然仍要阅读。坚持阅读就像是坚持走一个无尽的迷宫,人生的莫比乌斯环,理应用自由和热爱填满。
3.读书与成长的关系?
读书促进成长,而成长为我读过或还未涉足的书籍赋予新的意义。读书并非解决了我成长中的一切问题,甚至可以说,因为了解到某些超越现有生活范围的信息,我比他人更容易感受到困惑。但是,正因为读书才让我对成长这件事有了更多的感悟,让我对生活中的一切保持敏锐和思考,从而清醒、自得并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对我来说,读书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借无数人的目光,我得以无数次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看到许多我个人不能及的角落,进而发现自我,解构自我,重塑自我。
(作者系湘潭大学新闻学专业大二学生)
编辑 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