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波
(阜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1]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经过持续的完善,逐步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教学模式。但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不仅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还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形成将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开拓学生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包括英语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将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英语教学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融合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要不断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对策与路径,顺应时代之变,推动高校英语教学与时俱进。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水平提升的基石,是培养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 “大思政” 育人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要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2],要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课程之中,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夏文红、何芳强调要认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提出要引导青年学子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及培养青年学子对民族文化的自信。[3]张慧丹提出科学规划课程思政生成路径,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和锻炼。[4]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不言而喻,教师应当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构课程体系,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高校英语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与学科素养,并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形成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保证。大学英语教学应服务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应用能力。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十分重要,教师应积极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全面落实高校英语教学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提升育人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实现教师的育人职责,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至高校英语教育的全过程。[5]大学英语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英语语言与应用技能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尤为重要,对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义重大。
目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将重点放在了语言知识传授与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尚未全面实现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英语学科属于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对于课文所传递的思想和文化内涵缺乏兴趣,并且大学英语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难以结合不同学科的专业特色精准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此外,教师本身的学科素养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参差不齐,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带来了一定难度,也使得目前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缺乏精准性。这样,教师难以实现思政目标和英语语言教学目标的融合,难以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也难以准确把握思政元素,存在 “标签化” “表面化” “拔高” 等现象,违背了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的精准性原则,导致课程思政与英语语言教学 “两张皮” 的现象。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容要形成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课程思政的长效发展,长期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目前,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设计碎片化,将英语语言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内容割裂为两个方面,不仅没有实现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也破坏了原本英语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学内容是融合思政元素的重要媒介,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材以外的思政元素。目前,教学内容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没有做到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只把教学重点聚焦在英语学习本身;二是过于关注思政元素的挖掘,忽略了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需要隐性教学,而非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既要完成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又要润物无声地将思政内容浸入教学之中,使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形成完整的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是完成对学生思想、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进行培养的教学任务,所以其主体是学生。课程思政教学也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导,需要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学生起到价值引领作用。目前,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缺少对学生积极性、实践性、创造性的提升,更多的是在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忽略学生主体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将思政教学停留在理论阶段,导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入脑入心。大学期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内容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教师应关注时政热点,保持教学素材的前沿性,教师作为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的主导者,在课堂内外都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思政素材,因而,高校教师要精准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掌握最新的思政元素,并深入、细致地挖掘其中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体会其深意,保证其方向的正确性,从而实现将英语知识与技能同思政元素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正确价值观,使之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以保障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准确性。
首先,立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在英语教学的基础上挖掘思政元素,对教材进行梳理与深耕,教师不应将二者割裂开来,更不应该本末倒置,将课程思政的植入与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应以传授英语知识、培养技能为主,进而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根据教学计划设置教学内容。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应当遵循教学计划,选择适当的教学语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想意识及观念的形成。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自己在思政教学中的定位及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能力与水平,深入思考,不断实践,使英语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最后,根据教材内容挖掘思政元素。思政元素的挖掘可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等内容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具体而言,教师要精选语篇,通过挖掘文章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个人品格等主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课程内容的感染力。对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选择日常生活或与学生未来职场生活贴近的题材,有利于学生的带入与理解。同时,以学生为主体,还需要教师营造恰当的教学氛围,运用智慧课堂、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和媒介,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或以情景模拟等方式加强实践环节,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同时引发学生对于未来生活的思考,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具有正确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人才。
总之,大学英语教育不只是知识之学,也是为人、为事之学,必须树立新时代的育人观,做到 “教单科,育全人;教外语,育全人”[6]。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几乎涉及到高校的全体学生,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之路任重而道远。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于学生而言,是培养其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文化自信和提升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于教师而言,是进行自我提升的机遇,也是自身教书育人职责的体现。为此,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导力量,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能力,推动课程思政的全面实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 “三全育人” 渗透至教学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各项水平与能力,为国家、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