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中西医结合导论课程留学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

2023-04-16 05:43何燕铭赵海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医学教材课程

何燕铭 陈 瑜 赵海磊 舒 静 卢 嫣 张 腾※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教研室,上海 200437;2.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上海 201203)

中西医结合导论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针对国际学生新开设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指导帮助国际学生熟悉掌握中西医结合概况;了解中西医结合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西医文化的融合沟通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文关怀内涵;激发国际学生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兴趣。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流行极大地影响了大学课程教学的正常开展,特别是针对留学生的教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根据教育部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对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相关安排[1],该门课程改为线上课程。在这样的特殊条件下,教学团队根据中西医结合导论课程的授课对象及授课目的,思考探索了一套在疫情期间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反馈。

1 线上教学平台课程建设

疫情期间国际学生未能准时到校导致线下教学不能正常开展,各国时差不同导致直播教学的形式也无法很好实现。因此本次课程采取了教学视频和微信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克服诸多困难,录制英文视频上传到教学课程平台进行授课。并且根据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特点,嵌入文化传承及科技前沿的元素,同时在讨论环节中引导学生思考,达到探索性学习的目的。

1.1 文化切入中西医学比较教学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医学伦理学对医学文化有不同的影响。东方和西方不同的文化在中西医学各自的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多独特的要素,也为各自医学理念及实践的发展划定了大致的方向。中医和西医分别带有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的属性[2],二者的结合不仅仅是医学的结合,还是历史、文化的交融,更是思维方式的碰撞[3]。只有认真地探讨中西医学与自然规律、生命规律以及社会影响之间的关系,才能传承和重塑适应人类的结合医学文化。因此在对于国际学生的中西医结合课程教学实践中,文化切入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医结合导论是一门桥梁课程,为中西医结合相关临床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重在启发思路、建立方法。在课程设计中,总论部分从中、西医学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着手,详细介绍了明代以来中西文化及中西医结合的进程,注重中西医结合思维和特点的传递,引导学生从源头的高度对中西医学的异同和融合进行思考。各论部分通过特色病种的解析,从背景介绍到具体案例分析,层层递进,引导并加深学生对中西医结合实践和优势的理解,并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中西医结合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一方面文化的嵌入使疫情期间视频教学免于枯燥,同时可传递中医文化中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特色;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教学,完成从抽象-具体-抽象的螺旋上升式知识递进过程。

1.2 教学-科研资源融合传递 国际学生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本课程的固定教材是教学团队张腾教授主编,陈瑜教授、赵海磊教授副主编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中医药类专业英文版规划教材《中西结合医学导读》 第2 版。教材分别从纵向和横向2 个方面向国际学生传递中西医结合的相关背景及知识。纵向包括中西医结合的历史沿革、最新进展和前景展望;横向包括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学说、代表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特色以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进展[4]。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国际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西医结合的概念、模式及理论与临床优势。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教材更新的速度。因此在固定教材之外,授课教师还选取了相关专业最新指南或文献作为补充材料。如糖尿病专题章节的授课中,提供了最新版的全球流行病学数据,以及国内外临床指南作为参考,使学生了解最新临床动态,在此基础上了解疾病的现代医学诊疗现状、优势及不足之处,让学生们在跟进最新现代医学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地思考中医干预的必要性和切入点。做到教学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深度结合临床经验和最新进展进行备课与授课,保证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并突出时效性。

另外,在介绍典型病种中西医结合防治特点的同时,注重引入国内外最新基础研究进展。如肿瘤单元介绍了肿瘤相关现代医学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疗的最新进展。甚至授课教师所在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在教学中生动体现,如在典型病种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的介绍中,嵌入了张腾教授团队的高血压病相关最新科研成果,为直观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优势提供了科学的研究依据。课程利用授课团队成员均为临床和科研双肩挑的骨干人才的优势,更好地结合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做到科研助力教学,科研反哺教学。及时传递相关学科临床及研究进展的特点,也提高了学生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1.3 实时交流平台和开放式综合评价标准 为保证授课质量,除了要求学生自行学习教学视频之外,教学团队针对教学内容专门设计了讨论课,以微信实时会议的形式开展讨论,并事先发布讨论提纲,确保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根据相关调研[5],国际学生对于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极为关注。由于课程设计的是不见面的微信群语音交流,对授课教师的英语口语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团队成员都是有过长期国外留学甚至工作背景的高层次人才,能够很好地胜任实时的全英文交流,保障了学习及交流的质量。此外,通过引导式讨论,授课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且能够在交流中补充和强调必要的知识点,紧扣切入点,直接引导学生对中西医结合现状及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

结合授课形式的改变,课程取消了理论闭卷考试,对每个单元的学习成绩均采用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期末以大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课程采用开放性命题方式,选择紧紧围绕以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方法、热点、发展趋势等论题为核心的论文、研究报告撰写等作为考核方式。通过宽维度的考核模式,保证学生们掌握重点学习内容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和培养其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等综合学习能力。同时授课教师可通过这样的教学反馈,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及完善教学内容,有效保证课程高质量完成,并为未来进一步优化教学实践积累宝贵的经验。

2 教学效果

视频教学和实时互动都得到了国际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也获得了较好的交流效果。学生们能很好地理解授课内容,并通过文献检索等自主学习方式,对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也对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发展方向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这些教学效果在其高质量的课后作业及期末论文的撰写中有了很好的体现。如有的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结合家人患病后的经历来阐述自己对中西医结合实践的思考。在期末大论文中,学生更是跳出了授课的框框,选择不同的病种如代谢病、眼科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多角度地对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优势进行了深入的综述和探讨,充分体现了国际学生对中西医结合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3 思考和总结

教育本质上不是灌输知识而是一种唤醒,提高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发展探索性学习[6],中西医结合导论教学的目的应该也在此。中西医结合是近代逐渐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如何科学地发展、发展的方向是哪里,都是值得探讨的开放性课题,良好的教育体系和方法可以有助于我们慢慢接近答案。国际学生的教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传递的同时,能更好地做到教学相长,促进文化间的交流融合,也更容易碰撞出新思路的火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及相关防控措施的特殊条件下的国际学生中西医结合导论课程教学的开展,对我们教学团队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探索的机会。切实可行的线上教学模式结合引导式讨论和开放式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反馈,为留学生进一步学习中西医结合相关临床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优化,不断引导学生对中西医结合切入点、模式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

猜你喜欢
医学教材课程
教材精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材精读
医学的进步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