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对铁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2023-04-16 00:25姚明琦张泰升
关键词:铁画芜湖传统

姚明琦,张泰升

(安徽工程大学 设计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铁画,又名“铁花”,为安徽芜湖地区的工艺美术品,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铁画起源于宋朝,于北宋时期发展成型。清代康熙年间,芜湖铁画自成一家,佳作频出,以其风格独特、技艺精湛的特点逐渐扬名四海。2006年5月20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三百多年来的传承与发展,铁画艺术已成为艺术界别具一格的瑰宝。在政府层面,2017年芜湖市正式实施《芜湖铁画保护与发展条例》,使得铁画的创新发展成为了政府重点关注保护的对象之一;在行业层面,铁画企业、从业者成立了芜湖铁画协会,以促进铁画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在高校层面,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在芜高校诸多老师和学生开始针对铁画艺术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作为地方性的传统金属工艺——芜湖铁画艺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细分市场设计制作传统铁画、旅游纪念品、礼品、家居装饰品等品类,一定程度拓展了铁画外沿及产品形式,也带动了铁画艺术的向前发展。近几年,在新冠疫情这个外因的影响下,铁画行业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没有了消费市场,铁画企业面临经营困境,铁画创作者的传承和创作积极性也受到影响。除现代消费市场的大环境外,其自身行业内诸多因素也导致了其传承困难,如年轻从业人才的断层、从业者文化素质偏低、观念的保守陈旧、创新发展乏力等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新时代人们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消费行为逐渐从功能消费转变为精神消费,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和文化信息,芜湖铁画现有的形式及功能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在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作为芜湖铁画艺术所在地的高校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域优势,能够依托自身资源结合铁画企业、铁画大师、传承人等更好地使铁画艺术在高校设计教育教学中进行融合与开拓、传承与发展。

一、铁画艺术的发展概况

1.铁画艺术的在地性

铁画艺术从材质、造型和功能的递进,已经成为我国优秀文化的象征,尤其是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迎宾厅的铁画作品《迎客松》,集坚强、和平、热情、包容、铁骨铮铮、勇于突破极限的精神于一身,是我国和平友谊的象征。其从朴素的铁匠铺中萌芽生长,成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源于先辈们的不断实践探索和金属工艺的进步,逐渐转化为一种自觉文化的追求,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文化自豪感,正如张道一先生对工艺美术曾有过精辟的论断,工艺美术讲究资生、安适、美目、怡神,铁画艺术具备这些特质。作为安徽人人尽皆知的传统手工艺,越来越多的人将铁画作为外出伴手礼、地方文化特产赠送友人,作为外乡人来芜湖旅游,也把铁画艺术作为旅游纪念品带回家,但是相较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物质的需要,铁画艺术在创新的路上依然走得艰辛缓慢。

2.铁画艺人自身问题

目前,铁画艺术的传承受经济收入、疫情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的影响,依靠铁画艺人自身已经无法更好地进行活态传承。据了解,目前铁画企业十余家,主要以储氏铁画、飞龙铁画、文典铁画、徽艺坊和芜湖工艺美术厂为代表,从事铁画艺术制作的艺人不足百人,年龄基本都在50岁以上,几乎无30岁以下的青年群体,一个行业或者技术门类看起发展的态势主要看青年群体的占比,这种形式如不采取外力介入传承,势必影响铁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在我国传统工艺中讲究师承和论资排辈,新中国成立后褚炎庆大师成立“铁画小组”带班授徒,使铁画艺术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从其开始后便讲究师承,前辈的话语权和作品价格都是晚辈无法比拟的,对于作品好坏评价和创新方向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的固有思维、文化和认识水平已经对铁画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作为大众化的传统手工艺铁画艺术,芜湖人已经很难见到大众消费,一是作为手工艺品价格高,二是审美没有跟上新时代人们的需要,其在地性正在慢慢消失。铁画作为视觉艺术,首先要使观者眼前一亮,其次要引发观者的快感,这样的创新作品现在很少见到,多数为传统的仿古山水、扇面和梅兰竹菊等,多是大师之作价高且缺少新的形式语言,无形中使铁画丧失了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铁画艺术从业者中,如杨勇、章正贵两位师傅,与高校教师接触紧密,思维观念和制作技术得到拓展,创作的作品符合时代的审美需要,这也是院校通过教师的自身影响来传承创新铁画的形式之一。

3.高校介入铁画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

芜湖作为安徽省第二大高校聚集城市,拥有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本科高校和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专科类院校,这些为铁画艺术进入高校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申请的国家艺术基金“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掀起了铁画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高潮,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学员,通过两个月的时间学习铁画艺术锻制技艺,并创新设计了近百件作品,使铁画艺术的形式外沿和功用得到了拓展,但这种形式无法继续延续。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大师进校园的方式,建立校内大师工作室来传承铁画艺术,侧重点在技艺的传承。安徽工程大学依托工艺美术专业以金属工艺为基础,与铁画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方式来传承和创新铁画艺术,通过课程的融合开拓使铁画艺术在学生中进行传承;另外通过在毕业设计指导中聘请铁画大师作为校外导师,使铁画的创新从理论到实践得以实现,众多毕业创作将纤维艺术、金属浮雕、3D打印等和铁画艺术进行结合,使得铁画艺术在材质、造型和功用上得到了新的发展。但是,多数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进入铁画行业从事铁画艺术创作,主要原因一是主观条件,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精神、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二是客观条件工资收入低、工作枯燥劳累、看不到发展的希望,如此铁画的行业依然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融入,改变不了后继无人的现象。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大有可为,能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富民强有力的抓手。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力量,从事手工艺有着自身优势,除了手工艺自身的门槛低、经济投入少、效益见效快之外,大学生具备设计思维和创意性、实践性强的特点,符合新时代手工艺的发展需求,如果选择某种工艺深耕下去,不仅促进了工艺的传承、乡村文化的再生,更有利于乡村振兴目标的早日实现。在某种传统手工艺依靠自身无法进行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时,地方高校有义务和责任介入促进其发展振兴。

二、铁画艺术的工艺传承

1.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

铁画艺术的传承,始终都是靠着拜师学艺,或者子承父艺这种单一的方式传艺授技,加上铁画行业市场的狭小,老师父不愿意收徒让更多的人进入铁画行业内分一杯羹,使得铁画艺术在传承中无法吸纳新人,导致后继无人的局面。这就迫切需求铁画艺术走进院校,发挥高校资源,培养青年铁画艺术人才。铁画艺术与高校设计类专业联姻,是铁画艺术传承的巨大进步,因为这里是青年人的聚集地,目前已有的院校传承突破了传统的师徒制,提高了技艺传承的效率,培养了一批敢于动手、善于创新、高学历的人才。

院校传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多地重视技艺研习或产品创新,而忽略了传统工艺中的工匠精神培养,仅仅是“学习铁画历史、铁画名人、铁画的审美意义以及无所不及地追求创新、谈创新,但如果不基于传承铁画人的工匠精神这一前提,所有的这一切只是没有灵魂的皮囊,只能在形式上换取微不足道的经济效益”[1]。缺乏工匠精神表现之一就是对传统工艺的浅尝辄止、怕吃苦、心浮气躁、看重眼前利益,追求快和舒服,需知这与铁画艺术蕴含的铁骨铮铮精神格格不入,也是导致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进入铁画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造物所忌者巧,与人相见以诚。”做人与做事同理,唯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才能有所成就,工匠精神是支撑和延续华夏几千年文明的根本,铁画艺术作为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文脉,在院校传承中首先要使学生树立“须知有希望之处必有磨炼”的意识,培养其工匠精神的养成和文化自信,使学生以极强的文化自豪感和热情投入到铁画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之中,需知时代在变,传道授业的形式也要变化,如此才能吸引青年人到铁画行业中实现个人价值,促进铁画艺术的健康有序活态传承。

2.重视由手工到产业完整形制的培养

铁画艺术作为一种承载着社会意义、文化现象和精神象征的有形“物”,要思考在传承与发展中如何表达其所承载的“在地性”“时代审美”“工匠精神”等相关信息,通过院校传承中挖掘在手工艺背后隐形的文化积淀,运用于铁画艺术从手工技艺到产业发展的整个传承体系中,势必带来根深叶茂的结果。

在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手工一工匠一工作一产业”的完整形制,浙江师范大学陈华文教授指出非遗需要区域性整体保护,不能只关注非遗发展中的某一点,中国美术学院杭间教授指出需关注产业的大格局,从背后的文化、制度、民生等去考虑。因此,首先,院校传承中不能仅仅落点于“手工技艺”或者“创新设计”,强调单独的技艺传承、产品创新不利于传统工艺的可持续传承发展,需要采取“融合与开拓”的思维方式,聚焦于手工艺发展的完整形制,使学生首先对学习手工艺感兴趣,并掌握该门技艺。其次,培养工匠精神,形成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再次把手工艺当成一种日后谋生的工作。最后,怀抱着梦想,把手工艺做成事业、变成产业,树立整体传承和发展观念,如此既能使青年大学生投身于传统工艺中进行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又能从根源上促进铁画艺术的振兴。

三、铁画艺术的创新设计

1.从传统题材向现代题材转变

手工艺是对自然物品的充分认识后通过特定的工艺流程开启其物用价值,是人类文明积淀出的智慧结晶。铁画艺术的传统题材以效仿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为主,以铁为材质,通过特殊技艺制作而成,故芜湖铁画有“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之美称。其中常见的有像梅兰竹菊、奇松怪柏等植物,鱼鸟虫蝶等动物,高山、磐石、江河、瀑布等景象,以及远眺之诗人、赏花之女子等人物。由此可见,传统铁画过分依赖于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从事铁画艺术创作和制作的师傅基本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和设计教育,不具备创作新题材和新形式的能力,故此在铁画发展上难以改变传统题材的影响。题材的创新对于手工艺来说一直都是特别复杂的工程,现有的铁画作品错误地借鉴其他艺术门类,丢弃了铁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使得在铁画的创新历程中出现了“创新不如传统”的尴尬局面。对此,铁画题材的创新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借助高校的专业和人才优势挖掘铁画题材的深度,老题新做,让铁画作品在传统的题材选取上结合现代大众的审美,从构图和立意上要求新颖,从锻造手法上追求极致,达到尽精微致广大的效果。如集万家优点,完全手工锻打而成的铁画屏风《迎客松》,此屏以安徽师范大学美术教师王石岑的绘画作品《黄山迎客松》为蓝本,为创作成铁画艺术作品几经修改后成型,储炎庆大师率领几大弟子日夜锤炼,将迎客松刚毅挺拔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铁画《迎客松》自作成以来倍受好评,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迎宾厅中,代表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礼迎天下的改革开放胸怀,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铮铮铁骨的气概。第二,借助不同艺术类专业拓展铁画题材的广度,将其他艺术形式与铁画艺术相结合,博览众长,创造出新的题材,其他类别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陶瓷、染织都在题材上进行了新的变化。安徽工程大学的毕业设计作品《绿水青山》和《大美黄山》,都是传统题材结合新的艺术形式再现,如作品《绿水青山》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创作理念,运用纤维艺术的传统编织方式与铁画艺术相互承接互补有无,通过不同材料与工艺的结合和碰撞、对工艺相融的表现形式进行探索,表现绿水青山的美好生活环境,材质的一软一硬特性,使两者在同一画面之中拥有各自不同的视觉效果,前置的铁画加重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浮雕效果,而色彩丰富的纤维编织又弥补了传统铁画色彩单一的不足。

从2018年和2020年两届“芜湖铁画作品创意设计大赛”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品的题材得到了拓展,形式得到了跨界融合,尤其借鉴雕塑的造型形式,出现了生活场景、市民生活和公共建筑装饰等新式题材,在老题材方面使其从二维向三维、由线向面发展,使得铁画作品充满生机,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极大地拓宽了铁画艺术的外沿,令人大开眼界。铁画艺术自身的特点使其具有公共艺术的特性,而公共艺术不是可有可无的城市生态景观,它更加强调文化环境之价值属性和文化场的营造,一件公共艺术除了审美化的外表之外,更注重内在的文化讯息以及与外部建筑所在空间的关系,公共艺术的立体多元属性,有助于实现与公众的互动、对话、生发。将铁画艺术引入公共艺术范畴,是使传统铁画走向现代艺术和生活的有效延伸。

2.艺术形式的转变

铁画艺术作品以传统题材的意象为基础,将铁画的艺术形式大致分为铁画灯、尺幅小景、铁字、铁画屏风四类[2]。除此之外,园林建筑师们也会使用铁画艺术装饰漏窗,镶嵌于公园景观之中,还出现了瓷盘铁画和盆景铁画,不过还是以中国传统绘画为蓝本的居多,使得芜湖铁画的艺术形式更多地表现在平面的“画”上。而作为以铁为基的工艺美术品,铁画完全具备雕塑的立体形态,只是传统的艺术意识把铁画固定在了二维空间,受从业者文化素养和本身的习惯思维所限,一直无法跳脱于传统绘画的影响。在2020年第二届“芜湖铁画作品创意设计大赛”中,出现了高浮雕、神龛式、线刻、镂空式和不同工艺美术的跨界结合式等艺术形式,主要向三维形式发展,开阔了铁画艺术创作的空间。如桌上器《松鹤延年》以老题材赋予其新的形式,立体造型结合色彩,塑造了不同于传统形式的铁画;高文清大师将传统题材荷花与陶瓷结合,以插花的形式进行呈现,别具韵味,符合现代家庭装饰使用。另外,由于铁画特殊的材质以及表现手法,与一些现代艺术表达方式不谋而和,如铁画师父章正贵制作的《鸟窝》,以铁画技法锻制一根一根铁线,通过焊接组合成立体的鸟窝,展现了铁画锻制技艺“能将钢铁绕指柔”的特点,该作品使铁画艺术延伸到装置艺术或实验艺术之中,通过作品表达一种观念,鸟类和人一样也住进了钢筋混凝土的家园,是对城市化发展不重视环境和自然的无声抗诉,是对新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的赞美。

以上创新形式与社会的技术成果有一定关系,技术为天下公器,通过交流得到提高,行业的封闭观念导致技术流通不畅,因此不能固执于铁画原有的工具来制作铁画,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红炉加热锻造到今天一直沿用的点焊机加热在工具上有了大的改观,如果继续创新,那么势必要改良工具或引入新的工具。只要把握现代技术手段和艺术的审美特质,才能极大地丰富铁画艺术的形式,除铁画艺术作品本身可以改变外,铁画作品的装裱也可以作出新的创新,目前这方面还较少被关注,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目前所有的铁画装裱材料和形式都过于陈旧,在形式创新和新材料使用上还没有专门的人进行研究,铁画从业者只关注于铁画的技艺和形式创新,装裱的工作却是铁画企业在负责,造成装裱和铁画艺术作品的创作相分离。铁画艺人和从业者如果针对装裱进行研究和创新,同样可以丰富作品的艺术形式。

3.从装饰到实用

总体来说,铁画艺术目前还是以装饰为主,受传统焊接技法和材料规格的限制,铁画艺术很长一段时间是墙上供人欣赏的画作,只是换了一种材质而已,这也是其名称为“铁画”的原因,使得铁画艺术作品使用价值略显单一,主要作为观赏性作品被购买,没有较高的实用性,想要提高铁画的实用性,就得让铁画作品生活化,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这需要铁画艺术从焊接技术上进行改变,目前铁画艺术三维作品基本采用电焊来完成,传统的点焊和红炉达不到立体焊接的目的。这样既不会打破铁画艺术原有的优势,也可以取长补短,配合新兴产业融入流行元素进行创新。例如,铁画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硬度高,较强的文化艺术性,可以用作高档礼品的包装,可以制作成时尚灯具茶器或香器,也可以融合到家具设计中。在国家政策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铁画艺人的努力和非遗研培的帮扶,铁画艺术正在从传统向现代,从装饰向实用转变,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店铺装修和灯具中出现了铁画艺术的影子,已改曾经铁画只能作为墙上悬挂画的地位,但还只是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主流。铁画艺术从装饰到实用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相信随着高校介入铁画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中,铁画的装饰性和实用性会完美地融合发展,拓宽铁画艺术的创新路径。

4.审美与市场需求结合

铁画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受到高校学者的关注,研究更多的是针对其历史文化、技艺传承、审美和创新设计等,较少关注铁画艺术在院校中的传承创新、铁画艺术的店面装修及其市场营销的方式。铁画艺术走向市场经济已有很多年,形成了铁画艺人与铁画企业的隐形合作关系,按作品定价格或者企业委托制作,已经约定成俗,但是市场上的销售还是以企业为核心,主要依靠门店销售,消费者购买用途也多为送礼,这就限制了铁画的市场需求。开创铁画新的功用,让铁画市场变得开阔起来,是铁画艺人、学者和政府共同的责任,高校拥有多学科多专业,在新文科新工科的建设背景下,能够打破专业壁垒拓展铁画艺术的实用功能,在结合市场营销策划,给铁画新的面貌,使人们摆脱原有的认识。

铁画艺术在创作过程中,由于脱胎于中国画以及传统锻造艺术,创作者的审美往往与大众的审美大相径庭,其作品本身的色彩又只有黑色,使得铁画艺术作品难以被大众接受,这就迫切需要铁画创作者将作品拉近大众的审美,以致后来研发出镀金铁画、彩色铁画等。著名雕塑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谭勋创作的铁画作品《一把扫帚》,将日常之物与大众的审美相结合,既有人眼可见的部分,也有作者内心的想法,使作品变得生动活泼;其创作的另一作品《草》则奔放与细腻共存,将普普通通的铁丝赋予人文情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突破了铁画艺术给人传统的审美习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进步,大众的审美也不断朝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铁画艺人们需要不断发掘消费者审美的偏差与共同点,多出去参加展览拓宽眼界,提高自身的审美。铁画艺术的市场也需要拓展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方向发展,以定制的形式满足客户需求,与陶瓷、银铜器等实用器物进行结合,通过不同材质赋予作品不同的审美品位,这样才能使得铁画艺术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结语

铁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瑰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转型永远都是从事铁画艺术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融入铁画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有助于解决传承后继无人、产品创新设计和产业发展等系列问题,更好地带动人们发家致富。如何传承好这门技艺?如何在创新转型的道路上良性发展?如何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使铁画艺术再创辉煌?需要正视非遗的活态流变特性,结合高校资源以开放的心态、务实的态度和工匠精神的坚守深入研究,传承与创新铁画艺术。

猜你喜欢
铁画芜湖传统
“有温度”的铁画
——储铁艺铁画作品欣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芜湖滨江天际线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探访非遗芜湖铁画传统手艺获新生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芜湖铁画的价值探索
芜湖铁画艺术品产业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