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强
桂平市油麻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桂平 537207
柑橘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及国际贸易第一大水果,在全球整个水果产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种植柑橘的国家已超过100 个,而我国是柑橘的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最早的国家。近几十年来,我国柑橘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柑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高密度、单一的种植形式导致柑橘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加大。同时,农户在柑橘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不仅不符合当今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而且长期使用农药会提升柑橘病虫害的抗药性。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1]。因此,今后在柑橘病虫害防控方面,各柑橘产区应积极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以提高柑橘病虫害防控效率、保护种植环境,从而提高柑橘的产量和品质[2]。
常见的柑橘虫害有介壳虫、红蜘蛛、蚜虫、潜叶蛾、锈壁虱等。在柑橘虫害防控工作中,针对不同的虫害需要选取不同的防控措施,以提高柑橘的产量和品质。
1.1.1 介壳虫
介壳虫在柑橘果、叶、枝上均可存在,具有危害性大、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其若虫、成虫口器为针状,可吸取柑橘枝、叶组织的汁液,导致柑橘全株死亡或部分枝条萎缩。夏季高温高湿,是柑橘介壳虫害多发的季节。
1.1.2 红蜘蛛
红蜘蛛虫口基数大、可全年繁殖,每年4—5 月、9—11 月为其高发期。红蜘蛛成虫、若虫、幼虫聚集在柑橘果实、嫩枝和叶片上吸取汁液,受害叶片无光泽、出现密集白点,严重时可引起落叶。
1.1.3 蚜虫
蚜虫繁殖速度极快,主要通过吸食柑橘叶片、果实、花朵汁液成活。幼嫩组织受害后,形成凹凸不平的皱缩。蚜虫排泄的蜜露常导致煤烟病发生,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蚜虫在我国分布极广,所有柑橘种植区均有发生。
1.1.4 潜叶蛾
潜叶蛾发生世代多、时间长且繁殖快,危害相对严重。6 月初潜叶蛾病害即可发生,7—9 月其危害最严重,可一直延续至10 月上旬。潜叶蛾主要损害柑橘嫩枝、嫩叶,使其生长受阻,叶片脆硬脱落,从而影响抽梢和树势。
1.1.5 锈壁虱
锈壁虱成螨、若螨以口器刺入柑橘组织吸食汁液,造成细胞破裂,细胞液渗出,细胞液氧化后受损部位变成褐色或污黑色。锈壁虱危害叶片,会造成叶小、畸形;危害果实,可导致果实品质差,从而失去商品价值。
常见的柑橘病害有溃疡病、炭疽病、煤污病、黄龙病、疮痂病和日灼病等。在柑橘病害防控工作中,针对不同的病害同样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以提高柑橘的产量和品质。
1.2.1 溃疡病
多雨、高湿、高温是溃疡病发生的主要诱因。该病可发生于4—11月,9月时危害最为严重。该病害危害柑橘新梢、花、叶及果实。苗木和幼树受害特别严重会造成落叶、枯梢,影响树势;果实受害重者落果,轻者带有病疤不耐贮藏,易发生腐烂,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使经济效益受损[3]。
1.2.2 炭疽病
柑橘炭疽病具有防治难度大、侵染时间长、危害范围广等特点,常引起大量落叶、落果、枝梢枯死和树皮爆裂,严重时可致整株死亡。栽培管理不善,冻害严重,早春低温潮湿,夏秋季高温多雨,都会加剧炭疽病的发生。柑橘幼果期受害,会产生僵果;膨大期果实受害,果实表皮会出现干疤状、泪痕状病斑。
1.2.3 煤污病
煤污病常发生于管理粗放、树势较弱、通风透气性差、光照条件较差的柑橘果园。发病初期,树梢、叶片、果实可见褐色小霉点,若防治不及时,小霉点会逐渐扩大,形成绒毛状暗褐色、黑色霉层,从而对植株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导致树势早衰、花量减少、坐果率降低。
1.2.4 黄龙病
黄龙病是由亚洲韧皮杆菌侵染引起的、发生在柑橘上的一种病害,以树叶黄化、叶脉肿大、叶片脆硬为典型表现。染病初期,柑橘出现少量黄梢、红鼻子果,与营养不良表现相似,且可能出现花瓣易脱落、提前开花等异常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根系坏死、腐烂等现象。
1.2.5 疮痂病
疮痂病常发生于柑橘嫩叶、嫩梢、幼果等幼嫩组织和器官。受病菌侵害的叶片初期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之后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蜡黄色,病斑木质化且凸起,多向叶背面突出而叶面凹陷,叶背面部位突起呈圆锥形的疮痂,似牛角或漏斗状,表面粗糙。天气潮湿时,病斑顶部有一层灰色霉状物。幼果初期受害时也会出现上述症状,受害严重时病斑聚集成片,可引起早期落果。受害较轻的幼果,多数发育不良,表面粗糙,果小、味酸、皮厚,或成为畸形果。
1.2.6 日灼病
日灼病是高温季节的一种常见生理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树皮。每年6—9 月,高温干旱,柑橘果、叶在烈日强光下持续暴晒,引起果皮、叶肉生长受阻,导致叶片失绿或者局部干枯,给果农带来重大损失。
首先,对柑橘园内恶性杂草(高秆、深根)进行全面铲除,以与柑橘无共生性病虫害、浅根、矮生为基本原则适当留草,如三叶草、百喜草等。同时,配合栽种紫苏、豆类、蓖麻、丝瓜等,并进行鸡类养殖,降低虫害发生风险。其次,引入病虫害的天敌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控,如引入瓢虫对蚜虫进行防治。最后,合理使用阿维菌素、巴氏钝绥螨虫等生物制剂。阿维菌素属于生物诱杀剂,将其稀释后喷洒于果实密度大、枝叶繁茂的柑橘叶片背面,能够杀死介壳虫、红蜘蛛、锈壁虱和潜叶蛾成虫。巴氏钝绥螨虫属于杀虫螨。在柑橘螨类虫害高发期,可在柑橘园内释放巴氏钝绥螨,释放前避免使用杀螨剂、化学除草剂,释放后确保无大风或降雨天气[4]。
对于具有趋色、趋光性的害虫,如潜叶蛾、金龟子、吸果夜蛾等,在其高发时间段,在柑橘园内吊挂频振式杀虫灯及太阳能杀虫灯,夜间打开杀虫灯,日间关闭杀虫灯,每7 d 清理1 次虫袋。另外,可使用糖醋液诱杀害虫,将糖醋液置于敞口容器内,并将其悬挂于柑橘园。悬挂数量根据虫口密度、柑橘树势决定,一般每棵树悬挂3~5个。
2.3.1 合理选择种植园地和优良品种
根据柑橘喜湿、挂果后喜阴凉、需要土壤中有充足的氧气等特性,在种植园地的选择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交通便利、灌溉条件好、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地块。选择园地时也要特别注意农业设施的建设,远离污染源。另外,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农户应合理选择柑橘品种。例如,在溃疡病高发区,可以栽种温柑、红橘等品种;在木虱病高发区,可以栽种金柑、南丰蜜桔等品种,避免种植椪柑、温柑等品种。
2.3.2 采用无病材料实现苗木繁殖
部分柑橘病虫害是由柑橘本身携带的病虫源进行大规模传播而导致的,如黄龙病,而黄龙病的产生与嫁接过程存在较大的联系。因此,农户应加大无病苗圃管理力度,增加植物检疫次数,选苗时避免选择来自疫区的苗木。另外,林业技术人员需要选用无病材料来构建苗木繁殖体系,从源头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5]。
在柑橘介壳虫、蚜虫、锈壁虱第一代卵的盛孵期喷药,每隔10~15 d 喷1 次药,连续用药2 次,第二代、第三代盛期兼治。药剂方面,农户可选择99%矿物油乳剂100~2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 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3 000~5 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 000~2 000 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 000~1 500 倍液、48%毒死蜱乳油1 000 倍液等交替使用。
为有效防治红蜘蛛,在柑橘采果至春芽萌动前,可选择99%矿物油乳剂150~300 倍液和5%阿维菌素乳油5 000 倍液进行清园;其他时期可选择5%阿维菌素乳油5 000 倍液、20%乙螨唑悬浮剂3 000~4 000 倍液、5%噻螨酮乳油2 000~3 000 倍液、24%螺螨酯悬浮剂3 000 倍液、30%三唑锡·乙螨唑悬浮剂5 000 倍液、30%乙唑螨腈悬浮剂3 000~4 000 倍液、45%联苯肼酯·乙螨唑悬浮剂5 000 倍液等交替使用。
为有效防治溃疡病、炭疽病、煤污病、疮痂病,农户可于春季柑橘开花前和落花后各喷施1次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水质量比为0.5∶1.0∶100.0);夏梢期和秋梢期,在新芽萌发至米粒大小和新梢叶片转绿时各喷施1次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水质量比为0.5∶0.5∶100.0)、20%噻唑锌悬浮剂300~500 倍液。新梢叶片发病初期,农户可喷施45%代森铵水剂500 倍液、20%氧氯化铜水剂600 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2%春雷霉素液剂500 倍液、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300~500 倍液等,每隔10~15 d喷1次,共喷施2次[6]。
在使用化学药剂的过程中,农户应注意更换品种、更换类型,避免病虫害产生耐药性。同时,应科学、合理用药,避免出现超浓度药害、混配药害、漂移药害、无视物候期药害等。
在柑橘种植过程中,农户应合理应用生物、物理、农业等绿色防控技术,尽可能改善柑橘园生态环境,增强柑橘抗病虫害能力,持续、安全、高效地解决柑橘病虫害问题,最终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民增收增效的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