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与促进路径

2023-04-15 08:25:40王华丽
乡村科技 2023年24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成果主体

陈 焕 王华丽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0 引言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科技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包括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不强、投入水平不高、技术转化率低和缺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基于此,笔者深入研究农业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重点关注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

1 农业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

1.1 农业科技创新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而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培育优良品种,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绿色发展,发展智慧农业。例如,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抗逆、节水、节肥、节药等特性的作物品种;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可以改造传统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利用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可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发展智慧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调控。这些科技创新可以促使农业发展实现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形成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

1.2 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增强粮食供给能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可以严格耕地保护,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利用遥感监测、土地调查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等技术,可以实现耕地数量的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利用土壤改良、有机肥替代、微生物修复等技术,可以提高耕地质量;利用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水土保持等技术,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率;利用绿色防控、生物防治、无公害生产等技术,可以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些科技创新可以促使我国农业走生态低碳发展之路,赓续农耕文明[2]。

1.3 农业科技创新是增进农民收入和福祉的途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要想增进农民收入和福祉,必须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参与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例如,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区块链等技术,可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通产销对接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云平台等技术,可以培育发展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支持;通过校地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式,可以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科技创新需求与供给匹配度,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3]。

2 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创新主体缺乏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主体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执行者和推动者,包括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农民等。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主体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农业科研机构、高校的科研方向和课题设置往往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和市场预期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导致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不高。其次,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和能力不足,主要依赖于引进和仿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缺乏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最后,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弱,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水平不高,缺乏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适应农业生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4]。

2.2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投入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是决定农业科技创新规模和质量的关键因素。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首先,农业科技创新的总体投入水平不高,与农业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潜力不相匹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2022 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65%,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比重均在1%以上。其次,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结构不合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缺乏多元化的投入主体和渠道。据统计,2022 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政府投入占总投入的76.3%,而社会投入仅占23.7%[5]。最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效率不高,存在一些重复投入的现象,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难以保证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3 农业技术转化率低

农业技术转化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和应用的关键步骤。但目前,我国农业技术转化率还较低。首先,农业技术转化的机制和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不明确,影响农业技术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农业技术转化的平台和载体不完善,缺乏专业的技术转化机构和服务网络,导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影响农业技术转化的效率和质量。最后,农业技术转化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缺乏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技术转化方案和产品,导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不强,影响农业技术转化的效果和价值。

2.4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缺乏

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的措施

3.1 提高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提高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各地应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提高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3.1.1 提升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各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应优化科研方向和课题设置,更好地对接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3.1.2 提升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各农业企业应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和原创创新,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推动整个农业产业链创新发展。

3.1.3 提升农民的科技创新能力

主从模式是最标准、最简单的双机热备,即是目前通常所说的Active/Standby方式。它使用两台服务器,一台作为主服务器(Active),运行应用系统来提供服务;另一台作为备机,安装完全一样的应用系统,但处于待机状态(Standby)。当Active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软件诊测(一般是通过心跳诊断)将Standby机器激活,保证应用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使用。

各地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意识。此外,各地应建立创新奖励机制,鼓励农民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分享实践经验,推动农业实践的创新和升级[7]。

提高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长期、可持续成果的基础。通过对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农民等各方的综合支持,促进各方密切合作与交流,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有机的创新体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向前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持。

3.2 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加强投入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保障,直接影响农业科技创新的规模和质量。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效果,必须采取措施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以确保研发资金充足。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2.1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总体投入力度

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强度和密度,可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因此,各地应增加对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直接财政支持,确保其有足够的经费用于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

3.2.2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结构

各地应增加社会投入的比重,引入多元化的投入主体和渠道,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多方参与的投入机制。通过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科技创新,可以更好地发挥各方的优势,确保创新的全局性和协同性。

3.2.3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效率

各地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进行评估,避免重复投入现象的出现,保证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科学的评估能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纠正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回报率和性价比。这包括对项目进展、成果转化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最大限度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8]。

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效果的必要条件。多方位的投入手段有利于确保资金充足、多元和高效使用,将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3.3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提高农业技术转化率

农业技术转化是农业科技创新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促使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和应用的关键步骤。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果,各地必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提高农业技术转化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3.1 完善农业技术转化的机制和制度

各地应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增加相关人员农业技术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制定明确的法规和政策,保障创新者的权益,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技术转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3.3.2 建设农业技术转化的平台和载体

各地应发挥专业的技术转化机构和服务网络的作用,解决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同时,建立全面、高效的农业技术转化平台,促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快速、更广泛地传播和应用,提高农业技术转化的效率和质量。

3.3.3 提升农业技术转化的能力和水平

各地应加强与农民密切合作,了解其实际需求,制订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技术转化方案,确保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可以提升农业技术转化的效果和价值,使创新成果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这些措施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提高农业技术转化率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农业生产,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3.4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服务水平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是提供农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服务的重要载体。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服务水平,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效果的关键手段。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首先,建设全面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满足农业科技创新各主体(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农民等)和各环节的服务需求,确保服务平台能全面支持整个创新链条。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服务供给能力,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其次,建设专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服务质量和效果。专业服务平台可以更好地解决科技创新中的问题,推动创新更快速、更顺畅地推进。

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建设先进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服务效率和便利性,扩大服务的范围和覆盖面。同时,网络化的服务平台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和推广[9]。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措施。建立全面、专业、先进的服务平台,可以更好地支持各创新主体,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4 结束语

农业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可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增进农民收入和福祉,推动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研发水平不高、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释放并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潜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让农村地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成果主体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38
工大成果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