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褚仁远 瞿小妹 许烨 王晓瑛 周行涛 孙兴怀
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所成的像并非在一个焦点,而是在同一空间的不同位置的两条交线和最小弥散圆的一种屈光状态,称为散光。散光可由角膜或晶状体产生,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相互垂直者为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位于90°±30°位置的散光被称为顺规散光。
众所周知,角膜是眼屈光系统中屈光力最大的组织,占全眼屈光力的70%[1]。因此,讨论顺规性散光矫正为什么要低矫处理时,也可简单用角膜来解释。常规的角膜地形图检查能够一目了然地反映出角膜性散光在散光中的重要地位。
通俗来讲,如果把眼球看作一个光学球面体,此时的眼球就相当于一个“圆西瓜”。圆西瓜可以滚来滚去,说明光线聚焦没有散开,所以没有散光。如果这个光学球体不是圆西瓜,而是一个冬瓜,此时光线的焦点散开了,没有一个中心,就成为散光。冬瓜无法四面滚动,要么横着放,要么竖放或斜放。如是横放,这类“冬瓜眼球”为顺规性散光,竖放的则为逆规性散光,斜放的则为斜向散光。至于为何横放的“冬瓜眼球”为顺规性散光?顾名思义,遵顺生理规律:人类的上下眼睑对眼球,特别是角膜的上下重复挤压,导致形成了横放着的“冬瓜眼球”。
在信息获取中,眼球不断运动着视物,相应地,上下眼睑频繁眨动,平均每分钟眨眼15~26次。当儿童出现了屈光不正,特别是近视后,由于看不清物体,无条件地反射增加了调节力,使得双眼需眯起来视物,此时上下眼睑挤压柔软的眼球,特别是直接接触到柔软的角膜组织。给原本的“西瓜眼球”一个上下挤压的作用,使 “西瓜眼球”变成一个横放的“冬瓜眼球”,原本横放的“冬瓜眼球”则变成横放着的“长冬瓜眼球”。此时,原来由于眼睑挤压所附加的顺规性散光也就没有了。而顺规性散光在矫正时应作低矫处理也比较合理。笔者所在医院从2000年开始对顺规性散光的儿童青少年常规减0.25DC给予配镜处方[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凯教授对“为什么顺规性散光必须低矫呢?”给予更直接的表述:减少眼睑对眼球的过分压力,有利于眼球的正视化。
青少年顺规性散光应作低矫处理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儿童青少年眼球和全身组织器官一样,柔软富有弹性,眨眼时容易使得眼球变成横放的 “冬瓜”。验光实践中,约85%的儿童都存在顺规性散光。随着年龄增大,尤其是老年时期,眼球也和全身其他组织一样,柔软度下降,弹性降低,上下眼睑的压力作用减小,所以临床上发现约70%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都有逆规性或斜向散光。也就是说,在人类从幼儿变成老年人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顺规性散光也在逐渐降低,为了给散光的发展方向留有余地,应该对儿童青少年的顺规性散光进行低矫处理,有利于儿童眼球的正常发育,从远视眼储备功能下降,逐渐向正视眼眼球发育的正视化过程。
现今不少专业人士常规足矫处方的方式其实有失偏颇,应在儿童青少年进行正确验光后,若发现存在顺规性散光,作低矫处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