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杏,骆京津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是一种非典型哮喘,好发于儿童,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肺炎、慢性咽炎、百日咳等呼吸系统疾病[1-2]。当医师临床经验不足或缺乏疾病认知时,容易导致CVA被误诊而延迟治疗,加重患儿病情,并发展为典型哮喘,严重影响疾病预后[3]。为进一步提高对CVA诊断准确率,改善患儿预后,本研究对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5例误诊CVA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降低临床误诊或漏诊率,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2例,女3例;年龄3~14(4.76±2.03)岁;病程0.5~3.0(1.74±0.67)年;诱发因素:吸入冷空气2例,气候改变1例,呼吸道感染2例;过敏史:有2例,无3例;哮喘家族史:有1例,无4例。
1.2诊治经过 ①3例因慢性咳嗽持续3个月~2.5年,复发1周入院治疗。临床症状:皆表现为持续刺激性咳嗽,晨起或夜间咳嗽加剧,受到冷空气、运动等刺激时咳嗽加剧,无痰,无喘息,咽部有痒感。体征:体温<38 ℃,心率60~100/min,呼吸20~30/min,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咽后壁存在少量滤泡样增生,双肺呼吸音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7~15.1)×109/L;中性粒细胞0.74~0.82;淋巴细胞0.17~0.32;嗜酸粒细胞0.02~0.06;行结核抗体、红细胞沉降率、支原体抗体检查结果无异常。影像学检查:2例X线胸片显示无异常,1例有肺部纹理增粗。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拟诊慢性咽炎收入我院。②2例以0.5~3.0年慢性咳嗽入我院诊治。临床症状:皆表现为刺激性干咳,轻重不一,晨起咳嗽加重,无喘息,无痰液,咽部有灼热感、痒感。体征:体温<38 ℃,心率60~100/min,呼吸25~40/min,扁桃体肿大,咽部有明显充血,双肺呼吸音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3~17.15)×109/L;中性粒细胞0.92~1.13;淋巴细胞0.27~0.46;嗜酸粒细胞0.04~0.09;行结核抗体、红细胞沉降率、支原体抗体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影像学检查:2例X线胸片显示有肺部纹理增粗。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拟诊慢性咽炎收入我院。
2.1误诊情况 本组5例均误诊为慢性咽炎,误诊时间1~15(7.43±1.62)个月。
2.2确诊及治疗经过 ①3例因慢性咳嗽持续3个月~2.5年,复发1周入院治疗,其中2例发病后曾经于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为慢性咽炎,服用对症药物(具体药物不详)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遂来我院就诊;1例在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慢性咽炎,接受相关治疗后咳嗽无改善,遂入院接受治疗。3例入院后拟诊为慢性咽炎,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咽炎片等综合治疗5 d后,2例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咳嗽缓解(晨起、夜间咳嗽仍较严重)。3例进一步完善支气管激发及舒张试验(阳性)、皮肤变应原试验(1例阳性,2例阴性)、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83%]。追问家属关于患儿的过敏史、哮喘家族史、咳嗽特征,结合相关病因及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CVA。②2例以0.5~3.0年慢性咳嗽入院诊治。其中1例父母自认为患儿为着凉引起的咽炎,自行去药店购买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服用后咳嗽减轻,但是受刺激后咳嗽加剧,遂来我院就诊;另1例在我院门诊按照慢性咽炎治疗后无明显效果,入院治疗。2例入院后拟诊为慢性咽炎,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咽炎片等综合治疗5 d后,咳嗽均未改善。进一步完善支气管激发及舒张试验(阳性)、皮肤变应原试验(1例阳性,1例阴性)、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83%]。详细询问家属关于患儿的发病诱因、既往病史、咳嗽特征,最终确诊为CVA。CVA诊断标准参考《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4]。
2.3治疗和预后 确诊为CVA后,口服沙丁胺醇0.15 mg/kg,3/d;口服氯雷他定5~10 mg/d,1/d;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1周后5例咳嗽症状明显好转,治疗1个月后3例咳嗽症状消失,治疗2个月后另外2例咳嗽症状消失。
3.1疾病概述 CVA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属于哮喘的一种亚型,主要以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30 d)为主要临床特征,一般不伴有气急、喘息等典型哮喘的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5]。CVA的致病机理尚无明确定论,相关学者认为可能与慢性气道炎症、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6]。根据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CVA的发病率占儿童哮喘的0.29%,是导致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其高发人群为3~6岁儿童[7]。大部分CVA患儿经过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等治疗后,转归良好[8]。目前,临床根据既往病史、临床特征、支气管激发及舒张试验、肺功能检查等诊断CVA较为容易[9]。但是部分医师诊治经验不足,缺乏对疾病认知,且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有限,无法完善各项针对性检查,容易将CVA误诊为常见多发病,导致疾病久治不愈,病情发展,进而诱发典型性哮喘,预后不良。本研究5例误诊为慢性咽炎的CVA患儿,确诊后接受沙丁胺醇、氯雷他定、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等治疗,咳嗽症状均消失,预后较好。
3.2鉴别诊断 CVA患儿仅表现为慢性咳嗽,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其咳嗽多为反复持续性出现,且晨起、夜间咳嗽加重,肺部体征无异常,部分患儿存在过敏史或哮喘家族史,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加重病情[10-11]。CVA患儿经抗感染及止咳治疗无显著效果,再结合支气管激发及舒张试验结果阳性、肺功能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即可诊断为CVA[12]。因CVA起病隐匿,与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容易误诊为支气管肺炎、慢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13]。本研究5例CVA患儿均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慢性咽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无痰液分泌,咽部充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痒感、异物感等,且晨起咳嗽加重,容易引起恶心[14]。慢性咽炎的咳嗽特点与CVA相似,容易发生混淆,但前者经抗感染治疗后效果较好,而后者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需加以鉴别。慢性咽炎一般仅结合患儿病史、咽部症状或体征等即可诊断,不需要进行胸部X线检查,而进行支气管激发及舒张试验、皮肤变应原试验即可与CVA鉴别。
3.3误诊原因分析 ①临床症状不典型:本组5例均因反复持续出现的慢性咳嗽入院,咳嗽轻重不一,且晨起、夜间加重,无其他特异性临床症状,初诊医师对CVA的警惕性不高,容易因咽部症状或体征显著而误诊为慢性咽炎[15]。②缺乏疾病认知:在患儿家属方面,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对CVA认知不足,常规思维认为是着凉引起的咽炎,于是自行去药店购买药物,进而影响病情判断,导致医师误诊;部分家属隐瞒患儿既往病史(过敏史、哮喘家族史),拒绝进行某些检查,导致医师无法从多角度来判断病情,进而造成误诊发生。在医师方面,CVA起病隐匿,部分临床经验不足的医师,对此病缺乏认知,在诊疗过程中未将此病纳入考虑范围;部分医师受到先入为主思维的干扰,容易将CVA误诊为常见多发病,且相关检查未完善,妄下定论;医师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未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进行综合分析,过度依赖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且受到初诊医师疾病诊断的影响,容易导致误诊发生;医师门诊的工作量大,无法对每位患儿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也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③病史询问不详细:部分医师对患儿病史询问不全面,未询问患儿的过敏史、哮喘家族史、咳嗽特征等,仅凭患儿的主诉及临床常规检查来诊断疾病,不具备发散性诊断思维,导致误诊发生。CVA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大部分患儿存在哮喘家族史、过敏史,且发病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16-17]。本组中有过敏史2例,哮喘家族史1例,若医师能够对患儿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即可联系本病,减少误诊发生。④临床检查未完善:CVA患儿的胸部X线检查结果一般无明显异常,需要借助支气管激发及舒张试验、皮肤变应原试验等检查来鉴别诊断[18],但是本组患儿初诊时均未进行上述检查,进而导致误诊发生。部分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缺乏,条件有限,无法进行某些特异性的辅助检查,对诊断CVA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⑤用药不规范: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的不规范用药是导致CVA误诊重要原因,部分医师将上述药物作为治疗咳嗽的主要方案,当患儿咳嗽轻微缓解后则认为治疗有效,导致病情进展并延误治疗[19-20]。本组5例接受针对慢性咽炎综合治疗后,其中4例咳嗽无明显缓解,1例咳嗽轻微缓解,导致病情加重,影响后续诊断。
3.4防范误诊措施 ①提高疾病认知:可通过开展座谈会、误诊病例讨论会等来提高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知能力,加强CVA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进而减少误诊发生。②扩展临床思维:临床医师在诊断过程中要避免先入为主,摒弃常规思维,将临床思维扩展,从多个方面综合评估病情,减少误判,将各种可能会发生的疾病纳入考虑范围,进而减少误诊发生。③详细询问病史并完善相关检查:不能根据患儿的主诉症状及基础检查结果草率下诊断结论,需要详细询问其既往病史,完善针对性检查,多方位分析病情,进行综合诊断。④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对于未明确诊断的患儿需要严格控制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把握适应证,以免耽误病情。
总之,CVA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征,容易被误诊为慢性咽炎。应该提高临床医师对CVA的鉴别诊断能力,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扩展临床思维,减少CVA误诊或漏诊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