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公子
公元1138年,也就是南宋绍兴八年,一个秋天的夜晚,大雨滂沱。河南南阳武侯祠里,来了一支军队。他们赶路时为了避雨,晚上要暂住在这里。这支军队训练有素,他们不吃百姓一粒粮食,不拿百姓一缕布麻。人们正好奇这是谁家的部队?只见大旗上赫然写着一个字——岳。这就是名满天下,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而打头那个人正是岳飞。
岳飞走进武侯祠,这里供奉的正是千古名臣诸葛亮。夜已深沉,更漏声声,但岳飞却睡不着。他在武侯祠里走了几圈,秉烛观看了历代先贤留下的赞颂诸葛亮的诗词和文章。他看得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回想自己如今的处境,竟和当年想要北伐的诸葛亮何其相似!
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发生了。金军撕毁停战协议,挥师南下,渡过黄河,包围了北宋都城开封。他们的目的很简单:要钱,要粮,要女人。如果不给,那每个级别的女人明码标价,拿钱来换。哪里还有钱?北宋政府只好乖乖地交出女人。根据《青宫译语》这本书里面记载,宋徽宗有34个女儿,在靖康之难中被蹂躏致死的,就有21人。可是不抵抗之下,换来的只是更多的屈辱。金军再次撕毁了协议,攻克汴京,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连同他们的妃嫔、皇族、臣子3000多人,经过一年半的跋涉,他们浩浩荡荡到了金国。他们赤身裸体,连大宋的皇帝和皇后都被扒光衣服,披上羊皮,套上牵绳,像牵牲口一样让人拉着,在金国的祠堂对他们的祖先进行叩拜。宋钦宗的皇后在“牵羊礼”之后,不堪其辱,选择了自尽。
岳飞在《满江红》里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从此后“北伐收复失地,重建我大宋神威”成了岳飞这一生的主题。他给当时跑到南方即位的宋高宗赵构上书,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说恳求陛下集结兵力,起兵北伐,收复故土,迎二帝还朝!
岳飞的上书换来了八个字的批语:“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然后他就被革除了军职军籍,逐出了军营。在那个战争年代,总是需要岳飞这样的英雄。和平时期了又把你逐出军营,要打仗了,发现没人,又把你重新召回来。
此后10年岳飞又重新投入了与金兵的战争中,并且屡创佳绩、以弱胜强。从此,岳家军成了宋军的一大主力,海内闻名。岳飞三次北伐,帮助南宋政府夺回了湖北、陕西、河南等大片领土。正当他准备再接再厉,北定中原的时候,朝中却开始有了“议和”的声音。岳飞想不明白,明明我们越来越有优势了啊,为什么要议和?于是他就上书,可是不管他再怎么上书,朝廷也依然没有动静。
“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是岳飞的夙愿。所以当他来到南阳武侯祠,看见了诸葛亮的塑像的时候,感慨万千。因为这也是一个把“北伐”当成生平夙愿的忠臣啊!
曾经好多人跟诸葛亮说:“丞相,我们有蜀道天堑,三国和平相处了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要去主动挑战十倍于我的魏军?”他说:“我知道我们去讨伐敌人,我弱他强,胜算不高,但如果不这么做,他来伐我,王业也是要败亡的。”诸葛亮像个保姆一样事无巨细地安排好宫中军中的事之后向皇帝上书:“后方我已经安排妥当了,陛下,这场战争横竖都要打,请你下令,让我北伐吧!”
多么类似的境遇!岳飞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提笔写下了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他甚至说:“读《出师表》而不泣,则其人必不忠也。”两个英雄,异世通梦,仿佛穿越了900年的时空,有了一次来自灵魂深处的交流。
也许是因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岳飞写完《出师表》的第二年,他终于迎来了第四次北伐的机会。郾城之战,岳飞以3万人打败了敌军13万人,获得了南宋建立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这场仗让敌方将领金兀术逃到了河北境内,离成功就只有一线之间了,这时候宋高宗赵构下了12道金牌,要求岳飞即刻班师回朝。这等于是把河南之地再拱手让回去,宋军10年累积下来的成果,一朝尽废。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岳飞因为被诬告谋反下了狱,秦桧以一个“莫须有”将岳飞处斩。他们最后翻看岳飞临死前的供状,只有触目惊心的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死后,给他泼的脏水还在继续。有一个狱卒冒险背出了他的遗体,埋在了钱塘门外。并且在临死前,才把这个秘密告诉儿子。20年后,岳飞的冤案终于得到了昭雪。宋孝宗降旨,将岳飞“追复原官,以礼改葬”,并且在那个狱卒后人的指引下,把他改葬到西湖栖霞岭,也就是现在的岳王庙。
今天,无论你走进哪一座武侯祠,你都会看见岳飞的《出师表》的碑刻。抑扬顿挫,举重若轻,它们的骨架是如此中正,它们的运笔是如此流畅,你完全能想象他笔走龙蛇的样子,那种汹涌澎湃的胸中情感,那种沧海横流的英雄魄力。我们之所以怀念他,是因为我们内心对于人性光辉还有一种渴望、一种尊重、一种致敬!我们看见了一个足以照耀我们的灵魂,他在启发我们,当我们遇到人性拷问的时候,我们至少知道,孰可为,孰不可为。我们至少知道这一生,这一个大写的人,应该如何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