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风云
(老河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老河口 441800)
非洲猪瘟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不仅造成生猪大量死亡,还会使猪肉市场价格产生波动,影响物价的稳定。在生猪养殖过程,养殖户为减少成本投入,常收集厨余垃圾饲喂生猪、逃避检疫、对生猪饲养环境消毒不彻底,都是养猪生产存在的安全问题,对生猪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养殖人员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对引发生猪安全的隐患和危害程度认识不清也是生猪养殖存在的安全问题。因此,应该不断加强构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提高养殖区域的安全水平。
1.1 引发猪肉价格波动 我国的疫情防控要求,非洲猪瘟暴疫区,不能将猪肉流入其他地区,导致本地的猪肉生产过量,猪肉价格持续走低;而没有非洲猪瘟的地区,没有足够的猪肉供应,导致猪肉需求量不能满足,从而导致猪肉价格上涨。非洲猪瘟发生初始阶段,人们为了储存猪肉将猪肉价格恶意抬高,使猪肉价格出现较大波动。
1.2 生猪流动受限 在生猪运输过程中,运输车内空间拥挤,容易造成生猪之间的相互交叉感染,如果运输途中出现非洲猪瘟病猪,沿途产出的粪便和污染物,会沿途传播病毒,而且在运输的过程中生猪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受到外界的惊吓、刺激或外界的特殊天气降低生猪抵抗力,从而增加生猪的感染风险。所以,疫区生猪只能在本地流通,以防止非洲猪瘟疫情扩散。但这种限制,也会使本地区猪肉滞销,由于其他地区猪肉供应不足的情况,使供需关系失衡。
1.3 导致生猪养殖企业向发达地区集中 人们会担心疫情地区的猪肉出现安全问题,因此不再购买该地区的猪肉,致使该地区养猪市场陷入低迷的状态。在肉猪养殖集中的区域,养殖设备比较发达,养殖技术相对成熟,抵抗非洲猪瘟的能力很强,因此许多的养殖企业将养猪场转移到集中区域进行管控。而其他区域的养殖会因缺乏资金投入变得落后,而且养殖人员素质较低,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较快,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变弱,造成养殖集中地区发展较快,其他地区的养殖发展相对缓慢。
1.4 导致养猪工艺发生变化 非洲猪瘟发生的地区不受养殖规模的影响,在小型、中型、大型规模的养殖环境中均可以发生大规模传播,说明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可降低生猪的抵抗能力,进而引发非洲猪瘟,所以疫情暴发过后,各大、中、小养殖场应做好自查自检工作,找出问题,改善,加强日常养猪管理,促进生猪养殖防控系统的建立。
2.1 严密排查养殖区域,积极构建疫情防控体系因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应该成立非洲猪瘟防控应急小组,由省级领导牵头,制定疫情报告并建立完善的举报、核查制度。同时需要定期对生猪养殖区域及屠宰场进行非洲猪瘟全面排查,与养殖区域和屠宰场签订疫情排查承诺书,并建立养殖场和屠宰场的排查报告制度。对养殖场的规模和日常养殖环境、日常管理办法进行记录,做到重点场所的每日排查。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养猪场,责令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关门处理;对旧的养殖场所进行升级改造,确保生猪养殖环境达到标准,对生猪的运输和引进应该严格把控,并严格防疫检疫。如果需要跨省引进,则需要向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做好生猪引进的隔离观察工作。外地引入生猪后24h 内,一定要向当地的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接受卫生部门的检查,在卫生部门发放防疫证书之后,才可以进行转运工作。对没有按照疫情要求防控的养殖企业,应追究个人和企业的刑事责任,并对企业实行经济处罚。
2.2 健全监管机制,严格把控对生猪的调运工作 针对生猪的养殖和运输,应该建立完整的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在本地区的高速口、国道以及省道设立专门的检查站,并实行24h 防控,严防任何病猪转入境内。如果在本地区出现非洲猪瘟的疫情,应及时关闭猪肉交易市场,集中处理感染非洲猪瘟的病猪,并进行有效的疫情溯源。在养殖区域设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养猪现场进行检查。将排查范围扩大,对屠宰场也需要严格的筛查和消毒。在高速路口等24h 不定期的抽查,严格防止出现任何偷渡行为,坚决杜绝疫情的传入。
2.3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储备猪肉产品 在非洲猪瘟发生时,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由政府发放专门的防控经费,治疗非洲猪瘟,免费向养殖户发放消毒用品和防护物资,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对养殖区域进行专业的消杀,保证对养殖区域的相关车辆、人员进行及时的清理和消毒工作,并派专业人员进驻养殖场进行规范专业的养殖指导。卫生防疫部门要加强对生猪运转环节的严格监管,切实保证病猪不会流入到市场。并针对厨余垃圾建立完善的监管方案,对餐饮市场的厨余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和收集,对非法倒卖厨余垃圾的情况严格处理,全面保证猪肉的质量。在猪肉产能过剩时,储备大量的猪肉产品,疫情后能及时补充到市场,防止市场供求失衡,价格上涨。如果养猪场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现象,应将死猪立刻隔离,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县养殖区域出现疑似猪瘟疫情时,应该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人和动物隔离处理,并将垃圾及生产废品集中处理,禁止流入疫情区域外。在疫情确诊之后,应该依照应急防控预案进行处理,对到访过疫区的人员72h 内不允许进驻其他的养殖区域,并提升当地的流行病等级。
2.4 建立严格的检疫监督体系,对感染病猪做无害化处理 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生猪检疫的监管,并建立完善的检疫监督体系。当养殖场户出现疑似疫情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进行检疫申请,管理部门收到动物检疫申请后,应立即派官方兽医进驻到养殖场户,按照规定展开检疫,必要时还可进行实验室检验。加强日常对检疫工作的管理,应对因疫情死亡的病猪进行集中处理,严格执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程序,禁止对死猪进行屠宰售卖、随丢弃的行为,加强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财政补贴工作,有效保障养殖场户的利益。如果对病猪、死猪处理不当,防范不到位,容易造成二次疫情变化。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屠宰制度,屠宰前进行严格的检查检疫工作,对合格的生猪发放合格证书,才可以流入市场,不合格的生猪及其猪肉产品,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一切病死猪流入到市场内。
2.5 提高人们的疫情防控意识,增强发现疫情的能力 相关部门应该定期选择专业人员进驻养猪场户,宣传非洲猪瘟危害的严重性,提高人们对非洲猪瘟的防范意识,详细讲解非洲猪瘟的发生过程,使养殖户可以及时发现非洲猪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损伤增大。还应培训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的能力,使养殖户遇到疫情时能及时有效处理,防止疫情扩散。此外,研发部门应该加大对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研究,通过对养殖区域进行日常管理中的抽检,能够及时发现隐藏的危险并建立有效的预警,进而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疫情。
3.1 扩展生猪养殖的产业链,并充分发挥主体能效生猪养殖应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从生猪养殖的饲料、饲料运输、生猪养殖区域的日常管理、动物检验检疫、生猪屠宰以及生猪的粪便排污等进行产业链扩展,使产业链上所有的主体进行协调发展,保证各主体的利益能够得到最大效率,充分发挥主体的能效。并保证养猪市场各方面的资源能够充足供给。定期组织对养猪的技术人员去更规模较大、管理优化的养猪企业,学习相关的经验和技术,不断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养猪产业,促进养猪产业朝着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发展。公共服务部门应该不断革新职能,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审批流程,财政部门要大力扶持生猪养殖,保证资信能力较高的生猪养殖企业,降低贷款门槛,有效提高企业面对非洲猪瘟等外来风险的能力,增强养殖场户的信心和养殖热情。
3.2 升级养殖模式,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生猪养殖未来的发展模式应该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能够改变传统养殖存在的环境问题,也可以有效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要不断提升专业化技能,升级养猪模式,使生猪产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养殖过程中,应该不断转变养殖者的观念,通过整合资金、合作经营的方式扩大养猪规模。要大力引进新的养殖设备,减少人力投入,降低养殖风险和成本,养殖人员应该树立绿色环保的养殖理念,在养殖过程中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养猪的前提,在养猪场选址时应该综合考虑对环境的污染情况,科学有效管理生猪养殖过程产生的废弃物。
3.3 大力培养养殖技术人员,提高生猪养殖的技术支持 生猪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必然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培育专业技术人才,才能有效推动生猪养殖的快速发展。非洲猪瘟疫情的蔓延从侧面反映出生猪养殖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关养殖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较低、生产管理不足等,因此为了更好的扩大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应该鼓励更多高新人才加入对生猪养殖管理中。通过专业性人才的引入,可以有效实现对生猪养殖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并在高等院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通过产业发展提高人们对生猪养殖专业的认识,积极改观人们对生猪养殖专业的观念,提高养殖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从而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人才加入到生猪养殖产业中,通过高新技术人才的注入,加快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
3.4 对养殖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相关部门应针对养殖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入户调研,并根据养殖户的经营状况和经营规模以及在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制定合理的规划,并将养殖区域进行合理的布局。深入贯彻执行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结合生猪产业在本地的发展特点,制定专门的扶持制度,建立专门的财政款项用于生猪养殖,为生猪养殖提供充足的社会资源,配备完善的监督机制。针对防疫部门进行有效的联动机制,为养殖户提供免费的检验、检疫定期对养殖户进行走访,及时解决养殖过程存在的问题,对养殖区域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建立本地的致病病毒病原库,可进行降低生猪养殖的风险。对养殖区域实行分区防控和管理,并建立第一责任人,通过有效的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保障养殖户的收益。